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 铜及其化合物推断题 培优练习(含答案)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 铜及其化合物推断题 培优练习(含答案)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铜及其化合物推断题培优练习(含答案)一、铜及其化合物1.为探索工业含铝、铁、铜合金废料的再利用,某同学实设计的回收利用方案如图:(1)气体X的化学式是___。

(2)检验滤液D是否含有Fe3+的实验方法为___。

(3)若要从滤液D得到绿矾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___、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___(填序号)A.蒸发皿 B.石棉网 C.烧杯 D.玻璃棒(4)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

(5)试剂Y应该是一种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它不可能是___。

A.H2O2 B.H2S C.O2 D.铁单质(6)浓硝酸可以溶解铜,也可以溶解上述合金。

若固体未完全溶解,则滤液D中Fe元素将以___(填“Fe3+”或“Fe2+”)离子形式存在。

【答案】CO2取少量滤液D,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说明含有Fe3+蒸发 B Al(OH)3+3H+=Al3++3H2O氧化剂 BD Fe2+【解析】【分析】A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的NaAlO2,Cu和Fe与NaOH溶液不反应,所以滤液A中含有NaAlO2,滤渣B是Cu和Fe,B和稀硫酸混合,Fe和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Cu和稀硫酸不反应,所以滤渣E是Cu,D中含有FeSO4,Cu和稀硫酸、试剂Y生成硫酸铜,Y是强氧化剂,且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为H2O2,NaAlO2和CO2反应生成Al(OH)3,所以C是Al(OH)3,Al(OH)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AlCl3,溶液F中含有AlCl3。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通过以上分析知,气体X的化学式是CO2,故答案为:CO2;(2)铁离子和KSCN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亚铁离子和KSCN溶液不反应,所以检验滤液D是否含有Fe3+的方法是,取少量滤液D,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说明含有Fe3+,故答案为:取少量滤液D,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说明含有Fe3+;(3)若要从滤液D得到绿矾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用蒸发皿蒸发、用玻璃棒搅拌,在过滤中用玻璃棒引流、用烧杯盛放溶液,所以没有用到的仪器有石棉网,故选B,故答案为:蒸发;B;(4)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所以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故答案为:Al(OH)3+3H+=Al3++3H2O;(5)试剂Y应该是一种氧化剂,能将铜氧化为铜离子,所以它不可能是H2S或Fe,故选BD,故答案为:氧化剂;BD;(6)浓硝酸可以溶解铜,也可以溶解上述合金,若固体未完全溶解,说明溶液中没有铁离子,则滤液D中Fe元素将以Fe2+离子形式存在,故答案为:Fe2+。

2.下图的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某些物质已经略去),其中常温下A、C、D为无色气体,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X:________;F: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反应方程式:A→D:____________________;C→E: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4HCO3或(NH4)2CO3NO22Na2O2+2CO2=2Na2CO3+O24NH3+5O2 4NO+6H2O【解析】【分析】C为无色气体且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C为氨气;A为无色气体,A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气体D,则A为二氧化碳、D为氧气;C与D在催化剂作用下产生E,则E为一氧化氮;E与D进一步反应产生F,则F为二氧化氮;G在稀释时与铜反应产生E,在浓溶液时产生F,故G为硝酸;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产生硝酸,故B为水。

【详解】由分析可知,A为二氧化碳,B为水,C为氨气,D为氧气,E为一氧化氮,F为二氧化氮,G为硝酸。

X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氨气,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并结合相关物质的性质可知,X可能为NH4 HCO3或(NH4)2CO3。

(1)X为NH4 HCO3或(NH4)2CO3;F:NO2;(2)A→D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C→E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

3.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物质与条件已略去)。

已知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黑色粉末,B由两种元素组成、其摩尔质量为65g•mol-1,C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D 是白色粉末且焰色反应呈黄色,E是一种紫红色金属,F是一种无色气体单质,H是一种红棕色气体,I是最常见的液体,K是一种强碱。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K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N3CuO+2NaN3Cu+Na2O+3N23Cu+8H++2NO3- =3Cu2-+2NO↑+4H2O【解析】C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则C是N2;D是白色粉末且焰色反应呈黄色,则D 中含有Na元素;E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则E是Cu;结合转化关系图,结合其他已知条件可得:A是CuO、B是叠氮化钠、D是Na2O、E是Cu、G是NO、H是NO2、I是H2O、J 是HNO3、K是NaOH、L是Cu(NO3)2。

