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省琼海博鳌机场

海南省琼海博鳌机场

海南省琼海博鳌机场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二○一二年六月1总论1.1任务由来琼海市位于海南省东部,是海南省东部的一个热点旅游地区,博鳌亚洲论坛更是已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

在博鳌建设一个为高层次需求服务的机场显得十分必要。

海南省琼海博鳌机场已列入了《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的2011-2020年计划新增的机场中,博鳌机场符合全国民用机场布局的规划要求。

海南省琼海博鳌机场的建设能够更快更好地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使琼海形成地、空、海等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更好地以琼海为区域经济中心,辐射周边的区域,实现海南省“一省二地”的目标。

博鳌机场建成后,将形成一南一北两个枢纽机场和东西中三个通勤机场的空中交通新格局,是海南机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将使海南以及全国机场布局更加的完善。

本期拟建的海南省琼海博鳌机场飞行区等级按照4C标准建设,道面全部采用水泥混凝土,新建跑道长2600m、宽45m,本期拟建航站楼建筑面积为6200m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琼海市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委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海南省琼海博鳌机场环境影响评价任务。

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对拟建机场场区及周边环境进行了踏勘和调研,并收集了相关资料,编制完成了海南省琼海博鳌机场环境影响报告书。

1.2评价工作等级1.2.1声环境拟建场址区域现为农村环境,噪声污染源少。

本项目建成后,目标年机场飞机起降架次为5239架次,飞机噪声会带来机场周围噪声级的显著增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民用机场建设工程》(HJ/T87-2002)中有关评价等级划分的原则,核定本次环评噪声评价等级为一级,重点是飞机噪声的影响预测。

1.2.2环境空气项目建成后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飞机尾气、汽车尾气和油库挥发的非甲烷总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要求,本项目的P max<10%,且不属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项目,评价范围内未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未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未排放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污染物。

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确定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1.2.3地表水拟建机场产生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经场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部分回用,部分外排。

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评价等级为三级。

1.2.4地下水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I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划分。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本项目所在地区土层为素填土、粘土质砂、粉质粘土、砂岩等,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级取“中”。

项目给水由琼海自来水公司提供,本建设项目不位于地下水保护区、居民饮用水源地等地下水敏感地区。

本项目自建污水处理站,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无外排。

根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依据,确定本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1.2.5陆地生态环境本次工程占地193.54hm2。

工程项目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拟建工程影响范围小于20km2,评价区内无自然保护区及珍稀物种。

不属于特殊生态敏感区或重要生态敏感区,项目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为一般区域。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有关评价等级划分的原则与方法,生态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1.2.6环境风险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T-2004)要求,本项目无重大危险源,故本工程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

1.3评价范围1.3.1噪声飞机噪声评价范围为跑道北端外延9km,南端外延5km,跑道两侧各1.5km。

施工期噪声评价范围为施工场界外200m。

1.3.2环境空气以机场油库为中心点,边长为5km的正方形区域。

1.3.3水环境地表水评价范围为项目排污口上游500m至下游6km的水域范围。

地下水评价范围为机场占地范围周边20km2的区域。

1.3.4生态环境机场征地区域及周边3km的陆地生态环境,重点评价机场本期工程征地区域。

1.3.5风险评价以机场油库为中心,半径为3km的圆形范围。

1.4评价标准1.4.1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机场南侧紧邻九曲江,九曲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2)地下水该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

(3)环境空气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

但由于建设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按高一级别执行,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的一级标准。

(4)声环境拟建场址区域现状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

机场建成后附近区域声环境执行《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88)(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 WECPN)、一类、二类区域标准。

1.4.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污染物机场废水经场区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部分回用于机场内部绿化、道路浇洒。

其他外排至九曲江。

绿化用水、道路清扫用水水质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用于“绿化、道路浇洒”用水水质标准。

外排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2)废气污染物油库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参考《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污水处理站恶臭污染物NH3、H2S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二级标准;食堂油烟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的中型单位标准。

