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历史人物资料

河南历史人物资料


兄继弟志
苏秦死后,燕赵魏秦韩五国联合,在燕将乐毅的 带领下大举攻齐,连陷城池七十余座。齐王出逃, 被杀。齐国后来虽然又夺回国土,国力却大衰, 从此一蹶不振。而燕赵魏秦四国之所以发动这场 战争,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苏秦生前活动的缘 故。 燕王派苏代联络各国合纵相亲,就如同苏秦在世 时一样,诸侯们有的加入了联盟,有的没加入联 盟,而各国人士从此都尊崇苏秦所倡导的合纵联 盟。苏代、苏厉都寿终天年,他们的名声在各诸 侯国显扬。
千古奇人吕不韦新解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物是需要大写特写的,他 就是战国末期,出身为商人的吕不韦。作为一个商 人,他开创了商人从政的历史先河,甚至说他改变 了中国历史也不过分。作为有史以来的最大投机家 ,虽然几千年过去了,但他的一生经历,对后人的 影响很大;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他的权术、公关手 段、自我炒作的广告宣传等做法,仍然是比较前卫 的,是梦想成功的人士学习的楷模。把吕不韦称为 盖世英雄虽然会有人反对,但他绝对是一个千古奇 人。
河 南 历 史 人 物
吕不韦
张仪
苏秦
吉鸿昌
杨靖宇
吕 不 韦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 ,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 (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 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 官至秦国丞相。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 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 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 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 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 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 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 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 政。
说魏事秦
为了使魏国进一步臣服于秦国,张仪于公元前 322年辞掉秦国 相位, 张仪 前往魏国。魏王因其大名,立即用他为相。张仪当上魏相国以 后,便寻机为秦国拉拢魏王。“魏国土地纵横不到千里,士兵 不超过三十万。四周地势平坦,各国从四面八方都可以进攻, 没有大山大河的阻隔。从新郑到大梁只有两百余里,战车驰骋, 士兵奔走,不费多大力气就到。魏国南边跟楚国接境,西边跟 韩国接境,北边跟赵国接境,东边跟齐国接境,士兵驻守四面, 守卫边防堡垒的不少于十万人。魏国的地势,原本就是战场。 如果魏国向南亲附楚国而不亲附齐国,那么齐国就会来攻打它 的东面;向东亲附齐国而不亲附赵国,那么赵国就会来攻打它 的北面;不和韩国合作,那么韩国就会来攻打它的西面;不和 楚国亲近,那么楚国就会攻打它的南面;这就是所谓四分五裂 的地理位置。” 魏王思量再三,最后同意了张仪的观点。 不久,魏王派太子入秦朝见,向秦表示归顺。张仪在魏国担任 了四年相国,于公元前318年又回到秦国,秦惠文王仍然启用 他为相。 公元前316年,张仪与司马错带兵入蜀,灭蜀为郡, 接着又攻灭苴国和巴国。
苏秦
苏秦(前337-前284),字季 子,汉族,战国时期的洛阳 (周王室直属)人,是与张仪 齐名的纵横家。可谓“一怒而 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苏 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 国君联合,堪称辞令之精彩者。 于是身佩六国相印,进军秦国, 可是由于六国内部的问题,轻 而易举就被秦国击溃。
初出茅庐
在吕不韦执政 期,他组织门客编著 了《吕氏春秋》,又 名《吕览》。共有八 览、六论、十二纪共 20余万言,汇合了先 秦各派学说,“兼儒 墨,合名法”,故史 称“杂家”。

吕不韦的故事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 的投机生意。他不惜散尽千金,把在赵国做人质的 秦王庶出的孙子—子楚立为秦国国君。子楚当了秦 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 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显赫人物,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 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
知遇之恩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 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 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 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 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 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 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 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 “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 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 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 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 而城!”
六国之相
于是,六国合纵成功,同心协力了。苏秦做了合 纵联盟的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 苏秦约定六国联盟之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 为武安君,于是,苏秦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从 此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长达十五年 之久。
苏秦之死

