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写人的作文指导课 教案

关于写人的作文指导课 教案

——记叙关于人物的一件事
读写结合教案
【主题】记叙关于人物的一件事
【教学内容】《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
【教学目标】借助动作描写的系列文本学习“用具体的活动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在动作描写的过程中如何“选词求精”“刻画求细”
【教学过程】
同学们,到目前为止“人物描写”的方法我们主要学习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几种,方法是知道了,但在运用的时候大部分同学仍然感到难。

难在哪里呢?难在写出来的人物千篇一律,难在写着写着就没有话说了。

让我们看看老舍先生这段话是否对你有所启发。

他说:“描写人物最难的就是使人物立得起来。

我们写人物的职业、外貌、民族等特色,帮忙形成特有的人格,可是这些东西并不一定能使人物活跃,介绍多了反而使人物死板。

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来,每一个动作中清楚有力的表现出一点来,这样,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


看来,解决这一难点,“动作描写”就是突破口。

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人物的“动作描写”。

一、前置探究
探究主题:动作描写展神韵
1.动词积累:
2.收集摘抄一段精彩的描写人物动作的语段,品读赏析作者是怎样进行动作描写来展现人物特点的,记录下你的感受。

二、互助交流
1.小组交流:
交流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摘抄的精彩语段以及自己的品析。

教师预设: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
“突围”的机会。

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小组交流要充分,时间要有保障。

2.全班赏析
①如写手的动作,你能想到什么呢:“抠”、“捏”、“拉”、“攥”、“团”、“按”、“揉”、“捻”、“抖”、“挤”、“抻”、“搓”等动词;
写脚上的动作,你大脑里是否能闪出这些词,“蹬”、“踹”、“踢”、“垫”、“剪”、“扫”、“勾”、“撩”、“绊”、“盘”、“弹”、“点”,
那么你排兵布阵、驱遣词语的空间就宽广多了。

②作家阿城在一篇小说中写被流放在边疆的知青眼里的老鹰,“在天上移来移去”,如果我们写,一般会写成“在天上翱翔”(或者“飞来飞去”)。

但认真想一下,老鹰实际上在空中大部分时间是展翅滑翔的,“移来移去”一下子就把翅膀本身的静态、滑翔的动态、天空的静穆以及看鹰人内心的寂寞全写出来了,所以一定要,精益求精,咬文嚼字。

3.梳理方法:
①多——积累求多
没有一定量的动词积累,描写时就会捉襟见肘。

相信不少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头脑里有很细微敏锐的感觉,但自己存储的动词无法贴近这种感觉,于是只得退而求其次,寻找替代的词语,如此效果自然打折。

因此丰富的动词积累是我们描写的“本钱”。

我们不仅要学习书面语里的动词,还要了解口语中的动词;不仅要掌握熟用的动词,还要接触那些相对生僻的动词。

②精——选词求精
这里的“求精”是指要根据自己的感觉选用动词,努力将感觉里的场景、情态、韵味表现出来。

梳理的过程终究要充分体现老师的引导作用。

三、合作研究
1.迁移写法
师:之所以有的同学认为人物动作难写,原因就在于人物的动作往往是一闪而过,既难观察又难描写。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用一串动词组合“出拳”,借助流动变化、承接递进,让人物刻画更有力、更立体。

①施展“组合拳”
下面这段文字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一段描写捕鸟的过程。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共同探讨并明确:选段中的动词“扫”“支”“撒”“系”“牵”“”拉“罩”将捕鸟的动作细化,使得文段更加具体形象。

刚才这两段文字,前者写读书,后者写捕鸟。

由“读”“捕”两个动词分解出了这一系列动作。

读:“微笑”、“仰”、“摇”、“拗”;捕:“扫”“支”“撒”“系”“牵”“”拉“罩”
课件:要诀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

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

原文内容呈现:他经常在我去教室的路上拦住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我,上面通常写着有关数学和逻辑学的小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题目越来越难,可我非常喜欢它们。

