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混凝土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职务:审核人:职务:审批人:职务:二0一四年十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02)第二章工程概况 (03)第一节工程基本概况 (03)第二节子单位基本概况 (03)第三章后浇带设置 (04)第一节后浇带设置原则及作用 (04)第二节后浇带设置 (04)第三节施工重点和难点分析 (04)第四节对后浇带的留设要求 (04)第五节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11)第四章后浇带施工 (13)第一节浇捣前的施工 (13)第二节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14)第三节后浇带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6)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 (18)第一节质量标准 (18)第二节混凝土结构工程裂缝的预防 (21)第三节成品保护 (24)第四节施工安全要求 (25)第六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27)第一节消防安全措施 (27)第二节施工安全措施 (27)第三节环保与文明施工 (30)第二章工程概况 (3)1.1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砼浇筑 (11)1.2 地下室外墙防水后浇带砼浇筑 (11)1.3 楼板面后浇带砼浇筑 (11)第二节混凝土结构工程裂缝的预防 (17)1 控制目标 (17)2 一般防治措施 (17)3 产生裂缝的原因、特征及预防措施 (17)4 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的预防措施 (18)第一章编制依据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版);2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l07--2010);6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0-2013);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8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生产技术规范》(JGJ46-2005);9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0 《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11 《施工组织设计》;12 《超重支模架专项施工方案》13 《混凝土工程专项施工方案》14 本工程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单、工程联系单;15 相关的国家规范、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16 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关企业标准及程序文件等;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基本概况工程各方责任主体第二节子单位工程概况第三章后浇带设置第一节后浇带设置原则及作用1 后浇带的设计原理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这种设计已列入规范而被广泛使用,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各构筑物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
2 施工后浇带是在整个建筑物中设置的临时施工缝,该缝根据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
这种“缝”在整个结构施工中既解决了构筑物间的差异沉降,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温度应力,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3 设计采用在施工中留后浇带的做法,以便将原来“超长”的平面“化整为零”,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约束应力(混凝土的收缩、竖向荷重差异过大时产生的变形应力)释放,而持后浇带施工完成后,结构又“化零为整“大量减少了上述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减少了过多的设置永久性变形缝。
第二节后浇带设置:本工程地下室底板为板式,厚度分别为600㎜、C40、S6抗渗混凝土;地下车库顶板为梁板式,厚度160mm,C40、S6抗渗混凝土;剪力墙厚度为300㎜,C40、S6抗渗的混凝土。
后浇带宽度1000mm。
地下室底板及楼层板均为一横二纵设置。
(详后附楼层结构图)第三节施工重点和难点分析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和顶板、剪力墙、楼层板均设有后浇带。
由于底板、侧墙与顶扳均为双层双向钢筋,后浇带位置的钢筋密集,且须设止水钢板,因此对后浇带的处理比较复杂。
基础施工中难免碰撞,大部分钢筋变形扭曲,调直及接口清理是一大难点。
所以后浇带的留设和施工处理是本工程控制的重点。
第四节对后浇带的留设要求1 对后浇带的要求1.1 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当后浇带是为了减少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温度应力时,后浇带的保留时间不少于两个月,当后浇带是为调整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时,后浇带中的混凝土应在两侧结构单元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浇筑。
1.2 所有后浇带砼应采用比周边混凝土高一个等级的微膨胀砼浇筑。
1.3 后浇带留置部位钢筋先做分离处理,浇灌板带砼将两侧分离钢筋加焊,如图,后浇带处的梁钢筋须连通。
