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道系统设计.
在考虑以上因素的情况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污 水厂的数目和位置。
选择污水厂出水口的位置
II
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V
III
(三)管道定线
——在总平面图上确定污水管道的位置和走向。
污水管道的定线,一般按先确定主干管、再定干管、最后确定支管的 顺序进行。 在总体规划中,只决定污水主干管、干管的走向与平面布置。 在详细规划中,除以上内容外,还要决定污水支管的走向及位置。 1、 定线原则: 应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埋深较浅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 出。
一、确定排水体制和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二、选择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 三、管道定线: 拟定污水干管及主干管的路线;支管的布置与定线; 四、确定需要提升的排水区域和设置泵站的位置等。
五、控制点的确定
(一)确定排水体制和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1、排水体制的确定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一般新建的城市和地区排水系统采用 分流制;对老城区排水系统的改建可采用合流制。并兼顾考虑环境保护的 要求、造价和维护管理等方面。 2、确定排水区界 排水区界是污水排水系统设置的界限。凡是采用完善卫生设备的建筑区 都应设置污水管道。 3、划分排水流域 在丘陵及地形起伏的地区,通常根据等高线(分水线)划分排水区域。 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照面积的大小进行划分。 有河流或铁路等障碍物贯穿时,应根据地形和周围水体情况划分。 每一个排水流域内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干管,并根据流域地势确定水 流方向和污水需要抽升的地区。
(1)正交式
3、以地形为主的几种布置形式
地势向水体适当倾斜时
优点:减轻水体污 染,保护环境
缺点:主干管的管 径稍大,有时埋深 偏深,需要增加污 水提升泵站;
适应于:分流制污 水管道系统的布置、 区域排水系统布置
(2)截流式
3、以地形为主的几种布置形式
地势向水体倾斜较大时
优点:减小管道的 严重冲刷 缺点:主干管上有 可能增加跌水井
第三章 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概述
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步骤
设计资料 的调查 设计方案 的确定 污水管网 设计计算 设计图纸 的绘制
污水管道系统的规 划布置
污水设计流量的计算 各设计管段划分及其设计流量计 算
污水管网水力计算(各管段直径、埋深、 衔接设计与计算 、污水提升泵站的设置)
一、 设计资料的调查
为了实现这一原则,在定线时,应尽可能研究各种影响因素,使拟定
的路线能利用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
2、管道定线的影响因素
(1)地形
:
在定线时应充分利用地形,使管道的走向符合地形趋势,顺坡排水。 在排水区域较低处,敷设主干管或干管,这样干管或支管的污水能自流 接入。
如:在地形平坦稍向一侧倾斜 如:在地形倾向河道的坡度较大时,
确定控制点的标高,
一方面,要保证排水区域
内各点的污水都能够排出; 另一方面,不能因为照顾
个别控制点而增加整个管
道系统的埋深。
第一节 污水设计流量的计算
污水设计流量
——指污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能保证通过的最大流量, 污水设计流量包括生活污水设计流量和工业废水设计流 量。 居住区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设计流量 公共建筑生活污水 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及淋浴污水
明确设计任务的资料:城市的总体规划及其他基础设施情况
地形资料,包括地形图、等高线 自然资料: 气象资料,包括气温、风向、降雨量等 水文资料,受纳水体流量、流速、洪水位 地质资料,包括地下水位、地耐力、地震等级 工程资料: 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煤气等
二、 污水管道系统的规划布置(第二节)
主要内容有:
(四)确定需要提升的排水区域和设置泵站的位置
根据流域地势确定污水需要抽升的地区(局部泵站)。
泵 站 设 置 地 点
中途泵站
局部泵站
总泵站
(五)控制点的确定(P76)
——对管道系统的埋深起控制作用的点,通常在管道起点
或最低最远点。
各条管道的起点大都是该条管道的控制点。这些控制
点中离污水厂最远的那点,通常是整个系统的控制点。
时,常采用正交式的布置方式
常采用平行式的布置方式
2、管道定线的影响因素
(2)污水厂和出水口的数目和位置
污水厂和出水口的数目与位置,将影响到主干管的数目和位置。 (3)所采用的排水体制
分流制系统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道系统,定线时必须在平面 上和高程上互相配合;
采用合流制要确定截流干管及溢流井的位置; 采用混合体制时,则要考虑两种体制管道的连接方式。
适应于:分流制污 水管道系统的布置
(3)平行式
3、以地形为主的几种布置形式
地势高低相差很大时
优点:充分利用地 形排水,比较经济
适应于:个别阶梯 地区或起伏很大地 区的雨水、污水排 水系统
(4)分区布置形式
3、以地形为主的几种布置形式
中央地势高,地势向周围倾斜且城市周围有河流时
优点:干管长度短、 管径小、管道埋深 浅,便于污水灌溉 缺点:污水厂的数 量较多 适应于:分流制污水 布置系统
3、管道定线时注意事项
主干管布置在坚硬密实土壤中 尽量少穿河流、铁路、山谷和高地 避免与地下构筑物交叉 不宜敷设在繁忙、狭窄的街道下
(通常设在污水量较大一侧或地下管线较少一侧的人行道、 绿化带或慢车道下,当道路宽度超过40米时,可考虑在道路两 侧各设一条污水管)
集中流量尽量排入上游
II
I
IV
III
(5)分散式布置形式
3、以地形为主的几种布置形式
中央地势高,地势向周围倾斜
优点:干管长度短、 管径小、管道埋深 浅,水厂规模大 缺点:主干管的距 离长,管径大,埋 深较深。 适应于:分流制雨 水、污水布置系统
(6)环绕式布置形式
II
I
IV
III
(二)选择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
污水厂和出水口的数目和位置,将影响到管道系统的主干管的 数目和走向。 确定污水厂、出水口的数目和位置,应考虑以下因素: 城市规模; 地形因素; 风向因素; 河流的位置和流向;
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1、排水系统的布置原则
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就近排入水体,以减小 管道埋深、降低工程造价
2、排水系统布置的影响因素
地形地势
土壤情况 河流情况 气候情况 城市总体规划
3、以地形为主的几种布置形式
地势向水体适当倾斜时
优点:干管长度短、 管径小,经济,污 水排出迅速 缺点:污水未经处 理直接排放,使水 体遭受严重污染 适应于:雨水管道 系统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