六国合纵,本来就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所以根基不深。 秦国派犀首出使齐国、魏国,一起征伐赵国,以此来破坏 六国合纵,苏秦离开赵国,合纵瓦解了。齐国乘燕国新立 易王,占领了十座城池,燕王让苏秦讨还。苏秦游说齐王: 燕王是秦国的女婿,您夺取燕国领土,就是引来秦国的精 兵么!所以齐王归还了燕国的这些城池。燕文侯死,易王 立,燕易王的母亲,是燕文侯的夫人。与苏秦私通。燕易 王知道这件事,却对苏秦的待遇更加优厚。苏秦恐怕被杀, 就劝说燕王:“我留在燕国,不能使燕国的地位提高,假 如我在齐国,就一定能提高燕国的地位。”燕王说:“一 切听任先生去做吧。”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跑 到齐国。齐宣王便任用他为客卿。被易王发现,苏秦畏惧 被诛,遂离开燕国到齐国去,受到齐宣王重用。其后,宣 王死,湣王立,多有与苏秦争齐王宠信的大夫刺杀苏秦, 苏秦伤重。齐王捉拿贼人,但不得。苏秦将死时,要求齐 王以苏秦作乱为名,在他死后车裂他于市中,使贼人出现。 齐王用其计,果得贼人,诛杀了贼人。后来,苏秦为间谍 在齐为燕做事泄露,齐国憎恨且愤怒燕国。
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望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 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 但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 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 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 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 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 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 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大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 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苏秦之魏
我听说越王勾践仅用三千疲惫的士兵作战,就在干遂活捉 了吴王夫差;周武王只用了三千士兵,三百辆蒙着皮革的 战车,在牧野制服了商纣:难道他们是靠着兵多将广吗? 实在是因为充分发挥出他们的威力。现在,我私下听说大 王的军事力量,精锐部队二十万,裹着青色头巾的部队二 十万,能冲锋陷阵的部队二十万,勤杂兵十万,战车六百 辆,战马五千匹。这些实力超过越王勾践和周武王很远了, 可是,如今您却听信群臣的建议,想以臣子的身份服事秦 国。如果奉事秦国,必然要割让土地来表示自己的忠诚, 因此,还没动用军队,国家却已亏损了。凡是群臣中妄言 服事秦国的,都是奸妄之人,而不是忠臣。他们作为君主 的臣子,却想割让自己国君的土地,以求得与秦国的友谊, 偷取一时的功效而不顾后果,破坏国家的利益而成就私人 的好处,对外凭借着强秦的势力,从内部劫持自己的国君, 以达到割让土地的目的,希望大王仔细地审察这种情况。
苏秦之周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 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逐什二以为务。 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 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 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 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 为!”于是得太公阴符,伏而读之。期年, 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 之。弗信。
苏秦之楚
“秦,是虎狼一样凶恶的国家,还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秦 国也是天下各诸侯的共同仇敌。凡主张连衡的人都想分割 各诸侯的土地奉献给秦国,这就叫做供养仇人和敬奉仇敌 啊。做为人家的臣子,却要分割自己国君的土地,用来和 如狼似虎的强秦相交往,侵扰天下,而自己的国家突然遭 受秦国的侵害,他们却不顾及这些灾祸。对外依仗着强秦 的威势,用来在内部劫持自己的君主,索取割地,是最大 的叛逆,最大的不忠,没有比这更严重的罪过了。所以, 合纵相亲,各诸侯就会割让土地奉事楚国,连衡成功,楚 国就要割让土地奉事秦国,这两种策略相差太远了,这二 者,大王要处于哪一方的立场呢?所以敝国赵王派我来奉 献这不成熟的策略,奉上详明的公约,全靠大王晓喻众人 了。”
含屈入秦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 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 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 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 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 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於 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 子何不游,以求通子之原?”张仪於是之赵,上谒求见苏 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 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 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 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 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之秦
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曰:“秦四 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 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以秦士 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 治。”秦王曰:“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 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方诛商鞅,疾 辩士,弗用。
苏秦之燕
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 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 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 数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 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 “夫安乐无事, 不见覆军杀将,无过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 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五战,秦再 胜而赵三胜。秦赵相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 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 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 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 国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