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与美食
春节是中国民间非 常隆重最富有特色 的传统节日,也是 最热闹的一个古老 节日之一。一般指 正月初一,是一年 的第一天,又叫阴 历年,俗称“过 年”。但在民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 是指从腊月初八的 腊祭或腊月二十三 或二十四的祭灶, 一直到正月十九,
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 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 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 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中秋节又称月夕、 秋节、仲秋节、八 月节、八月会、追 月节、玩月节、拜 月节、女儿节或团 圆节,是流行于中 国众多民族与东亚 诸国中的传统文化 节日,时在农历八 月十五;因其恰值 三秋之半,故名,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 节定在八月十六
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又叫阴历(农历) 年,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的最隆重、 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春饼
元宵,原先只是 古时的印度的摩 喝陀国为了他们 的国教佛教而设 的一个日子,在 那里每逢正月十 五,僧众云集瞻 仰佛舍利,是参 佛的吉日良辰。
元宵的做法,是以 馅为基础。大致过 程是先是拌馅料, 和匀后摊成大圆薄 片,晾凉后再切成 比乒乓球小的立方 块。然后把馅块放 入像大筛子似的机 器里,倒上江米粉, “筛”起来了。随 着馅料在互相撞击 中变成球状,江米 也沾到馅料表面形 成了元宵。
元
宵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节气是按照阴历制定的, 阴历没有闰年。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 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 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 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 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我国人们以祛病防疫的节日, 后来传说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也同时成了中国汉族 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 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
之名人尽皆知 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部分地区也 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且吴越之地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 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端午节有吃粽子,赛 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 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