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调查者:调查报告:大学新生未来职业规划的调查及分析一、引言2009年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即将拉开序幕。
2008年全国毕业生达532万人加上07年70万-80万未能就业的大学生,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超过600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
预计2000年加入求职大军的毕业生总数达到592万人。
预计2009年加入求职大军的毕业生总数达到592万人⑴。
而这次席卷全球的经融风暴更是严重打击企业的信心,大批中小企业破产倒闭,一些大型企业也裁员不少,招收的大学生也大量减少。
如今大学生就业可谓是难上加难呀!现在的高考早就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代了,大学从以前的纯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似乎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大学生。
当年的“天之骄子”似乎成了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当随便一个阿猫阿狗好不鄙夷的说大学生到处都是,当毕业时学校勒令你限期搬走而不管不问你的前途,当用人单位一次次的退回你的简历或者给你提供的薪水比工地上一个民工还低,你是不是感觉无比的郁闷,英雄无用武之地!难道大学生真的多了吗?其实不然,至少我不这样认为。
如果多了,为什么许多的中西部企业招不到大学生呢?为什么?我想答案只有大学生自己最清楚。
热气腾腾的社会气氛下是一颗颗浮躁的心,大学生并没有多多少,只是有许多的大学生不愿意拿出一点时间来认真冷静的思考自己的职业意向和职业规划,对于将来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想法,而在现实中四处徘徊。
同时这也导致许多大学生眼高手低,总是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为了洞悉大一新生对自己人生及职业的期望、规划情况,本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关于大学新生未来职业规划的调查。
调查以问卷的方式进行,被调查的同学匿名填写问卷,然后回收问卷,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我个人的意见。
问卷共分为17个小题,包括对专业的看法、对考研的认识、对今后工作的期望、人生及职业规划情况和核心竞争力五个主题。
通过调查取样,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关于五个主题的结论和意见(仅为个人意见)。
在此也感参与调查的同学以及协助发放回收问卷的同学。
二、数据统计本次调查与2008年11月17日2008年11月23日进行。
共发放纸质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95.8%。
同时通过电子发送网络表格10份,截止2008年11月23日共收到6份,回收率60%,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100%。
本次调查涵盖了大学多个主要学院,以及机自、机电、法学、会计、冶金、材控、安全、软件、电气自动化、自动化等几十个专业。
网络问卷包括中国矿业大学、师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大学、中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的冶金、计算机、工商管理、心理学的6位同学。
在所以问卷中,男生比例50.4%,女生比例49.6%,接近1:1。
较好的反映了广大新生的想法。
下面是本次调查的数据统计三、结果分析1、大学生对专业满意度的分析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对自己专业的满意程度不高,仅有44.3%的人认为自己喜欢现有的专业,还不到5成。
而又多大35.8%的人对自己的专业任然态度模糊,还有19.9%的同学表示对自己的专业不喜欢。
不过虽然这样,大家还是普遍认为自己现有的专业前景不是太差,只有的13.25人认为专业前景黯淡,不太乐观,也仅有1.0%的人认为自己专业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
其他人对本专业还是有一定的信心的。
由此可见有的人并不是因为觉得自己的专业不好找工作而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是因为专业“不对口”,不符合个人的性格或兴趣爱好,也就是说在高考填志愿时出现了一些偏差。
这也许和许多人没有详细具体的职业规划,没有认真想过自己究竟要干什么有管。
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后面再讲。
对专业的喜好一定程度的反映在学习的认真程度上,如下表所示:那些不喜欢自己专业或者说对专业认识模糊的人中,学习马虎或者不认真的比例明显高于喜欢自己专业的同学。
对自己的专业越喜欢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也会学的越好,学习越认真。
兴趣人学习的良师,不喜欢自己专业以及对专业认识模糊的人往往缺乏兴趣而倍感学习起来无聊或者困难。
但是我还是要提醒那些对自己专业不感冒的人,这些人由于没有明确态度,最容易陷入得过且过的境地,每天迷迷糊糊的听课,马马虎虎的做作业,生活上也糊里糊涂的,就这样晃晃悠悠的过完大学四年。
这样的生活有意思吗?我想没有吧。
大学应该是很精彩的,而这样马马虎虎的过浪费了我们大好青春。
而对于不喜欢自己专业学习不太认真的人,我觉得应该问一Array下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这个专业,有的人就是因为不了解才会觉得不喜欢。
如果你对专业有充分了解后还是不喜欢,那你应该听过“既来之,则安之”吧。
不管你是想通过转专业,辅修二专还是以后考研来改变自己,我觉得只要你还在这个专业一天就得好好的学,好好的做。
不喜欢做的事情不等于不值得做的事情,不值得做的事情不等于不值得做好的事情。
自己已经选择的,即使不喜欢也有必要去了解。
再说,事情都是存在普遍的联系的,也许你不喜欢的和喜欢的东西之间的交叉部分,也许在你不喜欢的事上你会学到你一生都受用的东西,也许你在不喜欢的专业学到的恰好是你想以后工作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走过大学四年,也许这段旅程同样美好,值得回味珍藏。
