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设计走向多元化
摘要:由于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的日趋多元化,我国的建筑面貌也日益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可以说,在近20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建筑设计领域因为多元化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们在对建筑设计多元化产生的正面效应大力宣扬的时候,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建筑设计多元化产生的一些负面效应。
笔者将在文中对建筑设计多元化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简单的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多元化
Abstract: because our country building design field increasingly diverse, the building of the our country outlook also increasingly rich and colorful, appearance condition. Can say, in nearly 20 years of time, China’s construction design field for diversification and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we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diversified produce positive effects to publicize, also should awareness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diversified has some negative effect. The author in this paper will be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diversified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he simple summary,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problem solving methods for industry insiders reference.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diversity
一、建筑设计多元化产生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生活的不断进步,人类逐渐进入多元化社会,主要表现在物质产品与各种理论思潮的不断丰富,为人们提供了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的选择,人们容纳和借鉴不同的风格,开始追求个性与民主自由。
建筑设计领域无疑也受到了多元化的影响。
二十年前,现代主义在我国的建筑设计领域中还占有主导地位,是建筑界相对明确的一种主导思想。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外建筑设计思想的不断引进,建筑师的思维也越来越活跃,在对现代主义进行继承和批判的同时,加入了一些多元化的建筑思想。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设计界没有明确的价值标准,建筑师都在根据不同的场地和地域特征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市场状况进行各种尝试,而我国大规模建设的热潮也为这种尝试提供了机会。
另一方面,建筑技术手段的发达也为建筑师追求张扬的个性提供了条件,只要建筑师想得到的,结构上几乎都能实现。
所以建筑多元化使建筑产品出现了百
花齐放的局面。
此外,更为开放的社会环境也使建筑设计界更容易包容各种外来文化,接纳吸收新事物。
总的说来,建筑设计多元化的产生是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使建筑的规模、数量、类型及技术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二、建筑设计多元化带来的问题
1.千城一面
我国的古代建筑由于吸收了大量的地域文化而留下了很多建筑精品,比如北方园林、苏州园林和福建土楼等。
建筑设计的多元化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生了交流,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一些建筑师盲目追求建筑的国际化而忽视了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不论是北方的哈尔滨、北京,东部的上海、南京,南部的广州、厦门还是西部的重庆、成都等,当地的现代建筑都是脱离了城市而存在的,人们穿梭在城市的高楼之中,几乎感受不到城市的特点。
建筑设计的多元化首先要体现为建筑风格的地域化上,城市的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应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建筑设计才起到了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作用。
2.过度设计
建筑设计多元化为建筑师创造了一种比较自由和宽松的设计环境,建筑师的创作观念、手法和建筑语言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但是一些建筑师和业主为了使自己的建筑具有标志性,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盲目追求体量和造型上的复杂化,滥用建筑设计语言而使建筑显得矫揉造作。
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部分刻意追求复杂化的建筑在建筑基本的比例、尺度和色彩搭配上都没有处理好,更不要说表达某种建筑特质了。
这说明一些建筑师的基本功还有所欠缺,没有充分的理解建筑语汇,滥用建筑设计手法的情况比较普遍。
3.忽略细节
许多建筑大师的优秀作品看起来特别简单但是别有一番风味,比如密斯•凡•德罗的范斯沃斯住宅,这主要是因为建筑师对建筑的细节构造有严格的要求,因而能表现出建筑的整体美感。
然而,我国建筑的实际建设效果往往与建筑效果图表现出的效果相差甚远。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建筑设计周期比较短,建筑师没有过多的静力去放在某一个建筑上,缺乏与甲方、设计顾问和施工单位的交流。
另一方面,建筑师过于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缺乏追求细节的耐心。
4.无视环境
由于我国城市的建设速度过快,建筑师往往来不及弄清楚地块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周边环境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就使我国的建筑师养成了一种不好的思维习惯,建筑师不是从场地、功能、建筑的使用方式和周边环境的关联出发,仅仅在建筑红线内部做文章,对地块周边的环境研究的比较少。
这就导致了我国建筑在建筑创意、建筑的文化特质把握上的不足,建筑普遍呈现出一种赶时髦跟风的状态,导致建筑的性格与身份不明显。
比如,新型建筑就被简单的定义为“光、薄、透”,不管什么建筑都是一样的方盒子,一样的玻璃外墙,贴一样的饰面砖,或者是有一样的大台阶和大入口。
顺着街道望去都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办公建筑、医疗建筑和教育建筑几乎没有明显的区别,整条街道都显得索然无味。
此外,建筑师们无视环境的制约,粗糙地去模仿一些高技术的建筑外表特征,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也为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减轻建筑设计多元化负面影响的方法
1.培养建筑师的责任感
产生千城一面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建筑师本身知识的薄弱,另一方面是我国的建筑师离不开业主,为了买得起住房和汽车,不得不任凭业主指使,有的甚至为了换取更多的设计费帮业主进行违规设计。
建筑师应当有自己的职业操守,不能仅仅将建筑设计当做自己谋生的手段,而要将建筑设计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
建筑师只有在意识到自己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后,才会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通过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建筑师才会有自己的主见,在设计时不是一味地听从甲方的要求,敢于表达推销自己好的想法,激发整个设计团队的创作欲望,只有这样才可能出现优秀的建筑作品。
2.重视建筑的基础教育
我国的未来建筑要想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年轻的建筑师一定是主力军。
所以引导年轻建筑师的正确发展是每个建筑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引导年轻建筑师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依靠建筑学的教育,而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建筑学学生的基本功,主要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色彩敏感度、手头及语言的表达能力等。
其次学校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是国内与国外教育最大的区别,往往中国学生的作品画的是建筑的形象,外国学生则画的是意向和概念。
而创造力的缺乏只会使学生的创作热情被消减,建筑语汇变得贫乏,日后实践的时候就只能照抄了。
此外,学校还要培养建筑学学生积累知识的好习惯。
3.加强业界内部的交流
随着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从国外学成归国,建筑师出国考察机会的增多,各种论坛、展览和媒体的信息也使得建筑师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一些新概念比如可持续性发展、生态建筑及智能建筑等也不断被引入。
建筑设计交流的平台和空间可以说是十分宽广的。
然而很多建筑师对建筑的相关理论知之甚少,甚至认为理论枯燥无味而不屑一顾,所以很难吃透这些外来的理论或概念,更不用说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对这些建筑理论加以诠释和吸收了。
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其实是不自觉的受到了建筑理论的支配的,可以说,没有建筑理论的支撑,建筑设计是不可能创新的,没有建筑评论,建筑师就会好坏不分,固步自封了。
所以,建筑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内部人士的交流,提高自己对新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在自己的设计中诠释一种建筑特质。
四、总结
建筑设计的多元化使我们的城市环境与建筑风貌一天比一天宜人,但是建筑设计多元化带来的千城一面和杂乱无序的负面后果也是不容忽视的。
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建筑设计的非主流化,建筑师应当科学及时地去认识建筑设计多元化的概念,澄清建筑设计多元化理解上出现的误区,不断总结与深化建筑设计多元化的经验,才能够使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建筑设计走向多元化.中国建设教育.2006(1);
[2]吴磊.住宅建筑设计发展的多元化趋向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9);
[3]冉东旭.多元化设计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之我见.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1);
[4]周海波.理想空间:多元化的居住理想.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5]唐勇钢、李伟.城市主题空间的多元化设计理念浅析.人民论坛.2012(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