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二模地理试卷含解析
本试卷第二部分共有7道试题。
一、选择题组(共4小题)
1.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决定在15个省市和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下图)。
读图,回答以下题。
1.我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A.均位于季风气候区
B.多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
C.包含少数民族自治区
D.多分布在暖温带地区
2.与上海相比,武汉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突出的优势是()
A.土地价格
B.区位与交通
C.产业基础
D.科技与教育
3.2月14日()
A.深圳正午太阳高度比西安小
B.威海自转速度比上海快
C.哈尔滨的白昼时间比广州短
D.武汉日出时间比成都晚
【知识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答案】1.A2.A3.C
【试题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多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不包含少数民族自治区,多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均位于季风气候区,所以A正确。
2.与上海相比,武汉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突出的优势是土地价格较低廉,区位与交通、产业基础、科技与教育上海比武汉有优势,所以A正确。
3.2月14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深圳位于大于西岸,深圳正午太阳高度比西安大,威海纬度大于上海,威海自转速度比上海慢,哈尔滨纬度大于广州,哈尔滨的白昼时间比广州短,武汉在成都东部,日出时间比成都早,所以C正确。
2.图为某半球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题。
1.图2为()
A.北半球7月
B.北半球1月
C.南半球7月
D.南半球1月
2.图示季节()
A.甲处洋流为逆时针
B.丙处气压中心势力最强
C.乙处正值高温多雨
D.丁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
【知识点】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答案】1.A2.D
【试题解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此时亚欧大陆形成低压中心,太平洋上形成高压中心,因此此时可能为北半球夏季,即7月份,所以A正确。
2.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此时亚欧大陆形成低压中心,太平洋上形成高压中心,因此此时可能为北半球夏季,甲处洋流为顺时针,丙处气压中心势力较强,乙处正值高温少雨,丁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所以D正确。
3.大约3000年前,秘鲁(左图)山区的农民采用一种培高田地农业技术(右图),科学家发现用这种方法(技术)种植当地作物是现代种植方式种植产量的三倍。
据此,回答第以下题。
1.秘鲁()
A.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B.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
C.受寒流影响,多雾少雨
D.山区垂直自然带谱复杂
2.图4中水渠的作用主要有()
①灌溉
②排水
③防霜冻
④水运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③④
3.与现代种植方式相比,培高田地农业()
A.商品率高
B.生产规模大
C.专业化水平高
D.效益高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答案】1.D2.B3.D
【试题解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秘鲁城市多分布在东南山区,秘鲁西临太平洋,东不临大西洋,秘鲁西部受寒流影响,降水较少,秘鲁纬度较低,山区海拔较高,垂直自然带谱复杂,所以D正确。
2.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秘鲁西部受寒流影响,降水较少,使用该水渠,可以起到灌溉、排水、防霜冻等作用,所以B正确。
3.秘鲁山区的农民采用一种培高田地农业技术,种植当地作物是现代种植方式种植产量的三倍,与现代种植方式相比,培高田地农业效益高,所以D正确。
4.我国某贫困乡镇的产业结构畸形,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种植业。
图是该乡镇2003~2012年的年降水量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以下题。
1.该贫困乡镇最可能位于()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福建省
C.甘肃省
D.四川省
2.该贫困乡镇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雾霾
B.干旱
C.冰雹
D.泥石流
3.该贫困乡镇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是()
A.开垦荒地
B.发展畜牧业
C.退耕还林
D.推广机械化
【知识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答案】1.C2.B3.B
【试题解析】1.从该乡镇2003~2012年的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可以得出该乡镇年降水量变化较大,此外该乡镇主要依靠种植业,可以得出该乡镇可能位于南方季风气候区,结合四个选项,只有福建省符合,所以B正确。
2.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该乡镇可能位于福建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变率大,该贫困乡镇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所以B正确。
3.该乡镇可能位于福建省,地势起伏较大,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丰富,开垦荒地可能导致水土流失,退耕还林、推广机械化对脱贫致富影响不大,该贫困乡镇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是发展畜牧业,所以B正确。
二、解答题(共3小题)
5.读下图、下表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德国有欧洲陆上“十字路口”之称。
(1)简述德国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北德平原东西长约600千米,南北宽200~300千米,是广大的冰碛平原。
以易北河为界,东部由于玉木冰川发育,冰碛地貌较明显,并形成连续长丘,最高点海拔178米;西部受后期流水侵蚀,冰川遗迹不显著,平均海拔50米。
(2)说出北德平原地貌的主要特点及主要的外力作用。
(3)与莱茵-多瑙运河比较,说明中德运河区位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著名工业区。
下图为鲁尔区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率状况
(4)描述1961~2000年鲁尔区第二、三产业就业率的主要特点,并简述主要原因。
政府的大力扶持,1998年德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生产大国,是全球风能利用最成功的国家。
(5)简述德国发展风电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
【知识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答案】(1)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欧洲东西和南北铁路干线都经过德国;运河沟通多条河流(莱茵河与多瑙河等),(连接东西水运和海运,)形成河海联运水运网。
(2)广大的冰碛平原;易北河以东:冰碛地貌发育,海拔较高(坡度较陡);主要外力作用为冰川堆积作用;易北河以西:流水地貌发育,海拔较低(较平坦);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作用、冰川堆积作用。
(3)与莱茵-多瑙运河比较,中德运河连接河流的下游地区,水量大;海拔低,起伏小;水流平稳(流速小);修建难度小;沟通水系多等。
(答出其中3条即可)(4)就业率特点:第二产业就业率高,且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就业率逐年上升;1980~1990年后第三产业的就业率超过第二产业的就业率。
原因:鲁尔区传统工业发达(,第二产业就业率高);传统工业衰落,产业结构调整;科技的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等。
(后面两条,答出其中一条即可)(5)政府大力扶持;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资金充足);市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风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等。
【试题解析】(1)德国交通位置的重要性,可以从地理位置、河流等方面回答。
(2)北德平原受冰川和流水作用的影响。
(3)中德运河区位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以从海拔、地形、水量等方面回答。
(4)首先描述鲁尔区第二、三产业就业率的主要特点,然后从产业结构调整、科技等方面回答原因。
(5)德国发展风电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以从政策、市场、科技等方面回答。
6.北京自古代就是中国重要的城市,其发展受到世人的关注。
有学者考察北京及其附近地形,形象的称其为“河北湾”、“北京湾”(图13),“北京湾”奠定了北京“天府之都”的地位。
指出“北京湾”名称的由来,并从分析其对北京城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答案】(1)北京位于太行山与燕山交会处,华北平原北部,形成西、北环山,东、南向海的半封闭地形,形如海湾,故称“北京湾”。
冬季,有利于阻挡北方的干冷空气且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气候比较温暖;夏季,阻挡东南方向的暖湿气流,形成降水,为城市发展提供水源;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利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等。
【试题解析】“北京湾”名称的由来,可以从地形等方面回答,夏季处于暖湿气流迎风坡,
为城市发展提供水源。
7.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一个著名的文明古国。
图为埃及主要旅游景点的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简述埃及旅游景点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沿岸的主要原因。
【知识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答案】(1)埃及气候干旱;尼罗河沿岸地区水运便利;水源充足;人类活动分布集中(经济发达等);发展历史悠久。
【试题解析】埃及旅游景点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沿岸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地形、水源、人口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