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
目前,纵观现在的语文课,由于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不少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与新课程所
提倡的合作学习还有一定的偏差。
合作学习被泛用的现象并不少见。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呢?
明确合作学习的意义
要想让学生很好地合作,我认为前提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合作学习,为什么要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由几人来共同完成同一个任务。
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学习伙伴,都是合作者。
合作学习能培
养我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责任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
合作,感受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
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分工,而且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每一个人都需要有独立的思考;不是每一个人做同样的事情,而是为解决
共同的问题,每一个学生做不同的事情。
在“共同”、“不同”的
合作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在活动当中,大家的
任务虽然是共同的,但是每个人所承担的责任是不同的。
请看,全
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教师执教的《难忘的启蒙》一课,他是这样
安排合作学习的:第一节课由老师先给同学们出题;第二节课让每个
组的同学到台上来向全班同学展示合作学习成果。
第一节课一开始,先解题、审题,然后分组,每组要明确本组的主要学习任务。
(全文10个自然段,每组分学2—3个自然段)基本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有感情地背诵其中的一个自然段;3、概括
所学段落的主要内容;4、讲述一个重要的认识或体会;5、给其他组
各提一个他们所学内容的问题。
展示学习成果时,组长是主持人。
第一项感情朗读课文和第二项感情背诵课文,由听课的老师或同学
随机叫读。
因此,小组学习时,人人都得练。
第三项“概括所学段
落的主要内容”和第四项“讲述一个重要的认识或体会”。
大家一
起研究讨论,再由组长指定一人汇报,汇报的人在大家研究时要把
大伙的意见记在纸上,集中集体的智慧。
最后一项由组长安排三个
同学分别提三个不同的问题。
教师把要求和安排讲清楚后,学生开
始分组学习。
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情境: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在认真
地默读、思考、朗读、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选择合适的方法
合作学习要富有成效,关键在于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小组中每位成员独立思考后,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以他的意见为靶子,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
教师也可
以把这种方法运用于全班,即确定某一小组的意见为靶子,大家对
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
在这种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下,学生更容易
发现差异,发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在这个
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就会失去真正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
成果转化为全组或全班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
时间充足
教师采用小组学习方式教学,如果提出了很多或较难的问题与学习要求,就要留给小组学习和讨论充足的时间。
如果时间就给一两
分钟,学生刚读完课文,最多只看明白了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想都
来不及想,教师就开始让学习汇报或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学生就无
法触及并自主感悟文章中深刻的内容,因而提出和回答的都是些显
而易见,无关紧要的问题,或者根本提不出或回答不出问题,更不
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挚的情感体验。
要真正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目标,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才
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教师在合作中的角色
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应该做些什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
不是干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
老师应该以听、以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加以思考应该做哪些调整。
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老师讲解,老师要做出最恰
当的选择。
教师要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教学环节。
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才是扎扎实实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
热闹闹走过场。
当然,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不但要让小组交流学习结果,还要交流组员之间的合作情况。
老师在评价时,也要重视学生在合作
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让学生懂得在合作中竞争,在
竞争中合作。
在评价时,要多肯定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效,赞赏他们
独到的见解,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