这些小纸条点燃了……布鲁克斯先生发出愉快的叫喊:“好极了!”
2.课堂练笔
抓主一个人的特点,用动作描写展现出来
3.小组互评
小组交流修改的情况,1+1式,推荐一句写得生动的句子,小组合作帮组内有困难的同学。

师:光有细致的动作没有恰到的修饰就如同粗壮的大树没有绿叶的映衬,缺乏生机,只有与情感、态度、姿势或表情等联系在一起时,它们才能真正的“枝繁叶茂”,创造出生动鲜活的画面。

生:如刚才王宝强喝牛奶我是这样写的。

他两眼直瞪,鼓着腮帮子,双手捧着一大罐牛奶凑到嘴边,张大嘴巴对准瓶口,仰着脖子,托着瓶底往上推,牛奶直往喉咙管里灌,一吞一咽之间,喉结跟着上下抖动,旁人吓傻了眼。

虽然连用了“瞪”、“鼓着”、“捧着”、“仰着”、“托着”等一连串动词,但是读来乏味。

下面“缀些枝叶”
我们这样改的,再看:
俩小眼睛眯缝着,撅着下嘴皮子,把他那似乎快要骂出嘴的话给嚼了回去,迟疑片刻,快速拧开了瓶盖,鼓着腮帮子,他就这么双手捧着一大罐白花花的牛奶凑到了嘴边,张大嘴巴对准瓶口仰着脖子,托着瓶底往上推,牛奶开始往喉咙管里灌,一吞一咽之间,喉结
跟着上下抖动,来不及吞咽溢出来的牛奶像两条白色的小河在他那黑黄黑黄的脸上蜿蜒开来,顺流直下淌进衣领里,他浑然不知,打着饱嗝干脆利落结束了这一表演,旁人吓傻了眼。

四、汇报展示(全班交流修改后的片段)
小组推荐或自荐一名同学做全班交流,互相品评。

我欣赏的理由……我的建议是……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教师相机指导点拨。

可能还有些同学的趣突显得不充分,请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帮他改一改。

附:学生练笔
“叮铃铃……”下课了,我们欢呼着走出教室,而何佳原却病恹恹地像朵无精打采的小花儿趴在桌上。

朱老师明亮的眼睛发现了趴在桌上的她,于是朱老师快步地走过去,关切地问:何佳原,你怎么了?”何佳原虚弱地回答:“我头疼……”朱老师的眼里流露出一丝焦急,伸出手摸摸何佳原的额头,又摸摸自己的额头:“你要去看医生,我打电话通知你的家长接你吧!”朱老师转身匆匆去拿电话了。

看着朱老师脚步匆匆地离去,一股暖流在我心头流淌。

记得那是冬天的一天下午放学回家时,天正下着大雨,我上楼梯的时候,总觉得头重脚轻,一到家,便倒在床上。

傍晚,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来,见我躺在床上,摸摸我发烫的额头,看着我痛苦的神情,又望了窗外的大雨,二话没说,披上雨衣背着我向医院走去。

一路上,风叫吼得更厉害了,雨下得更大了,风雨无情地向我们袭来。

到医院后,妈妈给我挂了一个号,医生给我打了针,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我醒来时,发现妈妈正坐在床边。

见我醒了,妈妈嘴终于露出了笑容,我望着妈妈湿漉漉的衣服和头发,点了点头,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有一次考试,我忘了带圆珠笔。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我左借借,右借借,别人都没带多余的笔。

这时,我一眼看到林欣瑶的笔盒里有两根圆珠笔,心想:去跟她借吧,想想自己以往和她的交情,她不仅不会把笔借给我,还会被她数落一顿,这样不仅没有借到笔,还会像一只斗败的公鸡,落得个自讨没趣。

可是不去借,我考试用什么呢?我鼓足了勇气,对她说:“林欣瑶,我…我可不可以借你…的圆珠笔用一下?”我有些语无伦次了。

“当然可以。

”她看到我焦急的神情,微笑地答道。

我吃惊极了,我万万没有想到昔日与自己是仇人的她竟然把笔借给了我。

“谢谢”我应了一声。

她笑了,露出了和那笔一样洁白的牙齿。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