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商品养护技术——温湿度

物流商品养护技术——温湿度

一、空气温度
仓库温度的控制既要注意库房内外的温度(库温和气温),也要注意储存物资的温度(垛温)。

物体温度的升降,取决于外来热能的多少和该物体比热的大小。

热能增加,温度上升;热能减少,温度下降。

比热:改变单位温度所需的热量。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温度(℃)、华氏温度(℉)、和绝对温度(K)。

二、空气湿度
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常以绝对温度、饱和湿度和相对温度来表示。

1、绝对湿度(a)
指单位体积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气的重量。

即以每立方米的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量以g/m3表示;或以空气中的水蒸气压力表示,单位为Pa。

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愈多,密度就愈大,水蒸气压亦愈大。

2、饱和湿度(a s)
只在一定气压,气温的条件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最大水蒸气重量。

其单位与绝对湿度的单位相同。

空气中的水蒸气超过饱和湿度时,剩余的水蒸气即凝成水珠附在冷物上,这种现象称为“水凇”。

这种现象对商品保管是不利的。

饱和湿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3、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愈大,说明空气越潮湿,反之,则越干燥。

因此相对湿度表示空气的干湿程度。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空气绝对湿度愈大,相对湿度愈高,绝对湿度愈小,相对湿度愈低;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愈高,相对湿度愈小,温度愈低,相对湿度愈高。

相对湿度=绝对温度/饱和湿度×100﹪
4、露点
在绝对湿度和气压不变的情况下,若气温降低,空气中容纳不了原气温时所含的水蒸气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此时的温度称为露点。

由于空气一般是未饱和的,故露点常常比气温低,只有空气达到饱和时,露点才和气温相等,所以根据露点差,即气温和露点
之差t-t d可大致判断空气的饱和程度。

在饱和空气中,t-t d=0;在未饱和空气中,t-t d>0;t-t
的差值越大,说明相对湿度越低,反之,相对湿度越高。

d
当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进入库房,遇到冷的物体(如金属、地面等),使冷物体周围的湿空气温度降到露点,则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在冷物体表面。

三、温、湿度的变化规律
如一日之中,气温在日出之后逐渐升高,午后又逐渐降低。

绝对湿度则是,大陆上每日清晨当温度最低时绝对湿度最小,此后,当温度上升时,绝对湿度也逐渐增大,至上午9时达到最高。

此后因热交换作用上下混合的结果,绝对湿度反而减低,至下午15时达到第二最低,此后有增高很快,至21时达到第二最高,随后又减少,这种变化在夏季最为明显,冬季则不甚明显。

而海洋上空的绝对湿度则只有一个最高值(温度最高时),一个最低值(温度最低时)。

最低的相对温度出现在温度最高的时候,即14—15时前后,而最高的相对湿度则在日出之前即温度最低的时候。

北方地区冬季和初春相对湿度最低,而雨季一般在7—8月份,相对湿度最高。

库内四角,空气淤积不流通,适度通常偏高;库内向阳一面气温度而相对湿度偏低,背阴一
面则相反;库内上下部位的湿度也有明显的差别,尤其在夏季气温较高的季节更为显著,上部因空气温度较高而相对温度较低,下部因靠近地面气温较低,则相对温度较高。

靠近门窗附近,最容易受库外湿度的影响。

雨季靠近门窗的货物易受湖,就是这个缘故。

水泥地面和沥青地面,在温湿度条件变化或通风不当时,常会在上面结露,产生水膜,增加库内低层的湿度。

垛位表面与垛的内部因通风情况不同,也会产生湿度的很大差异。

普通商品储存的基本要求
一、严格验收入库商品
二、适当安排储存场所
三、妥善进行堆码苫垫
五距:灯距、墙距、行距、垛距、顶距
四、控制好仓库温湿度
五、认真进行商品在库检查
六、搞好仓库清洁卫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