(1)叠氮化钠的化学式为NaN3;(2)NaOH的电子式为;(3)反应①为叠氮化钠和CuO受撞击反应生成N2、Na2O和Cu,故化学方程式为:CuO+2NaN3Cu+Na2O+3N2;(4)反应②为Cu和稀硝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点睛:无机框图推断题,既能检查学生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检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难度较大。

解答无机框图推断题,应认真分析题干,找出明显条件和隐蔽条件。

通过已知条件找出突破口,正推法、逆推法、假设法、猜测法等得出结论。

4.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省略)。

其中A为黑色固体氧化物;E为绿色固体;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判断X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反应①、⑤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

(4)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答案】Cu 催化作用保持表面洁净、干燥或其它合理方法均可【解析】【分析】A为黑色固体氧化物,能与无色液体B混合产生气体C和D,B是过氧化氢溶液,C是氧气,D是水;E为绿色固体,能与盐酸反应产生蓝色溶液,故E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D是水,Y是二氧化碳,A是氧化铜;带入框图,推断合理;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A为黑色固体氧化物,能与无色液体B混合产生气体C和D,B是过氧化氢溶液,C是氧气,D是水;E为绿色固体,能与盐酸反应产生蓝色溶液,故E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D是水,Y是二氧化碳,A是氧化铜;带入框图,推断合理;(1)结合以上分析,X是铜;答案是:Cu;(2)反应①中A物质不变,故A的作用是催化作用;答案是:催化作用;(3)反应①为双氧水在氧化铜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⑤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是:;;(4)为防止铜生锈,可以保持表面洁净、干燥;答案是:保持表面洁净、干燥。

5.废旧印刷电路板是一种电子废弃物,其中铜的含量达到矿石中的几十倍。

湿法技术是将粉碎的印刷电路板经溶解、萃取、电解等操作得到纯铜等产品。

某化学小组模拟该方法回收铜和制取胆矾,流程简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Ⅰ是将Cu转化为Cu(NH3)42+,反应中H2O2的作用是_____。

写出操作①的名称:_________。

(2)反应II是铜氨溶液中的Cu(NH3)42+与有机物RH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操作②用到的主要仪器名称为_____,其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

a.富集铜元素b.使铜元素与水溶液中的物质分离c.增加Cu2+在水中的溶解度(3)反应Ⅲ是有机溶液中的CuR2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和______。

若操作③使用下图装置,图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

(4)操作④以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

阴极析出铜,阳极产物是_______。

操作⑤由硫酸铜溶液制胆矾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_。

(5)流程中有三次实现了试剂的循环使用,已用虚线标出两处,第三处的试剂是______。

循环使用的NH4Cl在反应Ⅰ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答案】作氧化剂过滤 Cu(NH3)42++2RH=2NH4++2NH3+CuR2分液漏斗 a b RH 分液漏斗尖端未紧靠烧杯内壁、液体过多 O2、H2SO4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H2SO4防止由于溶液中的c(OH-)过高,生成Cu(OH)2沉淀【解析】【分析】【详解】(1)废电路板中加入双氧水、氨气、氯化铵溶液,得到铜氨溶液和残渣,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的方法,所以操作①为过滤。

反应Ⅰ是将铜转化为铜氨溶液,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铜是还原剂,则双氧水为氧化剂,将铜氧化。

(2)反应Ⅱ是铜氨溶液中的铜氨离子与有机物RH反应,生成CuR2,同时生成NH4+和NH3,方程式为:Cu(NH3)42++2RH=2NH4++2NH3+CuR2。

分液的目的是富集铜元素,使铜元素与水溶液中的物质分离,所以a b正确。

(3)反应Ⅲ是有机溶液中的CuR2与稀硫酸反应相当于复分解反应,所以生成硫酸铜和RH。

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且分液漏斗内部不能盛放太多溶液。

(4)以石墨为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阴极上铜离子放电,所以阳极上产生O2,同时有大量的氢离子生成,且硫酸根离子也向阳极移动在阳极积累,因此阳极产物还有硫酸,从溶液中获取晶体可通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

(5)电解硫酸铜溶液时得到硫酸,在反应Ⅲ中用到的H2SO4,所以硫酸能循环使用。

氯化铵电离出的铵根离子抑制一水合氨的电离,从而降低溶液的碱性,防止由于溶液中的c (OH-)过高,生成Cu(OH)2沉淀。

6.为了降低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的影响,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Cu、25%Al、4%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1)第①步Cu与混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