1.4 后浇带企口采用粗糙的木模,本工程采用市场的商品"快易收口钢网"支挡,使界面保持粗糙。
1.5 地下室后浇带必须采取覆盖保护措施,凡因留置后浇带而形成较大悬臂的部位应加支撑,待后浇带砼浇筑后强度达到100%时才能拆除。
1.6 后浇带填筑前必须全面进行清理干净。
如地下室积水,应抽排干净并清除干净该处余泥渣物,用水冲洗干净后,方能浇筑砼。
1.7 施工缝应根据图纸有关规定留置,留置在次梁跨中1/3处,主梁一不留施工缝。
2 周边混凝土浇捣前后浇带隔离模板施工工艺2.1 后浇带施工支模是整个后浇带质量保证的关键所在,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支模方案。
底板砼浇捣时两侧的底板、梁钢筋比较密集,是支模的难点。
首先在底板的后浇带垫层浇捣时,比后浇带相邻两侧底板垫层低100mm。
防止底板砼浇捣时跑浆而裹住底板下层钢筋。
如砼浇捣时,仍有水泥浆跑出,应立即用水管进行冲洗,至露出底板下层钢筋及保护层厚度为止。
在底板基础梁后浇带处,设计梁底集水坑,使梁底跑浆的砼能够冲洗至集水坑内,保证基础梁后浇带能够完全贯穿。
2.2 底板下层钢筋网扎好后即进行后浇带侧面支模工作。
因后浇带部位钢筋比较密集,木模不能支撑严密,且较难拆除,遂采取双层钢丝网片加Ф14钢筋骨架作为支模材料。
施工时,先按后浇带设计准确位置焊接定位钢筋骨架,钢筋骨架竖向钢筋Ф14高400mm@500一排作为后浇带侧模的主要受力杆,然后焊接水平Ф14通长钢筋@200的竖向钢筋网,钢筋网与底板上下层钢筋网的横向主筋焊牢,防止砼浇捣时位移。
2.3 竖向钢筋网焊好后,用双层密目18#钢丝网与竖向钢筋骨架用18#铁丝绑扎牢固,要求绑扎点间距200×200,防止砼浇捣时胀模。
钢丝网应绑扎在后浇带竖向钢筋的反侧。
2.4 侧面钢丝网支撑完成后,开始绑扎底板上层钢筋网,竖向钢丝网骨架与上层钢筋网横向主筋焊牢。
后浇带钢丝网闸槎示意图2.5 基础梁处后浇带先绑扎18#密目双层钢丝网片,然后用与基础梁等宽度的短钢筋@100间距绑扎在基础梁的箍筋上,并两端焊接固定,要求钢丝网片封闭严密,防止漏浆。
2.6 砼浇捣时,应派专人守模,如有跑浆时,应立即用水冲洗清理,保证底板钢筋网的保护层厚度及后浇带的贯穿。
2.7 地下室剪力墙、顶板、梁支模方法与地下室底板基本相同,顶板、梁后浇带支模时,应在后浇带居中处模板底板处断开,在平板底板砼浇捣时作为清理跑浆的混凝土用,后浇带处的跑浆混凝土必须随手清理干净,露出梁、板钢筋,严禁事后在后浇带处用大锤凿打残留混凝土。
2.8 顶板后浇带两侧的结构楼板、梁在后浇带二次浇捣前必须加设支撑,支撑用Φ100圆木并用木楔顶紧,支撑间距为1000mm,且梁端必须设置一根,支撑间用40×60方料纵横连接成整体,增强支撑的刚度和稳定性,使框架梁不会形成悬挑构件。
3 后浇带的留设3.1 施工缝的留置和模板支设方式3.1.1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留设: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按结构平面位置尺寸留设。
3.1.2 留设方法如下:地下室底板底筋绑扎好后,按设计图的位置出200mm 拉通长线,支架沿止水钢板中心线(即后浇带边线)与底筋焊接加固,支架完成后,下部用1000目钢丝网帖成双层沿支架敷设并扎牢,止水钢板沿支架中心布置,与钢筋支架焊成整体,施工中注意控制钢板中心(每边150mm)必须在一条线上且必须水平。
板面筋绑扎完成后,紧贴止水钢板上部用1000目钢丝网扎紧或木方做边模。
做法如图:3.1.3 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承体系应以其两侧轴线为界,自成一独立体系,同时又要确保与整体支承系统共同受力,即当相邻结构施工时,后浇带部位的支承架参与整体支承系统共同受力,但当相邻结构模板及支承架拆除后,后浇带部位的支承架及模板独立工作的性能不变,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结构与模板间应不产生间隙,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接缝平顺。
3.1.4 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承体系必须在后浇带部位的砼达到设计要求的100%后,方可拆除。
3.1.5 地下室外墙垂直、水平后浇带(施工缝),本工程使用300×4钢板止水带,后浇带节点如图:3.1.6 梁的竖向后浇带本工程梁头施工缝采用1000 目的钢丝网片叠合二层,用细钢丝绑扎牢固,紧贴钢丝网的外侧用水平短钢筋绑扎在梁的钢筋上,作为背楞。
在浇筑梁混凝土时把制作隐含施工缝的钢丝网片、短钢筋等材料不再拆除取出。
3.1.7 板面后浇带:1)板后浇带的底模与支撑系统与两侧现浇板模板分离。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后浇带位置的顶板模板与支撑系统不得拆除。
模板支设方式见下图示意:2) 混凝土浇筑28天后,下方模板与支撑方可拆除。
为了避免工人误拆后浇带支撑架,架子与模板用黄黑相间颜色标记。
3.1.8 柱、墙水平施工缝柱的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梁底标高以上10~15mm 处,施工中严格控制浇筑标高,过低则不利于支梁底模,过高应在柱拆模后凿除多余的混凝土,浪费人工;墙的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板底标高以上10mm 处。
过低则不利于支板底模。
3.2 后浇带的处理:3.2.1 防止垃圾等杂物落入后浇带内的措施:后浇带处理并清理干净后,应在后浇带两侧的板面上砌筑二皮砖墙,外侧用砖砌体做成防水坎,然后在后浇带的上面辅封盖木模板,避免以后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及建筑垃圾掉入后浇带内3.2.2 梁头部位:在拆模后绑扎钢筋之前,施工队放线人员将梁头位置在墙上弹出边线,接着施工队派专人用砂轮切割机配合使用錾子将梁头位置精确凿出,要求凿除多余的混凝土,混凝土表面的水泥膜、浮浆、松动石子等,并清除干净。
3.2.3 后浇带在浇灌前,应将钢筋除锈,调直理顺,将接缝处的砼凿毛,清除松石子和杂物,清洗干净,保持湿润,并刷纯水泥浆一道。
3.2.4 后浇带在浇筑砼时,振棒落振点先振两侧,后振中间,多点轻振,捣实。
后浇带捣实后即抹平,清除余浆。
第五节后浇带的保护措施1 底板后浇带的临时保护措施:后浇带空置期间,为防止杂物、污水进入,可采取以下封闭措施:在底板后浇带上侧砌筑120mm宽、200mm高的砖带,上部用胶合板或编织布全封闭。
2 混凝土墙后浇带的保护措施:2.1 外墙后浇带与底板施工缝留置与原结构位置相同,比底板面上翻300设置,剪力墙和顶板混凝土应一次性浇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