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分子质量目录
编辑本段计算题
一、求相对分子质量
格式为:
解:
XXX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数量*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结果
初三考生要注意这里一律以元素为单位分开计算,不能以原子团为单位整体计算,否则是没有分的。
例题
例1:计算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18 注意这里与摩尔质量不同,不可写为M(H2O)
例2:计算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1×2+32+16×4=98
二、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格式为:
XXX中X元素与X元素质量比=(X原子个数*X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X相对原子质量)
例1:求二氧化碳碳氧元素质量比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2)=3:8
三、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格式为: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
这里要注意写上100%,否则公式错误,考试时公式分扣除。
例:有MgO与MgSO4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已知镁的质量分数为33%,求氧化镁质量分数
解:设MgO质量分数X
( X·Mg + ( 1 - X )·Mg ) / ( X·MgO + ( 1 - X )·MgSO4 )=33% 解出X即为氧化镁质量分数
编辑本段计量
原子的质量计量一样,分子的质量计量也先后存在3个量名称:相对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和分子量。
众所周知,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质量之和。
在日常专业工作中,不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它们的分子
质量都是根据各元素原子的个数和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元素周期表上查到)计算得到。
既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单位为“1”的相对质量,那么由此计算得到的分子质量必然也是一个单位为“1”的相对质量。
对于某些结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往往都是通过电泳、离心或色谱分析等方法测得其近似分子质量,因而更是一个相对概念的量值。
所以,我们过去长期习惯使用着的“分子量”实际上都是相对的分子质量。
因此,国标指出“以前称为分子量”的即是“相对分子质
量”(relativemolecularmass),并将后者定义为“物质的分子或特定单元的平均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
相对分子质量是两个质量之比,也在计算表达形式上进一步明确了“相对”的含义。
对于定义中的“特定单元”,主要是指空气等组成成分基本不变的特殊混合物,它们的相对质量可根据其组成成分(N2,O2,CO2,Ar等)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计算其平均质量,然后与12C原子质量的1/12相比即可获得。
相对分子质量的量符号为Mr.,单位为“1”。
常用的相对分子质量
参考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编辑本段1
.酸类
盐酸HCl = 1+
硝酸HNO3 63 = 1+14+16*3
碳酸H2CO3 62
硫酸H2SO4 98
磷酸H3PO4 98
编辑本段2
.常用根
硝酸根 NO3 62 (-1价)
碳酸根 CO3 60 (-2价)
硫酸根 SO4 96 (-2价)
氢氧根 OH 17 (-1价)
铵根 NH4 18 (+1价)
编辑本段3
,常用的一些单质
氢H: 1
碳C: 12
氮N: 14
氧O: 16
钠Na:23
镁Mg: 24
铝Al: 27
硅Si: 28
磷P: 31
硫S: 32
氯Cl:
钾K: 39
钙Ca: 40
铁Fe: 56
铜Cu: 64
锌Zn: 65
银Ag: 108
钡Ba: 137
编辑本段4
.常用碱类
氢氧化钠NaOH 40
氢氧化钙Ca(OH)2 74
氢氧化钾KOH 56
编辑本段5
.其他(一些氧化物、盐、水)
氢气 H2:2
氨气NH3:17
水H2O 18
氧气O2:32
氧化镁MgO40
二氧化碳CO2 44
二氧化氮NO2 46
硫酸H2SO4:98
碳酸钙CaCO3 100
五氧化二磷P2O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