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全区2011年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中共任城区委任城区人民政府(2012年1月17日)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区高度重视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广泛舆论宣传,明确重点项目,及时总结盘点,集中精力推进,扎实做好了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的开局之年、关键之年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完成农村六大重点工程三年任务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进展情况(一)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以产业化发展为载体,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持久动力。
一是在示范园区上建精品。
长沟葡萄观光园跻身全省农业休闲精品园区行列,李营世纪童话生态园、石桥荷花园、南张花卉园等五家被评为济宁市农业休闲精品园区。
二是在示范基地上提档次。
实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千户蔬菜基地,生产的航椒、高山娃娃菜等10多个希特品种,已成为我市高档酒店餐厅的首选。
投资2200万元建设的南韩蔬菜基地,建设“设施配套、技术先进、产品一流”的西红柿生产基地;建成投产的大成肉鸡养殖场和众和肉鸭养殖场,分别采用自动换气、- 2 -自动清理粪便和自动化温控等先进技术,产值均可实现过千万元;投资10亿元的方健广育堂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已与农户达成3000亩中药材种植协议。
三是在服务组织上增数量。
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个,其中耐特食品等投资过亿元。
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8个,在农户与市场、农户与企业之间架起桥梁。
四是在村集体收入上求突破。
把增加村(居)集体经济收入作为全区村(居)民增收致富的主攻方向之一,今年仙营街道已完成集体经济收入2448万余元,实现了村(居)平均近500万元的目标。
五是在转移性收入上创新高。
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区农民已享受各级强农惠农转移支付资金约6000万元,其中种粮补贴3146万元,良种补贴559 万元,农机购置补贴1183万元,渔用燃油补贴102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925万元,农民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全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7000亩,其中世纪童话生态观光园、颐和农高园、农业精准示范园集中流转面积达3000亩以上。
(二)抢抓政策机遇,完善农村水利设施。
以中央2011年1号文为指导,制定了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全区水利设施建设的意见》,以开展“水利建设年”活动为契机,通过多元化、多渠道筹集资金,带动农村水利设施大建设。
一是抢抓省小农水重点县的机遇。
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投资1.2亿元将覆盖4个镇街、42%的村庄、43%的农民的约13万亩耕地,建设成为旱能浇、涝能排,现代化、生态化的高标准良田。
二是抢抓饮水安全试点的机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列为区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投资1794万元城中城郊村- 3 -接入城区供水网络,偏远农村建设满足10万人饮水的大型水场,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三是抢抓农田节水灌溉的机遇。
安装了射频卡节水灌溉系统104套,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万余亩,实现了“操作上便捷,控制上准确,管理上安全”。
四是抢抓抗洪防汛的机遇。
协调资金3000万元,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了泗河除险加固工程,同时对洸府河也进行除险加固,确保了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是抢抓农业综合开发的机遇。
投资近千万元,开发治理了1万亩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加大推进力度,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以“城郊城边村、镇街驻地村、园中村、压煤塌陷村、经济强村”五类村为重点,创新“政府主导型、村企联建型、村级自主型”三种模式,抓了18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开发建设,完成农村住房4889户,改造危房1016户,提前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
葛亭社区,14栋576户居民已完成回迁,原村庄323户住宅拆迁完毕,旧村复垦工作已经完成,节约土地200余亩;骆楼社区,19栋1400户居民已回迁;曹庙社区、南刘庄社区、黎寨社区,完成33万平方米住房主体工程;薛口社区,完成农村住房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常青社区、新华社区、中贾社区,正在进行住房主体工程施工;二十里铺社区、史行社区按照“先建后拆”的要求,正在加紧旧村拆迁;其它社区也正在积极修订完善规划或寻找合作伙伴。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政治性任务,更是民心工程,明苑小区10栋楼主体工程已完工,可解决480户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红西佳苑小区7万平方米679户、时星御德新城小区5.5万- 4 -平方米890户的保障性住房正在加紧建设。
(四)完善标准功能,提升农村基础设施。
按照“五通”要求,提高标准,完善功能,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大提升。
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升级改造。
对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生产路、主干道、背街小巷铺油、铺水泥,投资900万元修建农村公路11条18公里,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二是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
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为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每个镇(街道)均成立了管理养护办公室,每三公里配备1名养护人员,实行了“三定一包”,做到了“机构、队伍、资金、责任、考核”五落实。
今年全区共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养护农村公路413公里。
三是实施农村电网改造。
共完成农村标准用电村22个,建设低压台区6个,新建或改造0.4千伏线路25.65千米,配套台区10kV线路1.45千米,更换电能表4867只。
