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提纲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
,日本有机可乘。
: 1931年9月18
日,日本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制造柳条湖事件,突袭北大营,炮轰沈
结果:东三省沦陷,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在长春建立满洲国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2)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3)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
1931-1945)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1.华北危机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国民政府政策:“不
抵抗”的妥协政策
2.一二九运动
过程: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反对华北自
治,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但是遭到镇压。
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爱国救亡运动
影响:①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②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④促进了全国
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中国共产党的救亡主张
1935年8月,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
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原因:①日军侵略东北、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的危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根本原因)②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③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劝蒋无效(直接
原因)④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心⑤学生运动的推动
2.过程
1936年12月12日,为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
止内战,联共抗日。
3.结果: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联蒋抗日。
并派周恩来到西安参
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席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東,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九
一
八
事
变
华
北
危
机
与
一
二
九
运
动
西
安
事
变
从
九
一
八
事
变
到
西
安
事
变
1.经过: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城搜查被拒,炮轰我军驻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
2.
英雄人物:赵登禹、佟麟阁
3.结果:1937
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4.影响: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合作方式: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2.时间:1937年9
月
3.标志: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八一三事变
2.淞沪会战(1937年8月——1937年11月)
主要战役:宝山保卫战——姚子青;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
影响: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日军占领南京后,30万人以上。
七七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 淞沪会战
南京大屠杀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1)建立: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代表: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
(3)中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4)作战方式: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
(5)巩固: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三三制”);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英勇事迹一一狼牙山五壮士) (6)作用: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1.日军的策略转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①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②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③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日军策略对国共两党的影响
(1)国民党:国民党亲日派一一汪精卫,1940年3月,成立南京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1941年1月发动“皖南事变”
(2)共产党针锋相对,坚持抗战,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3.全民族抗战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事例:国民党爱国将领——枣宜会战,张自忠壮烈殉国;共产党——左权血洒疆场;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1.国际:1944年到1945年初,德国在欧洲战场败局已定,在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陷入困境
2.国内:战略反攻与中共七大的召开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 (2)中共七大: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
内容:①制定党的政治路线一一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②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③大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①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②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1.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
国际:
(1)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枚原子弹。
(2)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
次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国内: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中国人民的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2.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隆。
1945年9月2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1.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決定因素。
(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胜利的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2.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全民族坚持抗战
抗战后期国际国内形势
日本投降
胜利原因及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彻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