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脉象的情景记忆法
点击上方蓝色字中医思维可快速关注导读“脉理精微,其理易辨,心中易了,指下难明”,本文以李时珍先生的濒湖脉学为例,详述古今脉象的情景记忆,以风花雪月,斐然文采来刻画脉象意境,取类比象,至臻传神,懂脉形,更懂脉心,情景记忆法即是开启脉法钥匙。
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脉法最得人心的当属李时珍先生的濒湖脉学28脉,是我们中医诊断学脉诊讲课的蓝本,与现代脉法中齐向华老师的系统辨证脉学的25对脉象要素相得益彰。
我认为系统辨证脉学最大的优势在于用其物理语言描述脉象特征使初学者找到入手点,有经验的临床工作者找到未曾命名的脉法或手下感觉,让复杂混乱的脉法找到规范客观的指标,为执着于脉诊研习却习不得法的人找到练习方法。
在系统辨证脉学培训班上,我的师兄师姐演示过,他们诊脉的一致性。
多人诊同一个人的脉,用系统辨证脉学进行分析,其诊得的脉象要素,背景脉和局部脉象以及分析体质、性格特点和病因、病机结果是一致的。
《内经》记载的脉象远比后世复杂得多。
典型的脉名就有:
浮、沉、大、小、滑、涩、细、疾、迟、代、钩、盛、躁、喘、数、弦、濡、软、弱、轻、虚、长、实、强、微、衰、急、散、毛、坚、营、石、搏、静、紧、结、动、短、缓、绝、横、瘦、徐、少、平、揣、鼓、革、促、劲、洪、满、疏、格关溢覆等,
再加上非典型的、复合的以及一些难以索解的脉名脉形,总数有近百种。
传统28脉:
浮脉类:浮洪濡芤革散
沉脉类:沉伏牢弱
迟脉类:迟结涩缓
数脉类:数动疾促
虚脉类:虚细微代短
实脉类:实紧长滑弦
25对脉象要素:
脉体要素:左右、内外、曲直、寒热、清浊、浮沉、上下、
粗细
脉管壁:厚薄、敛散、刚柔
脉搏波:来去、长短、动静、迟数、怠驶、高深、结代
血流:滑涩、进退、枯荣、强弱、凸凹、稀稠、疾缓
传统脉象中用物理语言描述的有:浮、沉、迟、数、长、短、结、细。
这几种脉象比较容易理解。
而难以理解掌握的多采用比拟的手段帮我们学习。
其描述有:
“洪”:去衰来盛似波澜。
“濡”: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
“芤”:芤形浮大软如葱,按之旁有中央空。
“革”: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
“散”: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
“弦”: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紧”:脉来紧张如按绳转索。
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古代从医者,并能将文献流传于世的文人多,文字功夫了得。
一句“散似杨花”把我们引入春天漫天飞舞的似雪非雪、似花非花、轻盈如羽、空灵似梦的浪漫
意境中去。
一句“如按琴弦”似乎耳畔传来婉转悠扬、清脆流畅的琴声,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古代才子佳人,抚按琴边。
然“脉理精微,其理易辨,心中易了,指下难明”。
古人只给了我们形象化的描述,确没有给我们如何掌握这种脉象的方法。
在那个没有现在高科技诊疗手段的时代,传统脉法在一定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医学为中华民族做出的突出贡献是无法泯灭的。
其夺目耀眼之光在历史的长河中依旧熠熠生辉。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古代的疑难怪病或者从未有过的疾病都成了现在的常见病,生活压力增加,人的心理状态也在发生变化,情志致病愈发多见。
所以,在传承古代脉法的基础上要求我们创新发展以适应当代疾病流行性的变化。
建立脉诊的规范操作、技术的评定日益重要。
关于如何获得脉象信息,在脉诊规范化操作的基础上必然是锻炼手指感觉。
不管是传统28脉,还是系统辨证脉学25对脉象要素,都有容易掌握和难以理解的。
如浮沉迟数内外曲直上下粗细强弱结代等。
难以掌握的如清浊高深动静长短敛散疾缓进退。
借鉴传统脉学用比喻方式来描述。
例如:浊脉就像浑浊的泥浆;稠脉像玉米糊糊。
加上物理语言。
如:势以形显。
敛散是管壁横向扩张收缩的势能,来去是脉搏波竖
直方向的势能,进退是血流前进后退的势能。
这种比喻和物理语言描述能帮助我们理解脉象要素。
但是如何切实操作实践,系统辨证脉学给我们一个叫做“情景记忆”模式的训练方法。
情景记忆是由自我、自我觉知和主观时间组成的惟一指向过去的认知神经系统,它使心理时间旅行成为可能。
