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第三章)
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第三章)
西方饮食注重科学营 养
由于中西哲学思 想的不同,西方人饮 食重科学,以营养为 最高准则,特别讲求 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 是否适宜,热量的供 给是否恰到好处,以 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 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 有无其他副作用。而 菜点的色、香、味如 何,则是次一等的要 求。
中 一、座位座次的安排
外
中国人将长幼有序、尊
能)。
入 座 的
中方
人们入座时并 没有西方那么 讲究,大多是 按自己的意愿 而入座的。
西方
由椅子的左侧入座. 最得体的入座方式 是从左侧入座。当 椅子被拉开后,身 体在几乎要碰到桌 子的距离站直,领
位者会把椅子推进
方
来,腿弯碰到后面
的椅子时,就可以
法
坐下来。
餐 巾
中方
中餐用餐前,比较 讲究的话,会为每 位用餐者上一块湿 毛巾。它只能用来 擦手。擦手后,应 该放回盘子里,由 服务员拿走。有时 候,在正式宴会结 束前,会再上一块 湿毛巾。和前者不 同的是,它只能用 来擦嘴,却不能擦 脸、抹汗。
西方进餐礼仪
一、预约的窍门。 二、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 、
意穿着上餐厅。 三、由椅子的左侧入座。 四、点酒的技巧。 五、餐巾的用法。 六、喝酒的方法。 七、喝汤的注意事项。 八、刀叉的使用。
• 中方
①汤、 菜 ②主食 ③餐酒 ④水果
上菜顺序
• 西方
①菜 ②水果 ③餐酒 ④主食 ⑤甜点 、咖啡
西餐中刀叉并用时的正确用叉姿势 西餐中刀叉不并用时的正确用叉姿势
用餐完毕后刀叉的摆放 暂停用餐时刀叉的摆放
中国进食礼
不宜吃得响声大作,“电闪雷鸣”。 不宜乱吐废物,唾液飞溅。不宜张口剔 牙,捅来捅去。 不宜宽衣解带,脱鞋脱袜。 不宜挑三拣四,挑肥拣瘦。 不宜替人布菜,热情过头。 不宜以酒灌人,出人洋相…… “金鸡三点头” 盛饭只盛八分满 吃饭时应平端碗底,如果碗放在桌上, 要用手扶着碗沿
中国传统文化
1、中国讲究“气”与“有无相生”,讲究天人 合一,强调整体功能。生活中以和为贵,烹饪上以 和为美。
2、在中国,饮食已上升 到了一种几乎超越其他 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形 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这 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 中的各个方面。
最为常见的是中国人之间相互询问的那句 “你吃过了吗?”。
小孩刚出生,要吃;到了满月,要吃;过一 周岁,要吃;等到了结婚,也要吃;人到了花甲、 古稀之年,更要觥筹交错庆祝一番;最后去 世了,仍要吃,叫做“白喜事”。
上菜顺序 头盘——汤——副菜——主菜——蔬菜类
菜肴——甜品——咖啡
吃排餐 从左边开始切。不能一开始就将肉切成一
块块的,应该吃多少切多少。 将取得的调味酱放在盘子内侧。
其他礼仪 面包用手撕成小块,然后用左手拿吃。不
要用面包擦着盘里的汤吃。 吃面条用叉子卷食。 如果调味品离自己较远,不要伸手不够,
要请邻座代劳。 喝红茶、奶茶和咖啡时,不要用小勺舀来
第五道席 玉板翠带 珍珠雪耳 清炒鳝丝 万年长青 金鸡独立 豢蝶大虾 凤戏牡丹 荷塘莲香 一品官燕 芸豆金鱼 豆沙糕 酥页层层 金蟾拜月 奶油菠萝冻 花篮白菜 桂花海蜇 鲍王闹府 凤凰出世 绣球蛋糕 云片鸽蛋 烧瓤菜花 龙凤双锤 鸡丝汤面 红烧鱼骨 凤脯珍珠 干烧冬笋 鸳鸯哺乳 百鸟还巢 卧龙戏珠 如意乌龙 金狮绣球 豆沙凉糕 凤眼秋波 红豆膳粥
中外饮食礼仪文化比较
共食制 圆桌 团结、礼貌、共趣 全席的交谊 相互比较和品评菜品
分餐制 自助餐 尊重个性 相邻宾席的交谊
菜品之间不混吃
一、中西方饮食观念的 差异
中国饮食注重口味 中国饮食文化把追
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 追求。“民以食为天” 的著名俗话的后半句是 “食以味为先”。烹调 的方法也是煎炒烹炸扒 溜炖烧氽煮蒸煨十八般 技艺无所不用其极了。 而加工过程中的热油炸 和长时间的文火攻,都 会极大地破坏菜点中的 营养成分。
中方
西方
在中国,人们 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
在餐馆用餐的 美人的常识。去高档
穿着可以随便 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
一些,即使是 洁的上衣和皮鞋;女
衣 着
T恤、牛仔裤 都可以,只有 在重要的宴会 上才穿得隆重 一些。
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 鞋子。如果指定穿正 式服装的话,男士必 须打领带。不可以穿 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 (即使再昂贵的也不
餐 巾
西方
餐巾在用餐前 就可以打开。 点完菜后,在 前菜送来前的 这段时间把餐 巾打开,往内 摺三分之一, 让三分之二平 铺在腿上,盖 住膝盖以上的 双腿部分。最 好不要把餐巾 塞入领口。
饮酒礼
饮酒作为一种 食的文化,有一 系列的礼节。如 今,请客宴会也 叫酬酢,其本身 就强调礼仪。
斟酒也有一 定的规程:由宾 客右侧进行,先 主宾,后主人; 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八分,不宜 过满。
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 八种(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 分三天吃完。满汉全席菜式有 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 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 烹饪技艺精湛,富有地方特色。 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 火锅、涮锅几乎是不可缺少的 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 的特色,扒、炸、炒、熘、烧 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 瑰宝。
在中餐里,干杯前,可以象征性地和对方碰一下酒杯; 碰杯的时候,应该让自己的酒杯低于对方的酒杯,表示你 对对方的尊敬。
如果主人亲自敬酒干杯后,要求回敬主人,和他再干 一杯。
即使和不熟悉 的人在一起喝酒, 也要先打听一下身 份或是留意别人对 他的称号,避免出 现尴尬或伤感情。 但如果在场有更高 身份或年长的人, 也要先给尊长者敬 酒,不然会使大家 很难为情。
