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规律专题2020 年高考题1. (2020 江苏卷)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 为桔红带黑斑,1/3 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B. 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C. 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D. 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2. (2020 江苏卷,多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遗传病,纯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1/1000000 。
下图是某FH 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FHB. FH 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FH 患者C. 杂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为1/500D. Ⅲ 6的患病基因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3. (2020 全国Ⅰ卷理综)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 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
据此无法判断的是()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 染色体上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4. (2020 浙江卷)若某哺乳动物毛发颜色由基因D e (褐色)、D f(灰色)、d(白色)控制,其中D e和D f分别对d 完全显性。
毛发形状由基因H(卷毛)、h(直毛)控制。
控制两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基因型为D e dHh 和D f dHh 的雌雄个体交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D e对D f共显性、H 对h完全显性,则F1有6种表现型B. 若D e对D f共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12种表现型C. 若D e对D f不完全显性、H对h完全显性,则F1有9种表现型D. 若D e对D f完全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8种表现型5. (2020 浙江卷)某植物的野生型(AABBcc )有成分R,通过诱变等技术获得3 个无成分R 的稳定遗传突变体(甲、乙和丙)。
突变体之间相互杂交,F1 均无成分R 。
然后选其中一组杂交的F1(AaBbCc )作为亲本,分别与3 个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杂交编号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株数)ⅠF1×甲有(199),无(602)101),无(699)ⅡF1×乙有(Ⅲ无(795)F1×丙注:“有”表示有成分R,“无”表示无成分R用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R 植株与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R 植株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中有成分)R 植株所占比例为(A.21/32B.9/16C.3/8D.3/46. (2020 山东卷,多选)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和各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
检测过程中用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B. 甲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后的序列可被MstⅡ识别C. 乙病可能由正常基因上的两个BamHⅠ识别序列之间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导致D. Ⅱ 4不携带致病基因、Ⅱ 8 携带致病基因,两者均不患待测遗传病7. (2020北京卷)杂交水稻生产技术是我国现代农业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使我国的水稻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让具有某种相对性状的水稻纯合子杂交,研究者根据F1、F2 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作出的判断包括____________ ,以及通过比较正、反交结果可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细胞核中。
(2)1970 年袁隆平团队在水稻(野生型)中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植株(雄蕊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雌蕊正常,接受外来的正常花粉能受精结实)。
通过分析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研究者发现该雄性不育性状是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
上述杂交实验中子代的细胞质基因均由母本提供。
用S表示细胞质不育基因,N 表示细胞质可育基因。
用R(R1、R2)表示细胞核中可恢复育性的基因,其等位基因r(r1、r2)无此功能。
只有当细胞质中含有S 基因,细胞核中r 基因纯合时,植株才表现出雄性不育性状。
其他类型的基因组合均为雄性可育。
通过杂交实验一可生产杂交种子(利用雄性不育株生产雄性可育的F1 种子,供生产使用);通过杂交实验二可用来繁殖不育系(每年繁殖出基因型相同且雄性不育的植株)。
请以遗传图解的形式写出杂交实验一和杂交实验二的亲本及F1 的基因型(不要求写配子基因型)。
(3)研究发现细胞质中S 基因(在线粒体DNA 上)编码的蛋白质可阻碍水稻花粉发育,进而导致雄性不育,而R 基因能够消除S基因对花粉发育的不利影响。
为研究其中的机制,分析了不同基因型水稻的线粒体不育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见下表:N(r1r1r2r2)S(r1r1r2r2)S(R1R1r2r2)S(r1r1R2R2)S(R1R1R2R2)不育基因转录的mRNA—+ + ++ + +++不育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 +++—水稻育性性状育性正常雄性不育部分花粉可育部分花粉可育育性正常根据表中结果,从R 基因影响线粒体不育基因S表达的角度,解释R 基因恢复育性可能的机制。
8. (2020 江苏卷)已知黑腹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 型,偶然出现的XXY 个体为雌性可育。
黑腹果蝇长翅(A )对残翅(a)为显性,红眼(B )对白眼(b)为显性。
现有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设计实验①与实验②的主要目的是验证__________________ 。
(2)理论上预期实验①的F2 基因型共有 _______________ 种,其中雌性个体中表现下图甲性状的概率为___________ ,雄性个体中表现下图乙性状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② F1中出现了1 只例外的白眼雌蝇,请分析:Ⅰ.若该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该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
Ⅱ.若该蝇是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X 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则该蝇产生的配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检验该蝇产生的原因可用表现型为 ________________ 的果蝇与其杂交。
9. (2020全国Ⅱ卷理综)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 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 、B/b 、D/d 表示,且位于3 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有表现型不同的 4 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
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 种不同表现型。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 3 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 、、和。
(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 。
(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 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
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X 的基因型为10. (2020 天津卷)小麦的面筋强度是影响面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制作优质面包需强筋面粉,制作优质饼干需弱筋面粉等。
小麦有三对等位基因(A/a ,B1/B2,D1/D2)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合成不同类型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 ),从而影响面筋强度。
科研人员以两种纯合小麦品种为亲本杂交得F1,F1 自交得F2,以期选育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品种。
相关信息见下表。
基因的表达亲本育种目标基因F1产物(HMW )小偃6 号安农91168 强筋小麦弱筋小麦A 甲++++-B1乙-++-+B2丙+-++-D1丁+-+-+D2戊-+++-注:“ +”表示有相应表达产物;-”表示无相应表达产物据表回答:(1)三对基因的表达产物对小麦面筋强度的影响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 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在F1 植株上所结的F2种子中,符合强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 ,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
(3)为获得纯合弱筋小麦品种,可选择F2中只含 _________________ 产物的种子,采用__________________ 等育种手段,选育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纯合品种。
11. (2020 浙江卷)某昆虫灰体和黑体、红眼和白眼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 染色体上。
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杂交编号及亲体子代表现型及比例F1 1 红眼♂∶1 红眼♀∶1白眼♂∶1 白眼♀F1 1 灰体红眼♂∶ 1 灰体红眼♀∶1灰体白眼♂∶1灰体白Ⅰ(红眼♀×白眼♂)眼♀Ⅱ(黑体红眼♀×灰体白眼F2 6 灰体红眼♂∶12 灰体红眼♀∶18 灰体白眼♂∶9 灰体♂)白眼♀∶2 黑体红眼♂∶4 黑体红眼♀∶6 黑体白眼♂∶3 黑体白眼♀注:F2 由杂交Ⅱ中的F1随机交配产生回答下列问题:(1)从杂交Ⅰ的F1 中选择红眼雌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红眼♀∶白眼♂=1:1:1。
该子代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不为3:1 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同时也可推知白眼由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2)杂交Ⅱ中的雌性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
若F2 灰体红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3有 ________ 种表现型,F3中灰体红眼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
(3)从杂交Ⅱ的F2中选择合适个体,用简便方法验证杂交Ⅱ的F1 中的灰体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
12. (2020 山东卷)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 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
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 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 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
为研究A 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的F1 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 (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