四是实现农村信息网络全覆盖。
镇(街道)光纤宽带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光纤宽带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农村宽带接入能力已达98%。
五是巩固沼气建设成果。
维护修缮沼气池1200余个,新建小型沼气池4个,农村沼气池正常使用率达到90%以上,加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整改完善沼气服务网点3个。
(五)强化综合整治,改善城乡环境。
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创城夺杯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了城乡环境的大改善,生态的大发展。
一是实现城乡环卫设施一体化。
按照城市环卫设施的配备标准,已建成地卧式垃圾台箱131个,正在建设的垃圾台100个,液压式垃圾台9个,装备垃圾清运车28辆,配备各种垃圾清运车1003辆,新建公厕30座,建设垃圾池439个,村垃圾箱(桶)11367- 5 -个,区镇出资为村(居)配备保洁员1048人。
二是实现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
建立了长效机制,把环境综合整治列入政协视察、人大评议的重要内容,与各镇(街道)、村(社区)签订了责任书,责任与干部任用、奖金挂钩。
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对城区主要路段的治理公开招标承包给专业保洁公司。
今年累计清理乱贴乱画5600余处,取缔占道经营、超门头经营2600余处,夜市摊点300余处,拆除各类违规户外广告500余块,拆除违章建筑1.2万平方米,对国省道及镇(街道)驻地等清理垃圾6万余方,沿街墙面粉刷一新,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三是实现环境生态化。
以“增绿”为重点,新增绿地268公顷、屋顶绿化2.7公顷,建成林荫停车场10个,建设湿地公园、森林公园。
以“循环”为重点,农作物秸秆还田率达到95%,综合利用率100%。
推行畜禽养殖“退村进区”工程,对幸福奶牛场进行了搬迁,为鸿顺养猪场建设了沼气池,建设完成了洸府河入湖口人工湿地和中水水库。
(六)创新服务载体,创建农村精神文明。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突出基础作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向纵深开展。
一是开展农民文明素质教育。
进行了全区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评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五类共10位道德模范。
李营街道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群众文化大讲堂,举行了一系列以创建文明村庄为主题的群众文明素质提升讲座。
二是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集市创建。
选择了32村(社区)与32个区直单位进行两年的结对帮扶,共建城乡文明。
李营街道前郝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
5月31日,召开了全区文明社区创建现场会,目前新型农村文明社区已建成5个,- 6 -金城街道兴东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
投资近2亿元,对新华农贸市场、金城农贸市场、土城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新华农贸市场已列为市级文明集市创建的示范点。
三是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开展了“殡葬改革宣传周”活动,打击了殡葬不文明行为,先后平坟276座,砸碑327块,对48家扎制封建迷信用品和16家大木棺生产窝点给予了查封取缔。
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和“尊老、敬老、养老”创评活动,落实农村70岁以上老人新农合费用减免政策,为全区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补助金125万元。
四是开展农村文化建设。
建设镇(街)文体中心3个,庄户剧团50个,70%以上的村建成“农家书屋”、技术培训学校,90%以上的村安装健身器材、健身路径。
开展系列文体活动36次。
建成乡村少年宫3处。
二、工作措施(一)精心组织,强化领导。
全区上下都把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和“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方向、提要求,在领导力量、资源配置、财政投入等方面实施重点倾斜;各镇(街道)、各工程推进组之间建立了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各级干部纷纷沉到基层抓推进、抓落实,全区从机关到农村社区都掀起了大干农村六大工程的热潮。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为做到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家喻户晓,力促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区加大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的宣传力度,制定了《全区实施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宣传报道方案》。
在电视台开设了农村六大重- 7 -点工程专栏,宣传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经验和做法20余次;编发了90余期简报,及时宣传了先进典型经验;今年确定的60个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通过逐一对60个项目的盘点,为全区树立了样板、提供了经验。
对六个工程推进组工作情况逐一进行通报;市简报刊登了我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彩纷呈》等多篇稿件,济宁日报多次宣传我区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制作了整治活动专题展牌8个,集中展示整治成果。
(三)制定方案,明确重点。
6个工程围绕全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立足“抓重点、攻关键、打基础、管长远”,科学制定方案,明确每年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措施及工作步骤,计划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全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农村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同时,按照“好、中、差”三种类型,在8个镇(街道)选择了40个村作为我区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的示范先导村,确定了60个重点项目,集中力量推进建设,率先实现突破。
(四)加强督导,严格考核。
区农村六大重点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周调度、月通报、任务细化、现场指导、强化协调作为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