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汇报之精神病患者情况汇报

工作汇报之精神病患者情况汇报

精神病患者情况汇报【篇一: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汇报材料】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汇报材料2012年,xxxx卫生局按照xxxx卫生局关于全市开展重症精神病排查工作的部署,解放辖区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现将工作汇报如下:一、工作概况按照xxxx卫生局统一安排部署,目前全市总人口360万,xxxx人口数30万,按1%应患人数解放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为2400人,按0.5%应患人数患者为1200人,今年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工作以来,网络录入数仅为602人,占全省要求的90.30%(省定人数8000人),按要求应录入665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

为进一步做好xxxx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工作,区卫生局成立了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全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

2011年开展工作以来,我区召开重性精神疾病工作会议,部署工作重点,对辖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国家新系统操作技能培训,确保全区精神疾病患者人员资料的录入工作顺利完成。

(2)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知晓率。

针对目前精神卫生知识尚不普及,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对患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偏见与歧视现象较严重,开通“焦作精神卫生网”,创刊“焦作精神卫生报”,通过焦作日报,焦作电视台、零距离和上街义诊等多方媒体扩大宣传力度,搭建与外界宣传和交流的平台,制作重性精神疾病社区专版知识彩页数3万余张,目前已发放到辖区居民手中,在居民楼道张贴重性精神疾病宣传版面200张。

9月22日-10月22日,由xxxx精神病院承办了“十月十日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月启动仪式在人民公园西广场举行,共组织辖区内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精神病学专委会成员单位共15家医疗机构,为群众进行了义诊,现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摆放展板50多块,现场接受群众咨询2000多人次。

10月9日,医院又举办了老年精神健康知识讲座、大型医患联谊会,医护人员和患者在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受到患者家属一致好评。

(2)发挥专科医院优势,督导检查,工作有序向前开展。

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中,利用xxxx精神病院专科优势,创新机制,协助基层排查、随访、建档,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教,做好技术指导,与县区建立点对点对口技术支持,资源共享,服务患者,有利于基层更好的开展工作。

深入县、乡、社区开展培训25次,协助区卫生局对各县区进行督导,促进了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专家定期坐诊,发挥职能,保障社区。

按照工作要求,市精神病院成立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处置小组和技术专家团队组,定期到辖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进行技术指导,规范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工作,使社区精防工作管理员及技术负责人不断获得新的经验,协助后续治疗和康复的业务指导以及必要的跟踪服务,进行下一步的康复治疗,对各社区服务中心上报的患者及时向中心进行反馈。

市精神病院及时更新网络数据,扎实工作,确保全市录入数据准确及时,网络系统健康运行。

(4)与解放辖区签订重性精神病转诊协议,方便患者就医。

为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规范管理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创建和谐安定的社区环境,建立点对点技术支持及双向转诊关系,市精神病院指定专人负责双向转诊工作,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免费接住院患者,为病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三、存在问题1、精防人员少,宣传力度不够。

2、经费严重不足,对于筛查出的患者仅能提供建档、随访、体检等服务,不能提供如免费发放一些能缓解病情药品的治疗措施,导致患者就诊率低。

3、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庭经济负担重,出现很多家庭无法治疗,出现“关锁’现象。

4、家庭监护责任过重,社会救助不足。

5、排查管理难,入户随访困难,由于精神疾病受社会歧视,很多患者和家属拒绝随访,社区录入工作受阻。

四、下步工作1、创建xxxx重性精神疾病示范区。

2、按照省要求,本年底录入工作完成98以上。

3、将本项工作纳入年终的绩效考核目标,规范区域的精神卫生工作的各项管理。

五、工作建议1、希望政府加大对精防经费的投入力度和扶持力度,真正形成政府主导,卫生、民政、公安、残联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重性精神疾病防治格局。

2、建立试点。

加强试点管理与救助,使精神病患者和家属能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减少患者因病致贫地现象发生。

xxxx精神病院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资汇报材料近年来,xxxx卫生局紧紧围绕建立长效重性精神疾病管控机制的工作目标,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规范(2012年版)》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合作,广泛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精神障碍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精神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作为专科医院,在重性精神病管理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医院概况:xxxx精神病院1992年经市政府、市计委批准立项筹建,1994年7月市卫生局下发成立文件,1995年3月张汉英市长亲自授牌开业,是我市唯一一家集预防、治疗、康复、教学、培训为一体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填补了xxxx精神卫生事业的空白。

医院位于林园路西段,与占地2400亩的森里公园相毗邻,非常适宜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康复医疗。