情景记忆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拿大心理学家图尔文和唐纳森(Tulving&Konaldson,1972)把长时记忆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情景记忆(或情节记忆)(episodic memory),另一种是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
情景记忆即以时间和空间为坐标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的记忆。
情景记忆属于远事记忆范畴,是人类最高级、成熟最晚、受老化影响最大的记忆系统。
情景记忆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从情景记忆中提取信息是伴
随着一种温暖的、亲密的情感,而人们在主观上重新体验过去经历过的事件时,伴随着的这种具有个人色彩的意识状态就是自我觉知。
情景记忆主要就是指个体经验是由自我、自我觉知和主观时间3个要素组成的一种认知系统。
初学者先锻炼指下感觉(触压觉、运动觉、振动觉、实体觉、温度觉、位置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精细感觉、
重量识别觉、质地识别觉、速度觉)开放单一感觉通道,逐步练习。
将感觉练好后,逐步缩短反应时间,降低刺激阈值。
在脑海中形成对这种感觉的记忆模式。
以后再遇到就能迅速调动原有的情景记忆系统。
逐步练习,学会对搜集到的信息分析辨证。
瞬间感觉能力、反应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通过练习逐步成为一种本能。
最后达到脉证相应脉方相应。
所以学习脉诊时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运用情景记忆,先是以主观时间为基础登记和存储个人经历(对某种脉象要素的指下感觉存储),并且这些经历在自我意识觉知条件下进行提取,(自己提取手指下需要的脉象要素的感觉特点)由主观时间为线索可以回到过去的自我。
(再次摸到这种脉象时,回忆起某地某天某人高矮胖瘦,性格特点、体质特点、临床症状、病人的病因系统、病机系统、用药、用药效果等)历历在目。
将过去的自我,与现在自我连起来,重新体验过去的自我在摸这种脉象的经历。
大家非常关心齐老师的五种心理紊乱状态——烦躁焦虑、郁闷不舒、精神萎靡、惊悸不安、思虑过度状态。
手指振动觉的感应能力在心理紊乱状态的诊断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谐振波的不同确实需要用心体悟。
而谐振波本身是由血流
传递着脉搏基础振动频率、血管壁和血管周围组织在传递着脉搏基础振动频率同时并对其振动频率产生传导、吸收、共振以及局部组织的固有振动而形成的复合波。
在波动过程中增加了躁扰、激动、紧张、拘谨等指感特征。
情景记忆法此时用来记录不同心理紊乱状态谐振波的频率、振幅、强度、出现时间、部位等。
比如诊以患者一惊悸不安状态为主,而且这是发病的始动因素。
首先,患者易出现卧立不安,视物模糊,多汗,纳呆。
伴有惊恐、过分焦虑、患得患失、情绪不稳定或有强波思维。
诊其脉惊悸谐振波高频高波幅且相对不规整。
起搏点急,波峰到达高峰时不稳定、振荡感,到达高峰时间短。
动、数、疾、驶的脉象特点。
应激状态下脉象特征更明显。
情景记忆不仅将脉象特征记录存贮,将患者就诊时的情形、躯体症状、心理状态、脉象特征,所选方药形成一个整体系统。
方面下次遇到迅速判断,准确用药。
每人的手指敏感度也有不同,有的摸谐振波很厉害,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代表的心理紊乱状态,有人寒热觉很敏感,有人对稀稠的悟性突出。
当锻炼一对脉象要素遇到瓶颈时,可以尝试下一对。
说不定某天,你所一直迷糊难以理解的就恍然大彻大悟。
我自认为自己不够聪明,悟性也差,但是我想,
我以系统辨证脉学为武器,多加练习,勤摸、勤问、勤练,多在大脑中储存各种脉象的特点,消化吸收总结形成自己的情景记忆系统存储库,勤于思考,总会取得进步。
比如一思虑过度的患者来就诊,面色少华,肌肉瘦削,肢节酸软善太息、善忘或独言独语,易头痛或胃脘痞满。
有强迫思维、思维狭窄、抑郁心境、思维缓慢的心理特点。
诊其脉右关脉思虑的谐振波或泛化与三部。
忧愁思虑则右手结滞或左手脉起始段滞涩难以前进。
思虑挂念则右手紧弦挺直、思慕惦念则右手敛紧。
形成一套情景记忆系统,大脑会记录当时患者躯体表现、心理特征、脉象特征,指导我们有效迅速选方用药。
所以,对于初学者,不管行传统脉象之道,还是走现代系统辨证脉学之路,建立一个自身脉象特点的情景记忆系统是必须和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