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炎
体征不明显,多无明显体征,部分病人会出现体温升高、 肺部湿罗音等表现。
其他表现
少数有痰血丝 少数有少量胸水 多有感冒症状或病史
RTOG急性放射性肺炎分级标准
0级:正常无症状,或仅有放射性改变。 1级:轻中度干咳,用力活动时有呼吸困难。 2级:持续咳嗽,需麻醉类镇咳药,轻微活动 由气短。 3级:严重咳嗽,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休息时 气短,需用激素治疗。 4级:肺功能不全,持续吸氧。 5级:致命。
放射性肺损伤的预防
了解患者一般状况、肺功能、既往治疗等制定 治疗方案 对于高龄、肺功能差、病变位于下肺且范围广 泛者,尽量不要同化疗同步应用,对肺受照射 的剂量体积应该更为严格地控制。宁愿小体积 高剂量照射,不要大体积低剂量照射。 治疗中缩野,减少肺损伤,增加精确性 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并注意预防肺 部感染,以免相互影响加重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注意早期诊断和处理,把放射性肺炎控制在12级内,避免升级至3-4级。
放射性肺炎的预后
放射性肺炎的预后与肺受照射的体积及剂 量有关,如果肺组织接受了大体积高剂量 的照射,会产生严重放射性肺炎,甚至导 致病人死亡。通常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 瘤放射治疗如果能够控制肺组织接受照射 的剂量及体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放射 性肺炎多数是可逆的,严重放射性肺炎致 死的概率在1-3%左右。
肺功能检查: 肺活量和肺容量的降低,小气道阻力增加, 肺的顺应性降低; 弥散功能障碍,换气功能降低。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无明确诊断标准,主要为排除性诊断, 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胸部放射治疗病史; 2)放射治疗过程中或放射治疗后3个月内出现气短、咳 嗽、低热等症状。 3)经典放射性肺炎胸片或CT检查可以发现与照射野或 接受照射范围相一致的斑片状淡薄密度增高影或条索样 改变,病变与正常肺组织的解剖结构不符(不按肺野或 肺段分布);也有部分病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部位在照 射野外; 4)需排除或确定是否合并有肿瘤进展、肺部感染、肺 梗塞、病人自身的心肺疾病、化疗药物性肺损伤等诊断。
放射性肺损伤
概念
肺组织接受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后会出现 不同程度放射性肺损伤 包括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纤维化。
通常将发生于放射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出现 肺损伤症状称为急性放射性肺炎。 将放射治疗结束3个月后出现肺损伤症状称 为晚期放射性肺损伤,一般表现为放射性 肺纤维化,但也有急性渗出性炎症表现者。
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
肺受照射的剂量、体积因素。 病人的基础肺功能情况、受照射的部位、年龄、 性别。 化疗。胸部放疗的病人同时或放疗前后接受了 某些化疗药物(如博来霉素、阿霉素、紫杉醇、 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等),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会明显增加。 某些靶向治疗药物如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 沙)、厄洛替尼(商品名:特罗凯)等与放疗 联合应用也会增加放射性肺炎产生的风险。
抗生素:多为预防性用药 低强度抗生素,如氧氟沙星 间断性应用,目的是预防二重感染 合并感染时,加强抗炎治疗 。 对症治疗:止咳、祛痰、吸氧 中医治疗:顽固性、激素依赖性或并纤维 化者
合并疾病的治疗:合并感染时根据药敏情 况选用抗生素;合并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时进行相应治疗;有自身的心肺心肺疾病 时进行相应治疗。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放射性肺炎发生与肺泡II型细胞及血管内 皮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
1、肺泡II型细胞损伤导致肺泡张力变化,肺顺应性降低, 肺泡塌陷和不张。 2、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肺血流灌注改变及血管通透性 增加,微血栓形成,毛细血管堵塞。 3、损伤后产生的炎性因子介导的急性自发性免疫样反应。
放射性肺炎发生概率
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与普通型肺炎相比无特异性,但症状重,体征轻 咳嗽咳痰(95%以上):干咳或少量白痰。伴感染明显时 有黄痰,少数有血丝痰
发热(50%):多37℃-38.5℃低热,也有出现39℃以上高
热者。
气短(70%):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及自身肺功能有关。严 重放射性肺炎可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可导致死亡。
谢谢!