再者说知识了解的更多是只有利而无弊的。
2、对大学生考研调查的分析对于考研不再是一个陌生的问题,从这次调查反映来看,有48.5%的人想考研,也有约四成的人持观望态度,只有11.1%的同学明确表示不想考。
同时据机自7班周纪明同学《关于大学说考研动向的调查报告》⑵,有33.9%的人把考研作为毕业后的首选。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的大学生为了暂时规避就业压力,或者说不想不敢踏进社会的大舞台,选择了考研。
考研热虽有一定的冷却,但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依旧令人感叹,“四五朝元老”大有人在。
对于考研,我觉得首先要想清楚到底为了什么考研,什么是研究生,为什么国家要培养研究生。
就调查显示有56.2%的人认为考研就是为了工作,好找工作,找好工作,仅有27.6%的人人说不是,也有16.2%的人说不知道为啥,只知道要考。
左表是对考研有不同想法的人对考研目的的看法。
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大家对是否考研意见不一,但有近一半的人认为考研就是为了工作,没其他想法。
同样据机自7班周纪明同学《关于大学说考研动向的调查报告》,有32.2%的人是为了获得文凭才去考研的,还有13.6%的人是因为家人的期望,更3.4%有的人是从众心理在作怪。
我的观点是研究生研究生肯定更多的是去搞研究的,也就是说大学招研究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研究型学术型的人才的,而不单单是让大学生拿到更高的文凭,让他们找工作时更有资本。
现在的考研热已经严重背离了这个目的了,许多人的考研更多的是一种功利化的行为。
由于考研热,近几年研究生的数量不知道增加了多少倍,但是研究生的质量确有所下降。
这么多的研究生,中国大学的学术氛围活跃了许多吗?中国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吗?我想应该没有吧!环视中国几千所高校,有哪几个算得上正真的研究型学术型大学,北大清华算是吧,还有呢?你不能列出许多的。
浩荡的考研大军背后是一颗颗功利化的心。
利用考研来增加自身砝码,我就劝你最好别去了。
不过我想在考研的大队伍里真正要搞学术的并不多或者说很少。
就此次调查来看,那些想考研的人中仅有20.4%的人觉得呆在实验室还不错。
占总人数的9.9%,而想呆在办公室当白领或老板的人占57.6%,多么悬殊的比例!还有虽然研究生在某些方面较本科生有较大的优势,但这种优势正随着考研热的出现而不断削弱,甚至有些方面完全没有优势。
现在并不是学历越高能力越强,用人单位越想抢你。
企业宁愿招一个仅有初中文凭但实际操作能力强的电工,也不会要连控制柜电路都看不懂的研究生,企业更不会要连发票都填写不对的研究生。
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
同时对于那种实用型的岗位,本科生不比研究生逊色多少,甚至企业宁愿要本科生也不要研究生,因为研究生眼高手低,对工资要求也高。
而对于像电信、计算机这样的行业需要大量研发人员,这时研究生的扎实理论基础,独立进行研究的能力的优势才有所体现。
总之,考研要慎重,若真为学术而考,我就双手赞成,若不是就最好别考了。
3、关于大一新生对未来工作的期望的分析从这次调查看,许多同学对未来还是有着比较高的要求,眼光比较高。
调查表显示有67.0%的人想呆在大城市,有25.4的人愿意呆在中等城市,有5.7%的人更愿意呆在国外,仅有1.9%的人留在小城镇或农村。
人都想着城市中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特别是,以及其他沿海开放城市,还有一些省会城市。
也有人说国外比国好多了,所以想出国。
而中西部城市特别是边远落后地区,是少有人问津。
即使是中部的一些大城市,如省会城市直辖市都不想去,更不用说西部了。
同时对于工作环境的调查也是如此。
有超过6成的人想呆在办公室中工作,正如前面考研时说的一样,真正愿意研究的人不到10%。
在工厂车间工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左表是不同类别的人工作环境的统计。
许多人都认为大学毕业肯定得坐在办公室才体面,呆在大城市才舒服,而缺少一种服务基层的意识。
其实我个人认为从基层做起对个人的发展是有利的。
首先从工作职位上看,从基层的工作做起更有利于培养我们的能力。
因为在基层的小公司,你往往需要从事多方面的工作,也会接触多方面的信息,虽然事务重,但能力却在多方面得到培养。
而在大型公司分工都是比较细的,你只能接触少量的信息,不能较全面的培养能力。
从基层做起,而不是一来就野心很大,做什么部门的经理总监什么的。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不仅办公室需要用高素质的人来装备,基础工作职位同样需要知识的更新换代。
而大学生作为只是的一定集中者更是应该为基层的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带去新的理念。
一个国家的经济不可能上层工作全由高素质人才来做,而基层工作或者说底层工作人就处于落后的状态而发展的好的。
工厂车间生产基地同样需要我们。
其次,从更广的层面基层更是需要我们。
进入新世纪,政府加快了对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
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可当富到一定实际的时候,我们就要着力发展那些相当要落后许多的地方。
这应该是我们国家的一种历史潮流吧,我们肯定不能违背这种潮流,不能因为落后的地区太难发展了就不发展吧。
我认为我们大学生应该顺应这种潮流,正如先生说的“顺潮流者生,逆潮流这亡”。
中西部肯定要发展,肯定需要我们这些有志青年。
我们有我们的历史使命,身负重任。
我们需要在历史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人才”,可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不是人才!对自身职业的定位和职业的规划对自身都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就对职业规划进行讨论。
4、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分析这是哈佛大学关于目标对人生作用25年跟踪调查的结论⑶。
3%的人25年都未曾改变过自己的目标,他们始终向着同一个方向奋斗,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