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3)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读出其他小朋友着急慌张的语气。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是怎样做的呢?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2)“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人小,力气小,缸大)
(3)最后的结果怎么样?(掉到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4)学习“使劲,出(笔顺),破,流,终于,救”
考虑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在认知,发音,朗读和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我利用看图法,质疑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
目标
1、识记7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两个部首“足字旁”、“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四.回读课文
(1)通过这篇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沉着,勇敢)
(2)讨论:你能用别的方法救出掉进缸中的小朋友么吗?
五.课后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Hale Waihona Puke 板书设计:司马光砸缸司马光其他小朋友
砸缸慌了—叫喊跑
教学反思:
校级课时会课教学预案【第7单元第2课第1时第(56)页】
课题
司马光砸缸
课型
新授
研究
主题
小学语文识字“看说写评”教学模式
主备人
教材
及
学情
分析
《司马光砸缸》是长春版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第二课。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善于动脑,做个勇敢的好孩子。
播放动画片,学生观看。
学生汇报。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司马光,姓司马(复姓),名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别看我们的课题只有短短的五个字,却含有三个生字宝宝。学习“司”字,字谜:同字丢掉一小竖。学习“砸,缸(用途)”这两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圈出本课的生字宝宝,并且多读几遍。
3.读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从前”是什么意思?通过第一句话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的故事?
(3)学习“候,常,掉”
理解“常”的意思,说句子“你经常和谁一起玩”加以理解,理解“掉”字,动作感知。
(4)花园里都有什么啊?(假山,装满水的大水缸)
(5)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然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从哪里能看出来别的小朋友们都慌了?(重点抓住叫,喊,跑,找)
(2)学习“喊,跑”
认识“足字旁”,列举其它带“足字旁”的字,说说和什么有关,表演“喊”的动作,理解字意。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重点
难点
重点:识记生字。
难点: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感受司马光沉着,勇敢的品质。
教学
方法
看图法质疑法比较法
教学
资源
字卡,课件,石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十分精彩的动画片,你们想看么?(想)那请小朋友们仔细地看,看这个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