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就是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而引起的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

应与悬饮、哮证相鉴别。

现代医学的心力衰竭属于本病范畴,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心悸、下肢肿胀情况。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证,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证,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证,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证,痰浊壅肺证
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证:气短心慌,神疲乏力,易汗,活动后加重,面色晦暗,唇甲青紫或颈部青筋暴露。

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舌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结代。

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证:气短喘促,心烦不寐,口干少饮,烦热汗出,面颧暗红,或颈部青筋暴露,尿少肢肿。

舌质红嫩有裂纹或舌红绛,有瘀斑,苔少,脉细数或结代。

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证:短气喘促,不得平卧,烦躁汗出,咳吐泡沫痰,心悸乏力,尿少肢肿,畏寒肢冷,面色灰青。

或伴有肝大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等。

舌淡胖或有齿印,脉沉细或迟。

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证:喘不得卧,张口抬肩,颜面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青紫,心悸少尿。

舌淡胖而紫,脉沉细欲绝。

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

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休息:根据心功能受损程度而定。

心功能I级:患者应适当休息,保证睡眠,注意劳逸结合。

心功能Ⅱ级:应增加休息 , 但能起床活动。

心功能Ⅲ级:限制活动 , 增加卧床休息时间。

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休息 , 原则上以不出现症状为限。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心悸、下肢肿胀等情况变化。

2、观察气短喘促、胸闷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关系密切。

3、患者出现喘不得卧,张口抬肩,颜面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青紫,心悸少尿等情况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观察并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四)饮食护理
1、饮食有节制,宜清淡可口,注意营养、水分与钠盐的摄入量,忌食辛辣、醇酒、咖啡等刺激之品。

便秘者
给予润肠通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

2、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者:多食补气活血之品。

3、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者:多食补气滋阴之品。

4、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者:饮食清淡,低盐或无盐,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

5、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者:可食温补心阳之品,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之物。

6、痰浊壅肺者:多食健脾祛痰之品。

(五)情志护理
1、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

2、心衰病发作时有恐惧感者,应有人在旁陪伴,并予以心理安慰。

3、平时多向患者讲解紧张、恐惧、激动、思虑对病情的不良影响。

4、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自慰法、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六)临证(症)施护
1、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者,注意皮肤护理,慎防压疮发生。

2、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者,注意防寒保暖。

3、胸闷气急时给予吸氧。

3、辨证取穴,给予针灸治疗。

三、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发因素。

2、起居有常,避免过劳。

注意增进体质的保健锻炼,要适量、适度,避免重体力劳动。

3、教会患者监测脉搏与听心率的方法。

4、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低脂、易消化、清淡、富营养饮食,少食多餐。

5、控制食盐摄入量,少饮浓茶、咖啡,戒烟酒。

6、保持大便通畅,切忌排便时因用力过度而发生意外。

7、使患者了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8、教育家属给予病人积极的支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绪稳定。

9、定期门诊随访,防止病情发展。

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按其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

按其发生的部分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与全心衰。

左心衰时由于肺淤血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最早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逐渐发展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右心衰由于体循环淤血而表现为腹胀、水肿、肝脏肿大、颈静脉怒张。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急性左心衰时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利于呼吸与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3、给予低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禁烟酒。

水肿较重患者限制钠盐与液体入量。

4、遵医嘱准确测量并记录尿量,并注意嘱咐患者不能用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

5、持续吸氧3~4升/分,急性左心衰时立即予鼻异管给氧(氧流量为6~8升/分),病情特别严重可应用面罩呼吸机加压给氧,给氧的同时在氧气湿化瓶内加入50%的酒精,有助于消除肺泡内的泡沫。

如患者不能耐受,可降低酒精浓度或给予间断吸入。

6、遵医嘱给予利尿、强心剂与扩血管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7、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观察有无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及心律失常等。

8、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20~30滴。

9、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

10、病情稳定后可鼓励患者做下肢自主活动或下床行走,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11、出院指导: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诱发因素,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一、休息: 根据病人心功能与临床表现指导病人休息活动
心功能一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受影响可适当休息
心功能二级:体力活动受轻度限制,一般活动会引起乏力、心悸与呼吸困难症状,应注意休息
心功能三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轻度活动就会引起乏力、心悸与呼吸困难等症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
心功能四级:体力活动严重受限制,病人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心功能三、四级病人要采取半卧位,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并做好皮肤护理,避免发生压疮
二、饮食: 给予低盐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根据病情限制水分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禁忌烟酒、浓茶
三、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勿用力
四、吸氧3升/分如:出现急性肺水肿应给与高流量酒精湿化氧气吸入6—8升/分
五、心理护理: 病人易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护理
六、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心率、心律、血压及呼吸变化,观察有无急性肺水红发生,病人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湿罗音与哮鸣音应立即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严密观察病人尿量及浮肿情况,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

观察有无动脉血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七、治疗护理: 使用洋地黄药物时,严格掌握给药时间及药物剂量,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洋地黄中毒反应,静推西地兰推药时间不少于15分钟,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口服洋地黄的病人,在每次服用前先测试病人心率,如病人心率低于60次/分时,应停止服药,应用利尿剂应注意观察尿量,观察利尿剂不良反应,应用血管扩张药物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尤其静脉给药时需注意速度,避免发生低血压
八、出院时: 告知病人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情绪稳定,避免诱发因素,坚持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