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0后励志文章分享5篇:所谓捷径,不过是踏实走好每一步

90后励志文章分享5篇:所谓捷径,不过是踏实走好每一步

90后励志文章分享5篇:所谓捷径,不过是踏实走好每一步每一次失败,也都可以激使我们针对自己知识、能力、性格的弱处,更作努力与调理,让自己的形象更趋完整。

并且,让我们更能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得更稳,从而使我们更增自知与自信。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90后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励志文章1:所谓捷径,不过是踏实走好每一步1我有个朋友,上班不到两年,就通过父母的关系成功晋升为部门经理。

在旁人看来,能拥有这样的捷径,真的是再幸运不过了。

可是随后的几年,朋友却在工作中表现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虽然作为管理者,他拥有一定的威望,可手下的员工对他却只有表面的尊重,私底下都不服他。

毕竟朋友还年轻,职场经验尚浅,自身的能力有待提高,遇事的反应也不太成熟,甚至还经常给他的团队指错方向引错路。

比如该加大宣传时,他却坚持“酒香不怕巷子深”;该做产品时,他却把精力放在外拓业务上;该做精细化管理时,他却坚持粗放式的管理模式。

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朋友决定放下架子,跟着公司的基层员工,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学起。

从设计、制作、包装产品,到如何找渠道、做销售、扩大经营,他一步一个脚印,把之前落下的功课全部补齐。

朋友说,当自己有了能力,再来当管理者,心里就踏实多了、沉稳多了,也从容多了。

我们许多人往往容易在自己能力还不足时,就心急着想要升职加薪。

其实此时,我们更该做的不是费尽心力攀高枝,而是沉下心来好好去努力。

如果根基不稳,硬要省略掉为自己增砖添瓦的过程,那么即便占到了高位,一样摇摇欲坠,甚至可能摔得很惨。

2记得我刚开始学车时,特别喜欢在速度还没提起来时就提前加档。

有时候,速度还是20码,我就加到了4档,结果就是车子剧烈抖动,很容易就会熄火。

后来,教练教我,一定要先提到相应的时速,让车子的动力足了,再踩离合,换挡,加油门。

这样,车子才会很平顺地衔接上,然后继续往前开。

其实,人的成长就跟开车是一样的道理。

刚起步时,你用1档前行,几乎不可能用5档把车开走。

有点进步了,再用2档、3档匀速前进。

就如到了青年时,你读了书,有了知识,毕了业,才可以去参加工作。

但也不可能一开始就飞黄腾达,立刻功成名就。

等你足够成熟了,此时再换4档、5档加速前行。

就如人到中年,往往能扛得起事了、担得起责了,有了一定的功力,才可以攀上人生的高峰。

人生的每个阶段,其实都没有捷径。

想要成长,都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去体验、去经历,并且在过程中慢慢收获经验和阅历。

3我曾看过一个故事。

一位母亲,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几经周折,才带着自己8岁的儿子,找到了一位名作家的住处。

这位母亲向作家求情,让他教自己的儿子写出惊世骇俗的好文章,然后让儿子在短时间内一举成名。

作家实在很无奈,于是就把秘诀写在一张纸条上,装进信封里,让她带着孩子回家后才能看。

结果,等这位母亲回到家,急忙打开看时,发现上面只写了三个字:先认字。

这不奇怪。

所有人要想成功,都必须打好基础。

想要写出好文章,同样只有基础打好了,才可能会有流畅的文笔、清晰的思路、巧妙的布局。

在这个过程中,你应该读的书、应该做的练习、应该有的试错和尝试,一样都不可少。

4小时候,我也常常问大人,什么时候自己才可以像他们一样,不用读书、不用写作业,想玩儿多久就玩儿多久。

那时,大人们总告诉我,你的路还长着呢。

于是,我等啊等,盼啊盼,读了小学,入了中学,到了高中,进了大学,然后真正长成一名大人时才发现,原来成长的路上,真的没有少摔一个跟斗、少考一次试、少读一年书。

天下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规律,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什么阶段就做什么阶段的事。

