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装生产工序编制教程

服装生产工序编制教程

服装企业工序管理教程第一章工序分析一、工序的含义:工序是构成作业系列(流水线)分工上的单元,通常一名操作工人接受生产的范围可以作为一个工序单元。

工序的划分,依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品种的差异而变化,有系列上合成的单元机组和工序(如缝领、裁剪等工序)和分工上的最小单元(如缝合领片工序、缝袖边工序等)两种。

工序越小,流水线上工序平衡和改进越容易进行,但要注意不同的工序组合以及加工的先后顺序对服装成本和流水线衣片顺畅流动的影响。

二、工序分析的目的与用途(1)明确加工工序的顺序(编制工序流程图)(2)明确加工方法(成品规格及质量特征)(3)按工序单元进行改进(提高劳动效率)(4)动作研究、改进的基础资料(选择进一步的改进的重点)(5)生产流水线设计的基础资料(工序编排、布置机台、人员调配)(6)工序管理的基础资料(工时数计划、编交货安排等)(7)作业工人或外加工的作业标准指导书。

三、工序分析的种类按用途分类(1)产品工序分析(2)作业工人工序分析(3)事务用工工序分析(4)搬运工序分析我们一般服装企业通常采用产品工序分析的方法四、工序分析的表达上面是一些常用的一些基本的工序记号,下面我想个大家具体的介绍服装缝纫常用的记号:见附录表2(2)加工条件的图示法(见图3)材料名称记号(3)配置方法(见图4)大的物品五、工序分析方法产品工序工艺分析产品工序工艺分析时,使用规定格式的表格,通过对加工、搬运、检查、停滞等四种工序工艺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并提出改进方案。

它有利于掌握和改进整个企业的生产进度(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厂的整个期间)、机器设备的配置以及在线产品项部的管理。

(1)调查要点*在现场听取意见,并观察现产作业*记录当事人对加工的改进设想及实施方法的意见*调查实际作业的方法(2)改进要点*加工:有没有无效操作,交换一下作业顺序是否更适合;能否将手工作业改为机器作业;有没有其他其它更好方法。

*搬运:有没有无效搬运;能否使搬运轻松简便些;能否缩短搬运距离;能否使搬运机械化;能否使拿取裁片、衣片部件更为方便。

*检验:是否明确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检验的地点、时间及检验方法是否正确;采用中间检验还是最终检验;能否将全数检验改为抽样检验;能否省略某些检验项目。

*停滞:是否有不必要的停滞;停滞过程是否会发生变色、破损、丢失等现象;保管地点、放置方法是否正确。

下面我向大家推荐进行工序分析的调查项目:*填写单位时间(1h或1d)的产量。

*填写采用步测法测的传送距离(不是人员移动的距离,而是物品传送的距离)*检验时,要添写不合格品率等内容。

*停滞时,要记录堆放在堆物台上的半成品数量。

*此外,还要调查并填写操作者的技能、加工条件(使用机器、工具、加工方法)、搬运条件(搬运工具、运送量)、检验条件(检验方法、地点、仪器)、停滞条件(保管场所、放置方法)等。

大家请看此实例:(见表5)作业1:希望大家回到自己的工厂或车间也能去做一个类似的调查表,看看自己的工厂在那些工序上需要改进,找到解决方案进行改进.第二章工序流程图的分析一、含义:产品工序流程分析是指合理分析和安排从衣片部件到组装成服装产品整个生产工序流程,一目了然地表达作业顺序、使用机械或工具、加工时间等作业要素。

二、工序流程分析的用途(1)可作为生产计划(作业安排、机器配置)的基础资料;(2)了解本企业的生产能力,作为本企业与其他企业加工时间(各工序以及相当于一件服装的总加工时间)的评价基准资料,拟定今后的改进目标;(3)作为设备合理化改进的数据资料;(4)便于作业人员了解产品生产整个过程,明确自己担当的工作内容;(5)可用于工资核算的基础资料。

三、编制步骤(1)衣片部件工序分析的编制(见图6)(2)整件服装工序流程分析的编制(见图7)(3)课堂练习:现在请大家拿出纸和笔,(见图8)根据款式图画出流程图(4)工序改进要点:*利用省略工序*变更顺序*合并工序*工序简化、机械化等方法,能使工序编排合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这一章我们主要工序流程图的编制,我希望我们华瑞的一线管理人员都要真真切切的学会它,并把它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之中,利用它去解决一些问题。

也许画这么一个图会给大家带来许多“麻烦”,请不要怕“麻烦”应为“麻烦”的背后将是一个工序标准化、流水顺畅、生产高效率的流水线,我想这是大家奋斗的目标。

第三章工序名称标准化一、含义:所谓工序名称标准化就是指,对于我们服装行业,由于每个地区或每个企业对于每道工序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定义,所以不同的企业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工序名称,从而导致了现在工序名称的混乱,现在把个地方不同的名称统一起来,做成字典,使其标准化。

