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语《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北语《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18春《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源泉是A. 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差额B. 附加在商品上的费用C. 商业店员创造的利润D. 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答案:D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 生产规律B. 分配规律C. 交换规律D. 价值规律答案:D3.()即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A. 名义工资B. 实际工资C. 预期工资D. 差额工资答案:A4.我国在向二元结构过渡初期采取的战略是。

A. 轻工业优先发展B. 重工业超前发展C. 农业与工业同时发展D. 基础工业优先发展答案:B5.以下关于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说法,错误的是()A. 都能使个别资本增大B. 都能使社会资本增大C. 二者相互促进D. 二者能同时进行答案:B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的是A. 部分中小资本的利益B. 中小资本的整体利益C. 个别私人垄断资本的利益D. 私人垄断资本的总体利益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C.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而且不平衡D. 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8.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是第一性的A. 社会制度B. 生产力C. 生产关系D. 以上答案都不对9.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还必然存在多种经济成份,这是由我国现阶段A. 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决定的B.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C. 劳动者的劳动还有差别决定的D. 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决定的10.不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途径是()A. 延长工人的工作日B. 提高劳动强度C. 在工作日一定的条件下克扣工人工资D. 提高工作效率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在对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问题上,正确的认识应该是A.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B.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C. 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D.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E.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答案:DE2.在实行市场经济时应明确A. 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B. 计划经济也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C.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可以搞市场经济E.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是完全对立的3.以下能够作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有A. 国有经济B. 集体经济C. 合作经济D. 股份合作制E. 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4.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等环节A. 生产B. 分配C. 交换D. 流通E. 消费5.在我国内资与外资的矛盾表现在()A. 外资对中国民族企业的市场挤压B. 冲击、吞并国产品牌C. 控股问题上存在矛盾D. 威胁政权稳定三、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答案:正确2.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3.纸币作为储藏手段,具有自动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

4.资本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就是生产资料,可变资本就是劳动力。

5.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6.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就是货币作为商品买卖之间的媒介的职能。

7.纸币作为世界货币执行职能使得国际货币体系处于极其稳定的状态。

8.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只能是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为前提的。

9.国际贸易就是由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构成的国际间的商品流通10.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是增加就业。

18春《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作业_2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在简单再生产中,消费资料的实现条件是( )A. I(c+v+m)=Ic+IIcB. I(v+m)+II(v+m)=II(c+v+m)C. I(c+m)=IIcD. I(c+m)=II(c+m+v)2.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 政府强制政策B.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C. 土地国有D. 土地稀少3.货币资本的循环表明,资本的目的就是( )A. 价值增殖B. 使用价值增值C. 售卖产品D. 扩大生产4.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从形式上看是资本价值增殖和( )A. 货币流通规律的矛盾B. 价值规律的矛盾C. 平均利润率规律的矛盾D. 竞争规律的矛盾5.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B. 社会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C. 上层建筑及其运动规律D. 科学技术及其运动规律6.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目标是()A. 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B. 建立计划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经济体制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大力发展生产力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B.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C. 生产与消费的矛盾D. 无矛盾8.“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中说明了()A. 商品稀少其价值就大B. 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D. 使用价值决定一切9.()指以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A. 不变资本B. 可变资本C. 固定资本D. 流动资本10.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A. 纸币发行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B. 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C. 纸币发行量大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D. 纸币发行量限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商品价值、货币价值和商品价格的关系,可表现为A. 货币价值不变,商品价值上升时,商品价格上升B. 商品价值不变,货币价值上升时,商品价格上升C. 货币价值不变,商品价值上升时,商品价格不变D. 商品价值不变,货币价值上升,商品价格下降E. 货币价值上升快于商品价值上升时,商品价格上升2.作为构成商品统一体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A. 有价值的东西必定有使用价值B. 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C.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D. 两者既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3.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有( )A. 绝对地租B. 垄断地租C. 级差地租D. 建筑地段地租E. 矿山地租4.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的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A. 把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三种资本职能形式上B. 每一种资本职能形式都必须顺次通过三个阶段,依此改变它们的形式,使其能够相继转化C. 政府的支持D. 资本家的勤奋5.生产的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A. 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B. 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C. 产品的社会化D. 生产资料占用的社会化E. 消费资料使用的社会化三、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主要采用计划指导和经济手段来调节市场。

2.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由于没有控制市场的力量,价格几乎成为竞争的惟一手段。

3.微观经济效益是宏观经济效益的基础4.个别分工就是企业内部的分工。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不能通过社会直接计算和分配劳动时间来实现,而只能通过市场机制和价值形式以迂回曲折的形式来间接地加以完成6.货币的虚拟化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7.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8.改革开放与经济安全并是相互排斥的9.竞争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的必然现象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18春《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作业_3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基础和关键是A. 扩大进口B. 扩大出口C. 稳定原有外贸体制D. 实行国家垄断经营2.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三种职能形式分别为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A. 借贷资本B. 预付资本C. 不变资本D. 生产资本3.( )是产生级差地租的客观条件A. 土地的优劣不同B. 土地多少C. 土地国有D. 土地私有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资本家掌握国家政权B. 劳动力成为商品C. 纸币的诞生D. 垄断的出现5.资本积累的源泉是()A. 资本B. 剩余价值C. 资本家的节俭D. 扩大再生产6.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工场手工业实行的是以()为基础A. 生产B. 分配C. 人力D. 分工7.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

A. 企业利润B. 平均利润C. 垄断利润D. 超额利润8.价格杠杆在宏观调控中的主要职能是A. 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作用B. 反映商品供求关系的作用C. 防止通货膨胀的作用D. 调节与核算工具的作用9.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A. 货币资本B. 生产资本C. 流通资本D. 社会总产值10.()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A. 价值规律B. 市场经济C. 劳动二重性学说D. 政治制度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革命,分别是()A. 农业革命B. 工业革命C. 电力革命D. 信息革命2.从历史上看,分工有三种,即()A. 自然分工B. 社会分工C. 个别分工D. 家庭分工E. 集体分工3.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阶段包括()A. 简单协作阶段B. 工场手工业阶段C. 机器大工业阶段D. 现代化阶段E. 高级化阶段4.战后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三大支柱是()A. 国际贸易中建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 世界银行C. 亚太经合组织5.商品是()A.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 满足劳动者自身需要的劳动产品C.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D. 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关系的体现E. 人类劳动的产品三、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失业问题是制度性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治之症2.人们可以创造和消灭经济基础规律。

3.表明工资水平的是名义工资。

4.成本价格这一范畴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区别,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5.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6.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7.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8.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可变资本周转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相应一年获取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

9.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并不违反价值规律。

10.集体所有制经济是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18春《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作业_4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资本主义的土地价格是A. 资本化的地租B. 由天然土地本身的价值决定的C. 由地租加利息构成的D. 相当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就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说,它是A. 国民经济的主导B. 国民经济的基础C. 国民经济的主体D. 国民经济的整体3.货币的本质是()A. 纯粹价值符号B. 一般等价物C. 流通手段D. 劳动物品4.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A.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B.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C. 是可以被克服的D. 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5.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与周转时间成( )A. 正比、反比B. 反比、正比C. 正比、正比D. 反比、反比6.要全面认识公有经济的含义就必须明确,公有经济包括A. 只包括国有经济B. 只包括集体经济C. 只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D. 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7.外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在不同汇率制度下是不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