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与和其正的营销渠道对比王老吉营销渠道品牌释名: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
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
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
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政治原因,王老吉凉茶铺分成两支:一支完成公有化改造,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王老吉凉茶颗粒(国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
在中国大陆,王老吉的品牌归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王老吉品牌为王氏后人所注册。
加多宝是位于东莞的一家港资公司,经王老吉药业特许,由香港王氏后人提供配方,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生产、经营王老吉牌罐装凉茶(食字号)。
定位:品牌的建立都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展开,因而大家的结论与做法亦大同小异,所以仅仅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并不能让红罐王老吉形成差异。
而品牌定位的制定,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了解消费者认知,提出与竞争者不同的主张。
又因为消费者的认知几乎不可改变,所以品牌定位只能顺应消费者的认知而不能与之冲突。
如果人们心目中对红罐王老吉有了明确的看法,最好不要去尝试冒犯或挑战。
就像消费者认为茅台不可能是一个好的“啤酒”一样。
所以,红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不能与广东、浙南消费者的现有认知发生冲突,才可能稳定现有销量,为企业创造生存以及扩张的机会。
为了了解消费者的认知,一方面研究红罐王老吉、竞争者传播的信息,另一方面,与加多宝内部、经销商、零售商进行大量访谈,完成上述工作后,聘请市场调查公司对王老吉现有用户进行调查。
以此基础进行综合分析,厘清红罐王老吉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位置——即在哪个细分市场中参与竞争。
在研究中发现,广东的消费者饮用红罐王老吉主要在烧烤、登山等场合。
其原因不外乎“吃烧烤容易上火,喝一罐先预防一下”、“可能会上火,但这时候没有必要吃牛黄解毒片”。
而在浙南,饮用场合主要集中在“外出就餐、聚会、家庭”。
在对当地饮食文化的了解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该地区消费者对于“上火”的担忧比广东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消费者座谈会桌上的话梅蜜饯、可口可乐都被说成了“会上火”的危险品而无人问津。
而他们对红罐王老吉的评价是“不会上火”,“健康,小孩老人都能喝,不会引起上火”。
这些观念可能并没有科学依据,但这就是浙南消费者头脑中的观念,这是研究需要关注的“唯一的事实”。
消费者的这些认知和购买消费行为均表明,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并无“治疗”要求,而是作为一个功能饮料购买,购买红罐王老吉的真实动机是用于“预防上火”.再进一步研究消费者对竞争对手的看法,则发现红罐王老吉的直接竞争对手,如菊花茶、清凉茶等由于缺乏品牌推广,仅仅是低价渗透市场,并未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定位。
而可乐、茶饮料、果汁饮料、水等明显不具备“预防上火”的功能,仅仅是间接的竞争。
其品牌定位——“预防上火的饮料”,独特的价值在于——喝红罐王老吉能预防上火,让消费者无忧地尽情享受生活:吃煎炸、香辣美食,烧烤,通宵达旦看足球…… 这样定位红罐王老吉,是从现实格局通盘考虑。
品牌推广:明确了品牌要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什么定位,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推广品牌,让它真正地进入人心,让大家都知道品牌的定位,从而持久、有力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首先为更好地唤起消费者的需求,电视广告选用了消费者认为日常生活中最易上火的五个场景:吃火锅、通宵看球、吃油炸食品薯条、烧烤和夏日阳光浴,画面中人们在开心享受上述活动的同时,纷纷畅饮红罐王老吉。
结合时尚、动感十足的广告歌反复吟唱“不用害怕什么,尽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促使消费者在吃火锅、烧烤时,自然联想到红罐王老吉,从而促成购买。
其次,在地面推广上,除了强调传统渠道的POP广告外,还配合餐饮新渠道的开拓,为餐饮渠道设计布置了大量终端物料,如设计制作了电子显示屏、灯笼等餐饮场所乐于接受的实用物品,免费赠送。
在传播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终端广告应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将产品包装作为主要视觉元素,集中宣传一个信息:“怕上火,喝王老吉饮料。
”餐饮场所的现场提示,最有效地配合了电视广告。
正是这种针对性的推广,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是什么”、“有什么用”有了更强、更直观的认知。
目前餐饮渠道业已成为红罐王老吉的重要销售传播渠道之一。
同时,在针对中间商的促销活动中,加多宝除了继续巩固传统渠道的“加多宝销售精英俱乐部”外,还充分考虑了如何加强餐饮渠道的开拓与控制,推行“火锅店铺市”与“合作酒店”的计划,选择主要的火锅店、酒楼作为“王老吉诚意合作店”,投入资金与他们共同进行节假日的促销活动。
