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错别字的病句2鏈?3鏃?/span>【篇一:有错别字的病句】修改病句专项练习一、辨析病句的几种方法:1.语感觉察法: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以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2.提取主干法: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3.逻辑分析法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以上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不能满足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践,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二、改正病句的方法:1.另外写上一个正确的句子.例如:华老师经过细致的了解,武断地做出决定.改正:华老师经过细致地了解,果断地做出决定.2.在原句上改,用不同于原来字体颜色的笔写上修改规定的符号.〔提示: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换用号码〕例如:我们的课程基本全部结束了,目前进入到复习阶段.3.用文字说明如何改正.常用格式有:例如: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都在仔细地检查天气的变化.(把“检查”改为“观察”.)三、常见的句子错误(病因):1、用词不当、2、成分残缺、3、搭配不当、4、语序颠倒、5、结构混乱(句式杂糅)、6、指代不明、 7、表意不明 8、重复累赘、9、分类不当(概念不清)、10、前后矛盾、11、不合事理、12、不合逻辑、13、语言不得体等.四、病句修改的原则对症下药,有针对性.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要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适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如果是文段的综合改错,难度明显增大.先要认真分辨正确的句子和错误的句子,然后按照提示进行修改.如果是应用文的改错,则先考虑改正其内容和格式上的错误,再改正病句,如果有错别字,也要改正.【篇二:有错别字的病句】系统登陆(x);系统登录(o)请稍后(x);请稍候(o)病句类型成分残缺、用词不当、语义(词意)重复、归类不当、前后矛盾、词序颠倒、指代不明、不合事理。
你知道病句常常会用到哪些修改符号吗?一、类型一:(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
2、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很受教育。
3、我们为今年国庆准备。
(一)成分残缺 1、成分残缺。
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
例 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
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例 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谓语中心语(谓语动词),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
2、方法:补。
即补充成分法。
补充成分法,就是指给不完整的病句补充需要的成分,从而使句子写完整的方法。
不完整的病句,主要是缺少主干成分,即主语、谓语和宾语。
具体到底缺少什么成分需要仔细分析。
通常情况下,主语位置居前,谓语居中,宾语居后(无宾语,则谓语居后)。
由于句子不仅是主干成分构成,还有一定的附加成分,所以先要找出主干成分,再做到缺啥补啥。
例: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很受教育。
按照补充成分法的要求,要改不完整的病句先要找出主干成分,然后再看究竟少了什么成分,并补上合适的。
通过分析,句中缺少主语,谁受教育,没有交代清楚。
所以在很受教育前补上主语我(我们)。
句子改为:听了老师的一番话,我很受教育。
例:我们为今年国庆准备。
这个例句有主语和谓语,而准备是动词充当谓语成分,准备什么呢?没有交代清楚,句子缺少宾语成分,可补精彩节目等。
二、类型二:(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
2、在联欢会上,李丽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二)用词不当 1、用词不当。
也就是搭配不当。
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
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例 1: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
应将平静改为安静。
例 2: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树。
应将屹立改为挺立。
例 3: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应将鲜红改为鲜艳。
2、方法:换。
换词搭配法换词搭配法,就是指给词语搭配不当的病句换个词语,从而使句子写通顺的方法。
某些词语在意义上是不能相互搭配的,或者搭配起来是不符合语言习惯的,如果搭配了就会造成病句。
经常出现的病句是: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修改时,一般只要换一处词语就可以了。
具体换哪一处应根据内容而定。
例:开学,我们树立了计划,明确了努力方向。
句中树立和计划搭配不当,根据句子意思,应保留计划,就应将树立换成制定 . 句子改成:开学,我们制定了计划,明确了努力方向。
再如:在联欢会上,李丽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这个例句,演唱和歌声不能搭配。
演唱的只是歌曲,而歌声是指歌的声音,就好比鸟声、机器声一样。
这是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的病句,修改时,把歌声换成歌曲等就可以了。
例 1: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应去掉光字。
例 2: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 2005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接受了全国观众的好评。
应将接受改为受到或得到。
三、类型三:(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我第一个首先发言。
2、上课时,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
(三)语义(词意)重复 1、语义重复。
语义重复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
2、方法:删。
即繁就简法。
删就是指给意思重复或成分多余的病句消肿,从而使句子简洁明了的方法。
重复,多半是用了相同意思的词语造成的。
句子中所用的词语重复了,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啰嗦,好比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修改时,对重复的部分择一就行了。
例:我第一个首先发言。
句中的第一个和首先重复,可删掉其中一个。
改为我第一个发言。
或我首先发言。
再如: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例句中的不禁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禁不住,因此它和忍不住放在一个句子中就显得意思重复了。
这个句子可改为:我不禁笑出声来。
或: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例 1: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
去掉全神贯注或聚精会神。
例 2: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
去掉非常或得很。
例 3: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
去掉陡峭的或将险峰改为山峰。
例 4:那个三条边的三角形画好了。
去掉那个三条边的。
四、类型四:(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
2、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
(四)归类不当 1、归类不当。
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
例 1:《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
应去掉《儿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
例 2: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
应去掉和南京长江大桥。
2、方法:删。
五、类型五:(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书。
2、全班同学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张军一个人还留在教室里做作业。
(五)前后矛盾 1、前后矛盾。
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的表意不清晰、矛盾。
例: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书。
句子前面说是今天上午,后面又说是一天,这样前后矛盾。
应该删掉上午,或将一天改为半天。
句子改为:我今天看了一天的书。
或我今天上午看了半天的书再如:全班同学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张军一个人还留在教室里做作业。
这个句子前半句讲明是全班同学都去,但后半句又说张军留在教室里。
一前一后,显然产生了矛盾。
也许,写这句话的人是为了有意识地强调突出张军未去,但不管怎样,句子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着的。
如果确实为了强调的话,我们不妨这样改正:全班其他同学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张军一个人还留在教室里做作业。
2、方法:前后矛盾的病句,也可用删的办法或换的办法。
这类句子首先要解开矛盾,就是找出一句话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的地方,使前后意思统一的方法。
一句话的前言后语要一致,要和事实相符。
否则,就会出现前后矛盾,与事实不符的语病。
例 1:开班会前三分钟,全班同学基本上全部到齐了。
应去掉基本上或全部。
例 2: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
应将傍晚去掉,或者将一夜改为一场。
六、类型六:(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两辆新旧电动车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2、小鸟动听的歌声被他陶醉了。
(六)词序颠倒 1、词序颠倒。
词序颠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
例:两辆新旧电动车真是鲜明的对比啊!句中两辆新旧电动车是指四辆电动车,两辆和新旧顺序颠倒了,应是新旧两辆。
所以句子调整为新旧两辆电动车真是鲜明的对比啊!再如:小鸟动听的歌声被他陶醉了。
读这个句子,我们感到意思不清。
如果是歌声做主语,说歌声被他陶醉了显然不通。
那么,陶醉的应该是谁?从句意分析看,应该是他。
什么东西使他陶醉了呢?当然就是小鸟动听的歌声了。
因此,全句改为:他被小鸟动听的歌声陶醉了。
2、方法:调。
即调整词序法。
调整词序法,就是指给词序混乱的病句理顺词序,从而使句子变通顺的方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句话的词序是固定的。
词序一变,句子的意思就发生变化,甚至造成语病。
因此,给词语安排次序,一定要符合平时的语言习惯,不能随意颠倒。
例 1: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
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
例 2: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操场走去。
应将迈着整齐的步伐与排着整齐的队伍的次序对换。
七、类型七:(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2、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
(七)指代不明 1、指代不明。
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
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
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
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 1: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