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绍兴市袍江工业区外地务工者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绍兴市袍江工业区外地务工者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社会调查报告(城乡调查)题目:关于绍兴市袍江工业区外地务工人员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学生姓名平燕娜指导教师王绪强二级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名称税务班级08税务2 学号 08072001232009 年 9 月 4 日袍江工业区外地务工人员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摘要:在绍兴市人民政府以及袍江管委会的正确管理下,袍江的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在袍江的外地务工者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但还是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袍江工业区工作机会多,外地务工者在袍江找工作较容易,但是工作的时间普遍过长。

同时,为了更好地自我发展与建设袍江,外地务工者的文化水平应加以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需增强。

群贤小学的创立,很好地解决了外地务工者子女的教育问题。

其他,例如交通、住房等都比较令人满意,但是在医疗、娱乐活动上需要改善。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职业培训;社会和谐;公平一、调查背景及目的创建于2000年7月的袍江工业园区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年工业产值高达350亿元的现代化新城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甚至是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下,袍江工业区依然是投资的乐土。

如此迅猛的经济发展,与袍江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其中占袍江总人口数39%的外地务工者的力量自然是不可小觑。

正因为如此,怎样能够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在袍江能够安居乐业,成了以“富商”不忘“富民”为特色的袍江管委会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在经过几年的各种政策措施的扶持下,这些外来务工者的生活现状是怎样了呢?袍江能不能在他们眼中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宜居袍江”呢?有没有什么地方是在袍江工作的外来人员需要迫切解决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这份主题为“袍江工业区内外地务工者生活现状调查”的城乡调查。

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调查,了解到在袍江的外地务工者在工作、生活、娱乐等诸多方面的现状,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为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增加他们的生活幸福感,为共同打造“和谐袍江”出一份力。

二、调查实施过程描述调查的对象为在袍江工作的外地务工人员,调查地点是在绍兴市袍江工业区,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本次调查开始于8月10日,10日到12日定下相关调查的主题,12日到15日搜集有关调查的一些文字资料以及制作问卷调查表,16日至18日发放问卷,19日至20日分析数据,21日至25日撰写调查报告。

发放问卷9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有效问卷率89%。

三、调查结果分析(一)工作基本条件情况在调查走访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与全国普遍形势不相符的现象:在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的2009年,许多省、市企业命运多舛,减产、裁员甚至倒闭,许多民工所拿到的薪水不足以支付在外地的生活费而被迫返乡,但是在袍江工业区里,企业几度出现招工难,有93.75%的受访民工表示,在袍江找工作容易。

其中,更是有47.5%的外地民工表示如果能有熟人介绍的话,更容易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

具体数据见下图1:图1:袍江地区外地务工者找工作难易情况分布柱状图在走访过程中,也能经常在车站,路边墙面上,以及一些厂门口看到招聘启事。

种种现象表明,民工在袍江的工作机会很多,找工作赚钱养家容易。

我们知道,对于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反映了那种投入的边际生产率,边际生产力越高,对该要素的需求越大。

具体影响到劳动力的要素有:资本品、劳动力素质、资本、劳动力熟练程度等。

工业区对于外地务工者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反映出在袍江的外地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之高,而袍江工业区在各个方面的确为外来务工者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袍江新区经过8年多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2008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64.1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6.39%,袍江工业经济总量已占到市区的57%。

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占据半壁江山,比重已经达到50.2%,比上一年提高4.5个百分点。

大量的工厂企业采用先进的机器设备,为提高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提供了更好的资本品。

袍江新区将坚持“工业立区、项目为主”的方针,把招商引资作为新区的工作主题,按照“内外资并举、大项目引领、新兴产业为主”的要求,力争全年引进工业项目30只以上,计划总投资50亿元以上。

积极地招商引资,在资本、技术上为劳动力边际生产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进而增加了对袍江劳动力的需求。

同时,袍江工业区将加快筹建袍江企业家协会,建立企业互助基金,制订企业风险监管政策,帮助企业解困,为企业更顺利的度过金融危机提供了智力支持,更保证了外来务工者的劳动岗位的稳定性。

这些举措,响应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的号召。

虽然袍江工业区企业为外地务工者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机会,但是,经过调查,我发现袍江新区企业在雇佣外地务工者的时候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1.没有按照劳动法规定给他们安排8小时工作制,82.5%的外地务工者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8个小时,其中,更是有33.75%的外地务工者每天的工作时间高达10个小时以上。