现场做一个小测试,请几个不同的厂管理人员说同一到工序,各地方不同的说法,如复门牌和复切门牌,打脚口和卷脚口,订袋布和补袋布区别(不同的说法反应了如今服装企业工序名称的混乱,急需要使用统一的标准化。

)二、工序名称标准化目的与用途(1)有利于服装行业专业术语于实际生产相结合(2)是工时工价体系确立的保证(3)有利于工厂的统一管理(4)让工序更容易理解,减少错误.三、工序标准化的步骤(1)采集各厂的工序进行汇总,充实工序库(2)进行工序归类,从中删除不符合标准,很难理解的工序(3)再跟据工序生成标准词(4)最后在根据标准词生成工序四、作为一个管理者如何把工序标准化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管理之中?(1)要积极的使用新定的标准化工序名称(目前我们公司已经进行了工序标准化研究,并打算在各厂进行推广,希望大家积极的配合)(2)要把标准贯彻给一线工人,让他们也使用标准化的语言,提升我们普通员工素质,一个人的标准不叫标准,只有大家都用的标准那才叫标准。

(3)对与标准不完善的地方,每个管理者都有权利和义务去完善它,使其更加标准化,华瑞人的标准需要大家去维护。

第四章时间研究一、含义:时间研究是将作业分解为细致的作业要素,使用适当的时间测定方法记录作业耗用的时间,并根据归纳的数据资料指定标准工时定额或规划作业改进的方法。

在改进不合理的作业加工时,需要调查作业“拿、缝、放(包含中间动作)、放”花费的时间。

作业要素的多少或作业要素的加工方法与纯加工时间(秒表测定时间)密切相关,应用时可依据测定的时间数值进行动作改进或者根据作业员之间的数值之差制定标准工时。

二、时间研究的目的(1)掌握企业可能产生的数值,同时规划适合的生产目标值、适当的分工范围以及生产计划;(2)调查各作业员的技能水平(3)对动作研究的作业要素赋以时间数值,以此作为改进或标准化的根据(4)确定作业评估的尺度(5)作为评估产品变化、企业改造或增建车间等项目的依据(6)成为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基础及定货计划的判断基准(7)作为制定加工单价或工资的基准三、时间测定的方法*时间测定主要用观察法。

所谓观察法是将秒表开动后一直观测到作业结束所经过的时间,经过计算求出各作业时间的方法。

观测顺序和计算方法和步骤(1)对作业员说明时间研究的必要性(2)确定调查工序(3)决定观测的工序(4)准备秒表(5)工时记录表(见图9)(6)决定观察点(7)记录(8)统计*决定检查点的方法对已确定的缝制作业,在一定时间(或一整天)内反复的一个作业称为1循环,它有下面动作组成:(1)拿的动作—前动作,前辅助作业工作(2)缝的动作—主动作,基本作业动作(3)放的动作—后作业,后辅助作业动作四、工时定额计算方法(1)服装企业加工服装时,既有稳定的批量,也有多品种小批量的定单。

对于品种变换,作业所需熟练的程度可称为批量熟练率,或者因为批量大小而引起的生产效率变化可成为批量系数。

(2)不同工时定额的计算方法如下:测定时间(秒表时间)*(1+水平系数)=标准纯加工时间标准纯工时间*(1+浮余率)=标准工时定额(标准批量或大批量)批量熟悉率(略)批量系数(略)(4)浮余率标准浮余率变动因素:(1)作业内容(2)作业员所承担的工序项目(3)规格(设计、原料)(4)前工序、中间工序、后工序的节拍平衡(5)作业员的技能水平(6)批量大小由于影响浮余率的因素很多,因此制定这一标准比较困难,企业运用时,可经过测定分析后给予以决定。

在机缝车间,通常使用20%~25%。

(见图表10)五、时间研究的应用(1)标准工序资料法(见图10)(2)时间表法(3)由时间研究出经济效率的实例:单位:女装品牌(1)成品连衣裙(2)服装生产人员20名(3)标准工时定额2000s(4)每天工作时间8h(5)每人每年工资额12000元现在由于动作与时间研究的改进,每一件能缩短200s标准工时定额,但要引进两台电脑控制的缝纫机(23000元*2台)。

(1)改进后的标准工时定额2000-200=1800s(2)改进后的人员*改进前每位作业员的节拍时间2000/20=100s*削减人员200/100=2(人)*日产量比较改进前28800/2000*20=288(件)改进后28800/1800*18=288(件)(5)结论因日产量不见,为此可将削减时间200s用于减少作业人员,则有下列结果:(23000*2)/(12000*2)=1.92即大约2年就可以收回设备的投资,2年后削减人员的费用将成为利润。

际生产之中。

第五章总结工时工序的课程快要结束了,我希望大家能够正正实实的学点东西并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管理之中。

工时工序对一个服装企业的管理是有很重要的意义。

要想做一个优秀的生产管理者,必须了解。

它是按排生产计划、流水线的设计、核定工资、提高生产效率等许多方面管理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