该你养精蓄锐时,不要着急出人头地;该你刻苦努力时,也别企图一鸣惊人;该你磨砺心智时,也不能妄求突然开悟。

你的基础打得越牢靠,你的过程走得越完整,你的努力坚持得越长久,你的成长才更容易发生质的飞跃。

到最后,你终会明白,人这一生,很多事都急不来。

如果你想有收获,该吃的苦、该流的汗、该受的累,一点一滴都不能少。

有些挫折是避不开的,有些过程是省不得的,有些捷径是走不通的。

所以,不要着急,也不要慌张,更不要耍小聪明。

请你相信,通往成功最快的路,往往不是弯道超车。

脚踏实地地过好了每一天、每一年,我们终能过好这一生。

励志文章2:你连早睡早起都做不到,还谈什么自律?1人们常常被一句“以后怎么办”给吓退了。

以后那么长,不是想出来的,是一步一步过出来的。

这句话说给我的一位读者瑶瑶听,同时也说给我自己听。

瑶瑶今年6月份就正式大学毕业了,现在在上海的一家外贸公司做实习生。

薪水很低,而她又特别好强,想到以后要买车买房,压力大到气都喘不过来了。

她总是在想以后该怎么办,想啊想,想的晚上连觉都睡不着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候,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无精打采地去上班,开始了新一天的焦虑。

其实焦虑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焦虑的实质就是在浪费时间,它不会改变任何事情,只会搅乱你的脑袋,偷走你的快乐。

相比于你如今这般忧虑未来,我更希望你能立足于当下,想一想怎样做才能尽快转正。

路要一步一步走,你不能在还没有学会走路的时候,就想着要健步如风。

世界上没有一步登天的事情,多得是一点一点累积的细水长流。

2曾经我也有过这样一段极其焦虑的日子。

大概是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吧,那时我刚辞职不久,自己一个人在家写作。

总是见不到成果,明明觉得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不如意。

于是就整晚整晚地睡不着,往床上一躺,思维瞬间变得活跃了,天马行空的什么都想,越想就越焦虑。

没办法,只能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直到天亮。

那时最怕听到的就是谁谁谁买车了,买房了,升职了,或者突然写了一篇文章,大火了。

我最擅长的,大概就是拿别人的成功,来惩罚自己。

别人越是成功,我就越是觉得自己不行,真的一点信心都没有。

这种情况大概持续了两周,当我意识到这样不行的时候,就试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跑步。

是的,每天晚上五点的时候,准时换运动服出去跑步,跑两个小时,直到满身大汗的时候,才回家来。

然后我发现,往床上一躺,很快就睡着了。

原来从焦虑到不焦虑,这中间的转折点,无非就是两个字:早睡。

当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内心格外欣喜,也是在早睡以后,我的焦虑一点一点的开始减轻了。

注意力也慢慢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方向转移。

以前我总是焦虑,可是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焦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却没有想过原因。

当别人在努力的时候,自己躺在床上发呆,能做出成绩那才是奇怪呢。

其实,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懒而不自知,知而不能改,改而不能恒。

明白了这一点,我就开始静下心来,深耕文章内容。

找出很多成功的案例,挨个跟自己失败的案例对比分析一一记录下来,再各个击破。

大概一周以后,数据有了明显的提升,我才知道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太多了。

3人有时候,真的很容易就把自己原谅了。

举个例子。

人生的终点是去世,是虚无,在终点找不到意义。

于是我们只好说,意义在于过程。

可是,当过程也背叛我们的时候,我们又把眼光投向了终点,安慰自己说,既然结局都一样,何必在乎过程?你看,你那么擅长给自己找借口,却从不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不肯踏踏实实的付诸行动,完了还要去埋怨,天不遂人愿。