这样的过度劳动,对于外地民工的身体是不小的伤害,并且,劳逸不结合,同样导致生产效率的提不高。

2.仅有15%的受访外地务工者表示自己所在的单位有按照新劳动法第九章第七十二条的规定,与个人一起承担社会保险费用。

对此,我提出以下建议:袍江人民政府应积极对区内企业进行检查,对于无条件迫使外地务工者过度劳动或者未能为外地务工者分担社会保险费用的企业,应予以一定的警告或惩罚。

同时,应该在发展的同时适当地增加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为外地务工者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二)职业素质与培训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各地区的竞争往往演变为各地区的人才之间的竞争,提高袍江工业区的核心竞争力也应该从最有效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价值,集结人力资本开始,在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

而现在的袍江,已形成“电子机械、包装材料、食品饮料、高特轻纺”为主的特色产业,不遗余力地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推动节能减排以完成降耗任务,对园区内的职工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据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袍江的外地务工者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不够高,其中绝大多数为初中生毕业,详见下图2:图2:袍江地区外地务工者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由此可见,提高袍江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对他们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使他们可以熟练地操作高科技机械,是袍江工业区目前亟需的,这个措施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可以保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危险。

对于外地务工者而言,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增加收入,改善工作环境。

由调查表明,外来务工者每月的工资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详细情况见表1:表1:外来务工人员学历与月收入对照表但是,现实情况是:只有4%左右的外来务工者正在参加培训,38.75%的外地务工者表示非常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但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另外有35%的外来务工者表示不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觉得那个培训没有必要。

结合所了解的资料分析,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导致了这一现状:1.领导不重视:一些企业、工厂的老板没有充分意识到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性,导致许多岗位上的外地民工不能适应不断更新的工作要求,工作标准低的现象普遍。

2.职工没压力:由于缺乏完善的竞争机制,没有把每一个员工至于岗位竞争压力下,使得许多外地务工者缺少了不断提高职业技能的自觉。

针对这样的现状,要改变外地员工职业水平较低的措施有以下几点:1.转变领导观念:首先是工业区及企业的领导应该对此引起充分重视,在向员工强调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重要性的同时,采取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在必要的时候举办一些职业技能培训,在企业内部营造“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员工”的。

据了解,现在袍江工业园区有为失地农民举行一系列的职业技能培训,例如计算机操作的培训班,却没有专门为外来务工者举办的类似培训,所以,建议此类培训在今后也能对外地务工者开放。

2.引进竞争机制:依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如企业组织结构及战略目标,提出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要求,定期考核,让外地务工者在袍江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赚钱养家,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提升、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

(三)子女教育问题在绍兴市委市府的帮助下,一个占地约40亩,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配套设备精良的现代化小学——绍兴市群贤小学建立了起来。

群贤小学建设资金3200余万元,拥有36个普通教室,19个专用教室,1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室,近2000平方米的风雨操场以及200米塑胶田径场,通讯系统、网络系统、报警系统、广播音响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等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

学校目前共有26个教学班,1081名学生,其中外地学生占9成左右,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区,还有部分少数民族学生。

群贤小学还2006年全国率先实行本地学生和外地学生收费一视同仁的标准,让所有民工子弟享受免收借读费和学杂费的待遇,成为绍兴市十大民心实事工程之一。

同时学校还通过师生结对帮困、建立爱心基金、争取社会力量赞助等形式,关心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确保每一个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努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学校师资由市教育局统一调配,50名教职工中有小学高级职称的占25%,大专以上学历占90%,本科以上学历也占55%以上。

办学以来,学校十分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积极发挥家校教育的合力,使孩子们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同时学校还高举“感恩”教育大旗,通过开展“夸夸我的家乡”、“夸夸我的第二故乡”、“夸夸我的学校”等系列活动,教育学生志存高远,心怀感恩。

学校秉承“处处读好书,人人有发展”的平民教育理念,以温家宝总理“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话语为办学目标,致力于建设一所各地各民族学生融合,人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性学校。

如此尽心尽力的投入,自然而然赢得了外地务工者们的由衷赞扬,据调查表明,93.75%的外地务工者对群贤小学的创办以及教育质量表示满意。

不少受访民工甚至表示,自己就是因为袍江有专门为自家孩子办的学校才选择来袍江工作的。

可见,群贤小学的创建,不仅仅帮助了在袍江工作的外地务工者,见到自己的孩子不用成为留守儿童,跟在自己身边,可以安心工作,而且,也为袍江吸引了一批外地人才。

袍江工业区的此项措施,很好地体现了袍江管委会、袍江镇政府在积极加块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没有忽略应该有的公平,而从教育公平做起,无疑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举措,可见,在“效率”与“公平”这个天平之间,袍江政府处理非常好,实现了当初“富商”不忘“富民”的口号。

(四)日常生活总体状况除了工作以外,外地务工者在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反映的情况也很令人欣慰。

据调查,在袍江的外地务工人员每天平均花在食物上的钱大概有19.33元,与当地居民的食物花销差不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