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

第54课时
课题:《威尼斯商人》(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创作情况。

2、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1、鉴赏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把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2、认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夏洛克、鲍西娅的性格特征。

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学习安东尼奥友情至上、鲍西娅见义勇为的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戏剧冲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剧中的戏剧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矛盾。

教学方法:1、文献法 2、讨论法 3、启发法 4、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文艺复兴运动是14至16世纪在欧洲先后兴起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诗人但丁、画家达•芬奇、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

今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著名的喜剧《威尼斯商人》。

设计(二)
同学们,大家喜欢戏剧吗?(学生杂然应声、摇头)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传统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至今仍熠熠生辉。

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戏剧的机会,首先让我们走进在世界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领略戏剧的艺术魅力。

设计(三)
世界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是巴尔扎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夏洛克吝啬的表现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走进《威尼斯商人》去寻求答案。

二、资料助读: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选有价值的资料投影显示,全班共享。

2、教师也可酌情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及剧情。

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一)戏剧基础知识:
①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

“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②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

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③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

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

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

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

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三、走近作者:
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他生于富商家庭,13岁父亲经商破产,家道中落,莎士比亚不得不中途辍学,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

代表作有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
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
悲剧《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
其他《罗密欧与朱丽叶》
他的剧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

四、介绍背景: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著名喜剧之一,大约写于1596-1597年,当时英国正处于伊丽砂白女王当政的繁荣昌盛时期,尤其在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海上贸易盛极一时,当时人们对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有好感,对高利贷者都极端厌恶、痛恨,这部剧作鲜明地体现出莎士比亚的爱憎情感。

五、了解情节:(见P2注释①)
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这场戏描写了一个什么事件?
(诉讼事件或打官司)
2、既然是打官司,应该在什么处所进行?
(法庭)
3、法庭上应该有些什么角色呢?
(法官、原告、被告、旁听)
4、那么剧中有那些主要人物?
鲍西娅、夏洛克、安东尼奥、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公爵
5、将剧中人物对号入座。

法官:公爵、鲍西娅
原告:夏洛克
被告:安东尼奥
旁听: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
6、原告与被告的核心矛盾是什么?
(一磅肉)
7、学生分角色分小组速读课文,讨论探究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教师在一旁启发引导。

夏洛克:贪婪、吝啬、残忍、固执、冷酷无情、嗜钱如命、惟利是图、狡诈、狠毒、能言善辩、老于世故、复仇心重-----高利贷者形象。

鲍西娅:博学细心、精明能干、足智多谋、落落大方、执法如山、行事果断、善良仁慈,崇尚正义,注重友情,是莎翁塑造人文主义妇女的典型形象。

安东尼奥:慷慨助人、见义勇为、重情重义,珍视友情,宽宏大量,重义轻利,但面对尖锐的斗争形式不能斗争、不会斗争,表现出其软弱、妥协的一面。

-----“商业王子”形象。

巴萨尼奥:见义勇为、重情重义、但不懂得斗争策略,表现得较软弱。

公爵:稳重慈祥,委婉耐心
葛莱西安诺:他嫉恶如仇,易于激动,嬉笑怒骂,暴躁易怒,敢于斗争,和安东尼奥形成鲜明对比。

8、和夏洛克形成鲜明对比的这一组人物具有什么共性呢?
崇尚正义,慷慨仁爱,忠于友谊,是作者塑造的具有人文主义的理想化的人物形象。

9、怎样理解剧中的戏剧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矛盾?
剧中的戏剧冲突是围绕着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之间是否“照约执行处罚”的契约纠纷而展开的,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是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他们对待金钱和人情的态度截然相反,安东尼奥是莎士比亚理想中的商人,是所谓“商人王子”,慷慨仁厚,放债不取利息,珍重友谊,不惜为之牺牲生命,而夏洛克却爱钱如命,惟利是图,受到损害就要加以灭绝人性的报复,对他贪婪的金钱欲和残忍的报复心,作者显然持否定态度。

但是我们深入挖掘一下它的现实意义,就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是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反映的是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

当时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以海外贸易为主要经营手段,他们认为商业贸易是一种体面的行业,而高利贷是从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旧
式赢利方式,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轻视。

商业资产阶级由于经营的需要而离不开借贷,所以与高利贷者有着经济利益上冲突,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冲突,正是这种社会矛盾的反映。

七、课文主题总结
该剧通过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对话,赞颂了鲍西娅的聪明伶俐、安东尼奥的友爱宽厚,讽刺了夏洛克的嗜财如命、冷酷自私,表达了纯洁无私的友谊必将战胜冷酷自私的贪欲本性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宣扬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和道德观。

八、作业安排:
1、从“”可以看出鲍西娅/夏洛克/安东尼奥是一个的人。

(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的特点)
2、仿句练习(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丰富生动的特点)。

例句: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

仿句:承诺。

3、思考题: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矛盾除了契约矛盾(经济利益的冲突)还有其他方面的矛盾,试着找出来分析。

(认识夏洛克这一形象的复杂性。


附(板书):
法官
(公爵)
(鲍西娅)
原告高利贷者一磅肉资本主义早期被告(夏洛克)(经济利益)(安东尼奥)
商业资产阶级
旁听
(巴萨尼奥)
(葛莱西安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