(3)噪声鉴于项目建设期在2012年7月之后,因此施工期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1.5环境保护目标根据机场所在区域,确定本次评价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5-1。

表1-5-1 机场周围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基本情况汇总2.1建设规模拟建博鳌机场设计目标年2020年的旅客吞吐量为48万人次,本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飞行区工程、航站区工程以及其他相关配套工程等。

(1)飞行区工程:本期飞行区等级为4C,机场飞行区按满足B737-800飞机使用设计。

新建一条长2600m,宽45m,两侧道肩各宽1.5m的跑道。

在跑道两头新建防吹坪,防吹坪长60m,宽48m。

在跑道两头设掉头坪。

(2)机场定员:机场建成运营后,在目标年(2020年)机场机关、场务、航管等人员总计155人。

(3)站坪和联络道:本期站坪尺寸为556.75×91m和219.5×135.5m两块组成,站坪道肩宽度为3.5m。

站坪道面面积为79718.75m2,道肩面积为5397m2。

共设置4个C类22个B 类机位,可满足B737-800以下机型使用。

飞机采用自滑进出机位方式,机位前后均设有机坪服务车道。

联络道:在跑道与站坪间建两条垂直联络道,位置距离跑道南端点分别为600m和1220.5m。

基本宽度均为18m,两侧各建3.5m宽道肩,垂直联络道长180.5.m。

联络道道面面积为7694.6m2,道肩面积为2792m2。

(4)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匡算为126844万元。

2.2建设内容工程内容包括:飞行区工程、航站区工程、货运区工程、排污工程、供油工程、场外配套工程等见表2-2-1。

表2-2-1 工程主要项目汇总表表2-2-1 工程主要项目汇总表2.3工程污染源分析2.3.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2.3.1.1施工废气施工期场地废气主要包括扬尘、汽车尾气以及施工营地餐饮废气。

2.3.1.2施工噪声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

2.3.1.3施工废水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主要是施工现场工人生活区排放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活动中排放的各类生产废水。

2.3.1.4施工固废施工期固废来自施工营地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等。

2.3.2运营期污染源分析2.3.2.1噪声污染源本项目主要噪声源来自机场场区飞机噪声、场内各种机械设备噪声等。

2.3.2.2水污染源机场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其中主要是生活污水。

根据计算,琼海博鳌机场运营期间2020年的预计用水量为398.3m3/d,日排水量约78m3/d(年废水排放量2.85万m3/a)。

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场区内污水处理站深度处理后,部分回用于道路冲洗、绿化等,剩余部分排入周边水体(九曲江)。

2.3.2.3废气污染源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飞机尾气、汽车尾气、使用油库挥发油气等。

其中飞机尾气、汽车尾气为流动源;使用油库挥发油气为面源。

机场在预测目标年流动源和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见表2-3-1。

表2-3-1 废气污染物汇总表(单位:t/a)2.3.2.4固体废物机场固体废物主要包括航空垃圾、生活垃圾、来自航空油料储罐的废污油、来自污水处理站的污泥以及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物。

表2-3-2 固体废物排放汇总表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监测期间,各监测点的监测因子SO2、NO2、CO、TSP、PM10、非甲烷总烃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一级标准,说明评价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3.2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2.1地下水质量监测与评价监测期间,各个监测点位总大肠菌数和5#~7#监测点位细菌总数均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

造成总大肠菌数和细菌总数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环境卫生条件有一定的关系。

1#、2#和4#监测点的pH值也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地下水水质略显酸性,但该地区没有工业企业分布,造成地下水偏酸性的可能原因与当地的地质、土壤成份有关。

3.2.2地表水质量监测与评价地表水九曲江各监测断面中的监测因子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限值的要求。

3.3声环境质量评价所有点的昼间、夜间监测结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区标准值,即昼间55dB,夜间45dB。

总体来说该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

3.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3.4.1植被类型调查该地区现有的植被类型主要有残次林、半自然林、灌木林、草地等自然、半自然植被及乡村混合农林植被、桉树林、橡胶林、农田植被、木本水果园等人工植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