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6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16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16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考点1 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1.能源资源的分类
(1)按其形成和来源分类:
(2)按开发利用状态分类
(3)按属性分类
2.我国与世界能源结构差异
结构:我国能源以煤炭、石油为主;世界能源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

3.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2)煤炭资源开发的限制性条件
①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a.煤炭运输量大:全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往外省。

b.受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山西省地形比较封闭,东是太行山,南是黄河,不利于晋煤外运。

②水资源短缺。

a.收入少:山西省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
b.支出多:随着人口的増加及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3)山西的产业结构
改变了改革开放初期,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

4.山西省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生态问题一一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污染一一水污染、大气污染。

因此,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

5.环境保护与治理
(1)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建立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建立一个具有多品种、多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

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3)调整产业结构:环境问题的根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考点2 流域的综合开发
1.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

(2)气候: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3)水文: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缺点:河流落差较大,水量很不稳定。

(4)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2.田纳西河开发时出现的问题
(1)土地退化:这里是美国的老棉花带,长期高强度种植造成土地退化
(2)植被破坏:由于扩大耕地、炼铜消耗大量木炭、矿山开采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恶化
(3)环境污染:炼铜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

发业的发展,使其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旅游业收入成为流域重要收入来源,且带动了游船制造业和经营业的发展。

土地利

预留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设自然保护区:调整农、林、牧结构,实行
退耕还林还草;稳固河、湖岸线,防止水土流失:对矿区土地生态进行
恢复和治理。

效果
防洪: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
均收入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益的统一。

延伸知识:
1.分析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总体结构
条件常用答题用语
水量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落差河流落差大
地形、地质良好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于水电站建设
条件常用答题用语
自然条件
地形地形平坦,水流平稳
径流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

冰期无结冰期(或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通航里程河流宽阔平直,通航里程长。

社会经济
条件
经济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人口、城市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客货运输量大
常用答题术语
治理方向治理措施上游调洪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分洪、蓄洪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泄洪、束水加固大堤、疏通河道、开挖新河道
治理措施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建设分洪、蓄洪区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通河道防洪和航运
6.水利工程的评价思路(水电站等)(1)可行性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