肺癌常规放疗:中-重度( ≥ Grade2)放射 性肺炎发生率2%-9%。 肺癌常规放疗:合并化疗时中-重度放射性 肺炎发生率10%-20%。
临床表现
肺癌接受放疗后70%会发生轻度的放射性肺损伤,多数无症状 或症状轻微。仅有5%-15%的病人出现临床症状,称作放射性肺 炎。 放射性肺炎通常发生于放射治疗后3个月内。 如果照射剂量较大或同时接受了化疗等,或者遗传性放射损伤 高度敏感的病人,放射性肺炎也可能发生于放射治疗开始后2-3 周内。 放疗后进行化疗的患者,因为化疗而诱发放射性肺炎的以发生, 称为“回忆效应”,是放疗和化疗共同造成的肺损伤。
鉴别诊断
肿瘤进展:如肺门肿物的增大压迫气管,或肺内出现多发转移病灶等, 均可以导致咳嗽气短等症状的加重,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也会导致 病人气短加重。胸部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肺部感染:在肺癌病人,由于肿物压迫阻塞气道以及放化疗导致的病 人免疫力低下,常常会合并肺感染,此时与放射性肺炎的鉴别较为困 难。 肺梗塞:多数有深静脉血栓史,发病较急,血氧下降较明显,D-二聚 体会明显升高,较大的血管梗塞CT血管成像检查可以发现,多数溶栓 抗凝治疗有效。 药物性肺损伤:有应用可以导致肺损伤药物病史,如博来霉素、多西 他赛、吉非替尼等,病变分布弥漫,与照射野及照射范围无关。 病人自身的心肺疾病。
渗出为主时治疗效果好
实变期:野内或野外大片纤维化,不宜激素治疗
放射性肺炎的辅助检查:CT
早期表现为照射野内散在的小片状磨玻璃 样影,密度淡薄,边缘模糊。
放射性肺炎CT
中期表现为不按肺叶、肺段分布的肺实变,其内可见有支 气管充气征,肺泡囊、小叶间隔增厚,部分边缘整齐,部 分边缘呈星状,可超出放疗照射野
放射性肺炎实验室检查
轻者:可无明显异常;
重者:合并感染可有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血氧分压(PO2)下降,二氧化碳分压(PCO2)
升高
放射性肺炎辅助检查:X线
胸部X光检查可以发现与照射野或高剂量区 形状相一致的弥漫性片状密度增高影,病 变不按肺叶或肺段分布;少部分病人照射 野外出现相应变化。
发病原因
放射性肺炎发病原因明确,都是由于肺组织接受了一 定剂量的电离辐射所引起,但通常都是由于胸部肿瘤 如肺癌、食管癌、淋巴瘤、胸腺瘤以及乳腺癌等接受
放射治疗时一定体积的正常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照射
后产生。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一定的剂量体积效应,必须有一 定体积的肺组织接受了一定剂量的照射才会发生放射 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的治疗
对症支持:吸氧、化痰、支气管扩张剂等 激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 中医治疗
放射性肺炎的治疗
治疗首选激素:足量、足疗程 急性期:泼尼松40-60mg/d口服或1mg/kg/d, 症状改善后逐渐减量10-15mg/d,总疗程3-8周 重症:甲泼尼龙40-160mg/d静滴症状缓解后逐 渐减量改为口服甲泼尼龙或泼尼松。 激素对放射性肺纤维化(慢性放射性肺损伤)效 果差因放射性肺损伤与修复是一个长期的生理 过程,激素治疗目的仅仅是减缓急性期
放射性肺炎影像学诊断
CT扫描:敏感,可早期诊断 有利于早期治疗 了解放射性肺炎发展的期别 判断了解预后 影像学改变较症状晚一周左右
放射性肺炎影像学分期
渗出期:以淋巴性渗出为主,表现射野内斑片状或毛玻 璃样改变,持续时间短(2周左右),治疗效果好
混合实变:渗出与纤维化共存,表现为斑片状与肺纤维 条索共同存在 其程度决定治疗方案,以及对治疗效果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