医院开放床位300张,国家级心理咨询师32人,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30余人。

面对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和精神疾病患者对心理健康的社会需求,医院按照“内抓质量、外树形象”、“院有特色、可有重点、人有专长”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精神卫生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集预防、治疗、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精神病专科医院,特色科室、特色治疗成为支【篇二: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半年总结】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半年总结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作为九项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之一,是我们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这项工作对我们非常陌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又有相当难度,对此,我们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年初把它列入今年中心中重点工作之一,首先成立领导组,制定《重性精神病患者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和不断完善工作流程,通过一年来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开展较规范管理,已收到初步成效,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一、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制定计划,重在落实国家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已把它纳入九项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之一,因此中心首先召开项目动员大会,将制订的《2011年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交由大家学习和讨论,达成共识;同时成立了由中心主任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和督查小组具体负责落实,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组织和领导基础。

二、工作流程科学化,任务职责明确化,实行主任负责制、团队包干制。

我们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管理的经验,考虑到辖区居民重性精神病患者分布多少的不同,如根据辖区居民健康调查和社区八类慢性病管理情况得知,我院重性精神病患者主要分布在东区,约占27%,但是由房屋拆迁,患者大部分搬迁或租住它处,难以登记和管理,所以我们召开医疗小组组长会,要求他们结合以前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登记并与居委会联系,逐户摸底,同时各社区卫生医疗小组注意将搬迁或租住到其社区的患者进行登记造册并管理。

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是中心今年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明确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才能保证完成项目目标所规定的任务。

因此中心和各社区卫生医疗小组主要负责人为该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和执行人。

为了做好落实,我们制定工作进度表,如规定各社区卫生医疗小组在一个月内对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并管理,为了确保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中心派人全程参与,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和进行督查。

目前对辖区10名精神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其中4名重症患者纳入“686”项目管理,定期随访(3名患者病情平稳,1名病情复发继续在家服药)。

三、加大宣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结合慢性病管理和送温暖活动,营造关心残疾人,关爱残疾人的氛围。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而重性精神病患者则是更容易受歧视的群体,我们要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精神病防康复意识。

只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普及精神卫生常识,让大家了解和掌握精神病康复知识,使全社会都来关心、理解,帮助精神病人。

在社区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要使残疾人真正康复,必须是躯体、精神、贫困等三者的康复,因此,我们每年不仅对残疾人免费体检,而且对到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实行优惠,力所能及的减免费用。

四、强化培训、指导,确保项目质量;规范管理,加强监管力度。

由于这项工作对我们是项全新的工作,不管从专业知识、管理经验都十分缺乏,又没有经费,要把这项工作做到位还很困难。

为此我们首先要逐步培养一支较专业、有爱心的团队。

因此项目领导小组同志和相关人员除自学相关精神病防治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省市县开展的关于精神病防治知识培训活动,才有技术力量为重性精神病人在基本医疗、生活照料、娱乐活动、功能训练、技术培训等康复服务方面提供咨询和指导。

照项目方案做好残疾人筛查、病情评估和定期随访,中心每季度组织开展自查1次,每年进行1次项目年度总结,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广西横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0一一年六月三十日【篇三:精神病人管控工作开展情况】精神病人管控工作开展情况一、深入排查,扎实做好了精神病人排查登记和管理工作。

按照“街不漏巷、镇不漏村、村不漏户”的要求,在全镇范围内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开展了全面排查摸底。

对摸排出来的有肇事肇祸行为(或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疑似精神病人,逐一送当地精神病院进行精神医学鉴定。

二、强化措施,建立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机制。

镇公安、民政、卫生、财政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搞好分工和配合,认真开展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查控和收治工作。

按照强制入院治疗、建议入院治疗、在家看护和一般关注四个管理级别,畅通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收治、救助的渠道,随发现,随走访,随评估,随分类,进行动态管理。

对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要进行强制入院治疗;对在家庭、社镇监护的精神病人,由办事处党委、行政及基层组织落实三级管控措施,同时督促指导其家属、监护人严加看管,确保不失控。

对病情严重已收治的,由精神病医院负责管控,待其病情好转可出院时,由公安机关派人接回管控,其中家庭有管控能力的,由家属或监护人管控,由村、组落实专人管控。

通过分类管控,确保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不脱管、不失控。

三、着眼长远,健全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控经费保障机制。

对公安机关强制送治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精神医学鉴定费用、基本治疗用药费用由财政给予报销并对其给予农村低保政策享受。

对无法查清原籍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精神医学鉴定、收治应急处置、住院治疗和收容期间相关费用全部由财政负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