由于给商家提供了实惠的利益,因此红罐王老吉迅速进入餐饮渠道,成为主要推荐饮品。
产品延伸:就在加多宝为红罐王老吉的现实难题所困扰时,王老吉药业确立了药品、食品“双轮发展”战略,推出了绿色盒装的利乐包王老吉饮料,到2002年年底,其每年的销售额约为1000万元。
红罐王老吉取得巨大成功后,王老吉药业看到了其中“借力使力”的机会。
从2004年开始,经与加多宝协商,王老吉药业对盒装王老吉也使用“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进行推广。
这年7月,王老吉药业与肯德基达成合作,珠江三角洲的肯德基快餐连锁店开始卖王老吉药业生产的凉茶颗粒。
通过一年时间的推广,王老吉药业感到,采用“跟随策略”推广盒装王老吉,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销售。
同时,王老吉药业隐约觉得,盒装王老吉的市场潜力应该来自于对红罐王老吉的细分。
如果要细分,就一定要找到盒装王老吉与红罐王老吉的不同点,也许是不同的价格,也许是不同的人群,也许是不同的场合……也是在这一年,王老吉药业决定与香港同兴药业合资。
2005年2月,合资公司挂牌,王老吉药业的企业机制发生转变。
合资双方经协商,聘请加多宝的管理人员加盟。
很难猜测、评估此举对王老吉药业产生的影响。
外人能够观察到的是,2005年年底,王老吉药业对盒装王老吉“思变”,并为此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细分红罐王老吉的市场,以形成策略指导盒装王老吉的推广”,并与其合作伙伴一起进行研究。
双方从消费者、竞争者及自身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从消费者角度看,盒装王老吉与红罐王老吉没有区别,是同品牌的不同包装、不同价格而已。
是同一个产品系列,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而盒装王老吉与红罐王老吉在价格上的差异,也是因为包装的不同而产生的。
从产品本身看,盒装王老吉因包装、价格不同,已存在特定的消费群和消费场合。
由于包装形式的不同,决定了盒装王老吉与红罐王老吉在饮用场合上存在差异。
红罐王老吉红色铁罐的“着装”显得高档、时尚,能满足中国人的礼仪需求,可作为朋友聚会、宴请等社交场合饮用的饮料,故其在餐饮渠道表现较好。
盒装王老吉以纸盒包装出现,本身分量较轻,包装质感较差,不能体现出档次,无法与红罐王老吉在餐饮渠道竞争。
但在即饮(方便携带的小包装饮料,开盖即喝)和家庭消费(非社交场合)市场,红罐王老吉每罐3.5元的零售价格,与市场上其他相同包装形式的饮料相比,价格相对较高,不能满足对价格敏感、收入有限的消费人群(如学生等)的需要。
而盒装王老吉每盒2元的零售价格,对于喜欢喝王老吉饮料的上述人群而言,无疑是最佳选择。
况且,在家庭消费市场上,以批量购买为主,人们在家里喝饮料没有讲排场、面子的需求,在质量好的前提下,价格低廉成为家庭购买的主要考虑因素。
因此,在即饮和家庭消费市场,盒装王老吉具有明显的优势。
从竞争者角度看,“预防上火”饮料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期,还有待开拓。
红罐王老吉已经牢牢占据了领导品牌的地位,成为消费者的第一选择,开拓品类的任务,红罐王老吉当之无愧,也只有它才能抵挡下火王、邓老凉茶等其他凉茶饮料的进攻。
因此,从战略层面看,盒装王老吉应全力支持红罐王老吉开拓“预防上火的饮料”市场,万不可后院放火,争夺红罐王老吉的市场,最终妨碍红罐王老吉开拓市场。
在具体实施中,首先,明确盒装王老吉与红罐王老吉的差异—相同的产品,不同的包装、价格,在推广时要避免刻意强调不同的公司生产。
其次,确定盒装王老吉的目标消费群—对价格敏感、收入有限的人群。
最后,确定盒装王老吉推广要达到的目的是:让消费者知道两者是相同的王老吉饮料,只是规格不同。
在具体的推广执行中,影视广告场景着重突出以家庭主妇及学生为主体的消费群,同时强调新包装上市的信息。
而平面广告设计,大量借用红罐王老吉的表现元素,以便更好地与红罐王老吉产生关联,易于消费者记忆。
据此,盒装王老吉的广告语最后确定为:“王老吉,还有盒装。
”红罐王老吉能取得巨大成功,总结起来,以下几个方面是加多宝公司成功的关键所在: ·为红罐王老吉品牌准确定位;·广告对品牌定位传播到位,这主要有两点:①广告表达准确;②投放量足够,确保品牌定位进入消费者心智。
·企业决策人准确的判断力和果敢的决策力;·优秀的执行力,渠道控制力强;·量力而行,滚动发展,在区域内确保市场推广力度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和其正的营销渠道跟随策略:和其正聪明的采用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策略,一出手便以行业老大为对标者,用消费者非常熟悉的、与“王老吉”同出一辙的产品包装及设计,火红的包装,寻找的,不是与其他产品一样别出心裁的想给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感觉,而是反其道行之,让消费者觉得“似曾相识”,同样的红色,同样的黄字,让消费者感觉,去火凉茶都是这个包装。
宣传借势: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新生品牌为了避免与强势全国性品牌正面展开竞争,因此惯性的以区域市场作为自己品牌的发起点。
凉茶因为兴起于东南沿海一带,如王老吉就先以广东作为品牌市场的发起点,由此再来推向全国。
而其余的后进者也同样如此。
挑战与被挑战:王老吉已经凉茶业的第一品牌,至今还没有强势的第二品牌出现,还存在很大的市场机会。
达利就抓准这个机会点,推出凉茶产品和其正。
和其正一出手就希望做一名市场颠覆者,因为他们发现了王老吉的软胁,王老吉现在貌似仍然在凉茶市场称雄,但实际上做的是饮料市场。
这种格局似乎也可能是和其正的机会,因为,这样和其正就可以冲击王老吉建立起挑战者形象后,专心致志的做专业凉茶市场的领先者。
任何企图争夺市场第二位的品牌,在打法上一般都针对行业中的老大。
因此,在战术上,和其正凉茶以王老吉为挑战对象,处处以王老吉为假象敌。
在产品名称方面,王老吉是以历史名人为名,无可厚非。
达利集团作为后起之秀,命名就其一大难题。
达利希望给凉茶起一个响亮,利于传播的名字,而且要有中国的传统老字号风格,他们曾选中了一个名字,叫元明清,元明清取元气,明气,清气,名字不错,但因为注册时发现已经被浙江的一家饮料注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