第四道席 杏仁豆腐 翡翠银耳 鸡油香菇 口蘑鹿肉 芜爆山鸡 芙蓉鹿尾
御龙火锅 糖醋荷藕 罗汉大虾 黑米膳粥 金屋藏娇 抓炒大虾 喜鹊登枝 油攒大虾 茸鸡待哺 随滑飞龙 怪味鸡片 鹦鹉莴笋 芝麻锅炸 芜爆鲜贝 双色马蹄糕 琵琶大虾 长春羹 干煸牛肉丝 蝴蝶海参 鸳鸯酥盒 燕尾桃花 麦穗虾卷 三鲜鸭舌 金银鸽肉 红烧鹿筋 百寿桃 莲花卷 三色糕
客人来了要吃,称之“接风 洗尘”;客 人出门要吃,谓之“饯行”; 乔迁要吃; 晋职要吃———通过吃可以交流信息,表达 欢迎或惜别的心情,甚至感情上的风波也往 往借助于酒菜来平息。
1、生活中以特为贵,烹饪上以独为美。 2、西方国家强调个人主义,重视个体的 价值与尊严。
3、林语堂先生说:“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 同于中国,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 物的机器注入燃料,保证其正常的运行, 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结 实,足以抵御病菌、疾病的攻击,其他皆 在不足道中。”
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 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 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 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中国的用筷礼
一、忌敲筷。用筷子敲打碗盆是饮 食中的大不敬。
二、忌掷筷。 三、忌叉筷。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
放,要摆在碗的旁边,不能搁在 碗上。 四、忌插筷。 五、忌挥筷。 六、忌舞筷。 横筷礼,表示不再用膳了,“人 不陪君筷陪君”
第二道席 太极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燕 雪月羊肉 炸春卷 如意卷 金糕卷 兰花豆干 萝卜桂鱼 凤穿金衣 云河段霄 翠玉豆糕 四喜饺 绣球全鱼 秋菊傲霜 龙衔海棠 滑溜鹌鹑 侉炖羊肉 玉掌献寿 炒榛子酱 发菜黄花 熊猫蟹肉 清炸鹌 鹑 双色豆糕 烤羊腿 龙井金鱼 琥珀鸽蛋 二龙戏珠 炒黄瓜酱 雨后春笋 如意竹荪 檀扇鸭掌 鲤跃龙门 炝黄瓜衣 菊花里脊 八宝膳粥
李鸿章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 不懂西餐礼仪,他把一碗吃水果后洗 手用的水端起来喝了。当时俾斯麦不 了解中国虚实,为不使李鸿章丢丑, 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形, 其他文武百官只得忍笑奉陪。今天东 西方人民之间的交往愈益频繁,了解 餐桌上的礼仪也是十分必要。
根本区别:自我意识与人和氛围 饮食观念区别 中国与西欧国家餐饮礼仪比较 日韩餐饮礼仪
使用刀叉时,从外侧往内 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 右手持刀;切东西时左手 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拿刀 切成小块,用叉子往嘴里 送。用刀的时候,刀刃不 可以朝外。
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 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 要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 拿叉取菜。任何时候,都 不要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 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西餐中正确用刀姿势
从文化的意义上看,在西方国家只是 停留在简单的交流、交际的层面上,并没 有像在中国那样被赋予更多、更为重要 的“使命”。
“满汉全席”系官场筵席,始于清代,最初, 官场中宴请嘉宾,先吃满菜席,再上汉菜席, 谓之“翻台”,盖宾客中有满族和汉族,以 适应不同饮食习惯之故。而“翻台”的结果, 致使制作满席和汉席的厨师间相互展开竞赛, 并汲取对方所长,以求席桌更为精美,嗣后, 人们遂将两席的馔肴去芜存精拼一席,故有 “满汉全席”之名。
喝。
❖ 中方
❖ 筵席中暂时 停餐,可以 把筷子直搁 在碟子或者 调羹上。如 果将筷子横 搁在碟子上, 那是表示酒 醉饭饱不再 进膳了。
进餐的礼仪
1.请客人、长者动筷子 2.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 吃 饭时不要出声音 3.喝汤时不要出声响,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 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等凉了以后再喝。 4.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 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 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 这种现象。
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 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 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 起”、“请原凉”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 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 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 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 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 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 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 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 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 表示对他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