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工艺学考试试题及答案A

金属工艺学考试试题及答案A

4.金属型铸造采用金属材料制作铸型,为保证铸件质量需要在工艺上常采取的措施包
3、常用金属的塑性判断依据是断后伸长率和()
A 硬度
B 强度
C 断面收缩率
D 屈服极限
4、金属的韧性通常随温度降低()
A 变好
B 变差
C 不变
D 都不对
5、铁碳合金相图中,ECF线是()
A 液相线
B 共析线
C 固相线
D 共晶线
6、钢是以铁为主要元素的铁碳合金,一般含碳量小于()
A 0.77%
B 2.11%
C 4.3%
D 6.69%
7、碳钢中常有杂质存在,其中有害元素是()
A 硅
B 锰
C 硫
D 碳
8、钢号4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其平均含碳量是()
A 45%
B 4.5%
C 0.45%
D 0.045%
9、对铸钢ZG200——400说法正确的是()
A 200是屈服点的最低值
B 200是抗拉强度最低值
C 400是屈服点最低值
D 400是抗拉强度最高值
10、淬火后主要获得的室温组织为()
A 奥氏体
B 渗碳体
C 贝氏体
D 马氏体或贝氏体
11、对40Gr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渗碳钢
B 调质钢
C 工具钢
D 高速钢
12、下列用于制造弹簧的优质碳素结构钢为()
A Q195
B 08F
C 35
D 65
13、T12中含碳量平均为()
A 12%
B 0.12%
C 1.2%
D 0.012%
14、对完全退火说法正确的是()
A 能降低硬度
B 主要用于共析钢 C退火后组织为奥氏体
D 不利于切削加工
15、合金钢淬火时一般选用的冷却介质为()
A 水
B 油
C 盐水
D 石灰水
16、以提高钢件表面耐蚀力为目的,可选()
A 渗碳
B 淬火
C 高频加热表面淬火D渗氮
17、对W18Gr4V多次回火说法正确的是()
A 硬度降低
B 硬度升高C硬度不变 D 都不对
18、可锻铸铁中石墨是()
A 大片状
B 团絮状
C 球状
D 蠕虫状
19、当铸件某部位是白口铸铁时,将加热850——950保温,目的是()
A 石墨细化
B 石墨分解
C 渗碳体分解为石墨
C 石墨分解为渗碳体日
20、对防锈铝性能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焊接
B 可不变形
C 强度比纯铝低
D 塑性差
三、判断题。

(每题1分,共10分)
1.加工塑性材料时,不会产生积屑瘤。

()
2.顺铣法适合于铸件或锻件表面的粗加工。

()
3.拉削加工适用于单件小批零件的生产。

()
4.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应采用专用机床进行加工。

()
5.插齿的生产率低于滚齿而高于铣齿。

()
6、作为定位基准的点或线,总是以具体的表面来体现的。

()
7、轴类零件如果采用顶尖定位装夹,热处理后需要研磨中心孔。

()
8、生产率是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零件的数量。

()
9、镗孔主要用于加工箱体类零件上有位置精度要求的孔系。

()
10、剃齿必须在工件淬火之后进行。

()
四、简答题。

(共30分)
1、金属的晶粒大小对其力学性能有何影响?如何控制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以获得细小晶粒?(5分)
2、阐述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原因。

如何防止和减小焊接变形?(5分)
3、什么是结构斜度?什么是拔模斜度?二者有何区别?(5分)
4、说明模锻件为什么要有斜度和圆角?(4分)
5、比较落料和拉深工序的凸凹模结构及间隙有什么不同?(4分)
6、防止焊接变形应采取哪些工艺措施?(4分)
7、试比较电阻对焊和闪光对焊的焊接过程特点有何不同?(3分)
五、论述题。

(10分)
阐述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原因。

如何防止和减小焊接变形?
答案(A)
一、填空题。

1、金属成分、温度和压力、铸型填充条件
2、塑性、变形抗力
3、压力、离心
4、喷刷涂料、保持合适的工作温度、严格控制开型时间、浇注灰口铸铁件要防止产生白口组织
5、为模锻模膛、制坯模膛
6、凹、凸
7、长的直线、较大直径的环形
8、等离子弧焊
9、软钎焊和硬钎焊
二、选择题。

1~5 DBCBD 6~10 BCCAD 11~15 BDCAB 16~20 DBBCA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四、简答题。

1、答:晶粒越细,晶界就越多,晶界处的晶格排列方向极不一致,犬牙交错、
互相咬合,从而增加了塑性变形的抗力,提高了金属的强度。

同时,金属的塑性和韧性也可得到提高。

采用快速冷却、人工精核、机械震动、超声波振动、电的磁搅拌等方法可获得细小晶粒。

2、答、金属材料具有热胀冷缩的基本属性。

由于焊件在焊接过程中是局部受热
且各部分材料冷却速度不同,因而导致焊件各部分材料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引
起了应力。

焊接时局部加热是焊件产生应力与变形的根本原因。

3、答、拔模斜度:铸件上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应具有斜度,以便于把模样(或型芯)从型砂中(或从芯盒中)取出,并避免破坏型腔(或型芯)。

此斜度称为拔模斜度。

结构斜度:凡垂直分型面的非加工表面都应设计出斜度,以利于造型时拔模,并确保型腔质量。

结构斜度是在零件图上非加工表面设计的斜度,一般斜度值比较大。

拔模斜度是在铸造工艺图上方便起模,在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设计的工艺斜度,一般斜度比较小。

有结构斜度的表面,不加工艺斜度。

4、答、斜度:便于从模膛中取出锻件;
圆角:增大锻件强度,使锻造时金属易于充满模膛,避免锻模上的内尖角处产生裂纹,减缓锻模外尖角处的磨损,从而提高锻模的使用寿命。

5、答、落料的凸凹模有刃口,拉深凸凹模为圆角;
落料的凸凹模间间隙小,拉深凸凹模间间隙大,普通拉深时,Z=(1.1~1.2)S 6、答、焊前措施:合理布置焊缝,合理的焊接次序,反变形法,刚性夹持法。

焊后措施:机械矫正法,火焰加热矫正法
7、答、电阻对焊:先加压,后通电;
闪光对焊:先通电,后加压。

五、论述题。

答、金属材料具有热胀冷缩的基本属性。

由于焊件在焊接过程中是局部受热且各部分材料冷却速度不同,因而导致焊件各部分材料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引起了应力。

焊接时局部加热是焊件产生应力与变形的根本原因。

防止与减小焊接变形的工艺措施
(1)反变形法用试验或计算方法,预先确定焊后可能发生变形的大小和方向,
(2)加余量法根据经验,在焊件下料时加一定余量,通常为工件尺寸的0.1%~0.2%,以补充焊后的收缩,特别是横向收缩。

(3)刚性夹持法焊前将焊件固定夹紧,焊后变形即可大大缩小。

但刚性夹持法只适用于塑性较好的低碳钢结构,对淬硬性较大的钢材及铸铁不能使用,以免焊后产生裂纹。

(4)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如果在构件的对称两侧都有焊缝,应设法使两侧焊缝的收缩互相抵消或减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