那你过不好这一生,是真的运气不好,还是付出的不够多?我们这代人,都活的太着急了。

欲望很多,野心很大,真正沉下心来去做事的,又太少太少。

村上春树说:有限的目标,能让人生变得简洁。

而我们的人生,之所以那么沉重繁复,就是因为我们给自己定的目标太多,也太远了。

总是想着以后该怎么办,想着房价有多高,未来有多远,却从来不肯关心今晚要吃什么饭。

别总说未来遥不可及,你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早睡,早起。

以上,共勉。

励志文章3:所有打不倒你的,都将使你变得更强大大学的生活平乏而空寂,每个人都带着昨夜未睡醒的模样,在这平静的校园里来回穿梭。

刚来广州这座大城市读书,尤如一只新生的小鸟,渴望着要展翅高飞。

这种感觉在这般空寂的环境中如此强烈,以至于我经常逃课,就是为了去搭一辆不知方向的公交车到处跑。

在这样的时刻里,心情是如此的舒畅与美妙。

旅行是眼界的开阔,是心灵与世界的交流。

旅行中的人,他们的心是平静的,他们的眼光会在每一座高楼大厦中停留,看看那些美妙的建筑,体会路上行人的一言一语。

我喜欢旅行,是因为我身在其中是快乐的,也是迷茫的,我可以把自己藏于茫茫的人海当中,让自己的心跟随着他们一起体会着生活的点点滴滴。

也就是在这样的旅途中,我认识了弃。

那天我坐在公交车的位置上,穿着黑白与红相衬的格子衫。

眼神飘忽不定的看着窗外。

车里的人不多,但却占据了大部分的位置,车子里夹杂着四月份天气的混浊味,和略微的酸味。

车在停车站停下,有一个女子背着幼小的孩子上了车,在她上车时,我就站起了身,走到要下车的地方,以给这个女子让座。

女子上了车,看到有空位置,脸上略微担忧的表情,转换为了小开心。

看到这一幕我还是挺开心的。

虽说全程无交流,但却胜过很多的让座语。

弃说她看到了这一幕,于是想看看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所以那时她和我下了同一站。

那天我去了广州的石室圣心大教堂,因为第一次去,所以难免有些惊讶,发出了哇的惊叹声。

但这声音很快就淹没在人群之中,如果不是有意停在我身边的人,也许不会听到这样的惊讶声。

“大吗?”弃站在我旁边,轻声的说。

“大啊!”那时我还没有反过神来。

“第一次来?”她接着说着。

我回过神来,看到了这个女孩,她身穿牛仔裤和白色的衬衫,衬衣背面印刷着英国街景的画面。

有着一头黑色与棕黄色相连的头发,用黑色的皮筋扎着。

“啊?你是谁?”后来我发现这是我问过最傻的问题。

“我和你一样是来旅游的啊!”她微笑的说着。

从她的眼神里,透露着一丝丝的光芒,还有些泪光。

就这样,在她的带领下,我顺利的游玩了美丽而附有外国街景气氛的教堂。

教堂的美丽是为了让那些诚心来许愿的人,给他们一种新的开始和庄重的仪式感。

这就像通往一个新的世界一样。

我看到了弃,在教堂里平静的模样。

我想她应该来过很多次了。

也只有来过很多次的人,才会在这么大的礼堂里,熟知圣经在哪个桌子里面。

玩累了,我们坐在路边的小椅子上乘凉。

我问她,你应该来过教堂很多次了吧?这句话说出时,我能感觉到她的眼神里有淡淡的忧伤。

那段回忆在她的脑海里慢慢呈现出来,她笑着给我讲述了关于她的往事。

她说她是没有爸妈,缺乏爱的孩子。

我有些震惊的看着她。

和她相处到现在,看她对路边的小孩让路,喜欢看着蓝蓝的天空,这足以看出她对生活的热爱,也许是我那时的经历太少了,还不懂她有那么几个瞬间眼神中飘过的忧伤。

那时她养母渴望要一个孩子,身体却一直没动静。

于是花钱到乡下买来了她。

她的养父母,都是公务员,有着固定的生活收入,家庭经济属于中等偏上。

过了几年,她的母亲怀上了孩子。

从此父母的目光都注视到了儿子身上,对她爱管不管的。

那时,她只是觉得弟弟还小,处处忍让。

这样的恩怨积累的很多,到她十五岁那年,终于爆发了,也就是在那次之后,她的人生从此发生了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