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读书节活动的通知各班级: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软实力,力求在全校形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结合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经校务会决定召开五大堡乡校读书节活动。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时间2011年10月23日至12月上旬二、主题“爱书护书用书”三、参加对象全体学生四、主要内容发出一份读书倡议书举办一场读书讲座写一份观后感组织一场知识测试五、具体安排(一)发出一份读书倡议书(2011年10月23日之前)以发出倡议书的形式,使全体学生充分认识开展读书活动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共享读书的美好时光,分享读书的浓浓乐趣。
(二)举办一场读书讲座(2011年11月5日)学校教导主任开展一场读书讲座(三)组织一场知识测试(2011年12月10日)选取其中一本书,开展一次知识问答活动。
五大堡乡中心小学2011年10月21日读书节倡议书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国际OACD组织评估学生发展从三个能力角度评估:第一阅读能力,第二科学能力,第三数学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
阅读能力在全球名列前茅的英国、日本、芬兰等国,纷纷发起阅读运动,把提倡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
但我们却常常被包围在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所构筑的声光世界中,而与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远,使我们浮躁而不能沉静地思考,千百年来人类沉淀下来的文明精华无暇顾及。
究竟如何珍惜我们的时间?是拥抱“读图时代”、“快餐文化”,还是营造一个“清明致远、学以致用”的读书环境?优秀的教育必须要有丰厚广博的读书来夯实基础。
中华民族之所以为礼仪之邦,之所以为文明古国,今天又之所以能走向伟大复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善于思考的国度。
爱读书是对自己对负责,也是对国家对社会尽责,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教育传承着人类的文明,延续着人类的文化,作为学生心灵的守望者和灵魂的塑造者,教师必须站在人类文明的高端,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厚实自己的人文底蕴,不断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艺术,不断强化自己的综合素质。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和学习社会,21世纪的中国教育呼唤变革、创新、理性,强调人文、和谐、自主。
我们可以有多种方式来达到自己与教育这项崇高事业的和谐统一,然而,怀着使命、怀着渴求、怀着虔诚,在凝结着人类千百年文明的教育、文学、艺术、科学、宗教等经典中汲取成长的营养,寻求生命的力量,涵养精神的高贵,享受心灵的幸福,“热爱经典、亲近经典、传承经典”,甚至创造经典,这也许是新的教育背景下每位教师应该选择的最佳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一,以“敬业奉献、博雅沉静、创新卓越、和谐自主、开放合作”镇中精神著称的镇中教师更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正所谓“静对好书成乐趣,闲看云物会天机”,读书其实很快乐。
在这个金风送爽,收获的十月,让我们一起欢度这个节日!十月,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书香!倡议者:五大堡乡校教导处语文组2011年10月9日我读书,我快乐!教导主任刘小清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有谁知道世界读书日是哪一天?4月23日,是读书人应该铭记的日子。
1564年4月23日,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出生。
而在1616年的同一天,莎翁去世。
莎士比亚是英国的骄傲,欧洲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骄傲。
他的影响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
同样在1616年的4月23日,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逝世。
其代表作《堂吉诃德》是全世界读书人无人不知的名著。
为倡导读书之风,也为纪念两位世界级的文学大师,199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选择4月23日作为世界读书日。
其实,作为中国人,4月23日,我们还应记住两个人:1200年的这一天,南宋大儒朱熹逝世。
他的名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成为800年来不少读书人的座右铭。
另一位是清代思想家魏源。
他1794年4月23日出生。
他编译的《海国图志》及一系列改革主张,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产生过重要影响。
两位大师是中国读书人的骄傲。
热爱读书的同学们,请铭记这一天吧,4月23日,这是我们读书人自己的节日—世界读书日!在我们中国,勤奋好学、刻苦读书的故事,流传恒久。
(有谁举出古代中国读书人勤奋好学、刻苦读书的故事?不少于三个吧)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等。
古人如此好学不倦,刻苦读书,究竟为何呢?他们读书的最大目的就是做官,正如《论语》中说的“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宋真宗写了《劝学文》,劝人读书:“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读书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是知识经济时代无可争议的共识。
人生离不开读书,读书是生命的本钱,有了它便可以品味生活,追求梦想,实现高远的抱负,创造精彩的人生。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对我们来说到底有哪些好处呢?1、读书是一种生命的运动。
人怎么活着的?要有能量,要不断地吃饭,这是生命物质的运动;而接纳信息、进行思想则是精神上的运动。
读书就是接受和吸纳信息的生命运动。
阅读是为了活着,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是这样说的。
阅读是为了活得体面和高贵。
阅读可以改变人生。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相,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而难于改变,但人的精神可以因阅读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不论出身境地优裕或是贫寒,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坐标和轨迹,奏响人生的乐章。
停止阅读就意味着切断了与世界的沟通,与心灵的沟通,人生也就进入了死循环。
可以说,是阅读拯救了我们。
要活着,就必须阅读。
阅读是为了活着,快乐地活着,有灵魂地活着,高质量地活着,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活着的人。
阅读是生命的光合作用。
因为阅读,生命才春意盎然。
2、读书能让我们拥有千里眼。
古人云:“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读书。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得好:“读书就是将别人辛苦得来的体验,轻易吸收改善自己。
”读书人足不出户,博览群书,便知天下事。
书读多了,博学多才,触类旁通,自然就具有洞察世事变迁和预测未来的能力。
张良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诸葛亮的未卜先知,王安石、司马光、宋濂,哪一个不是因为饱读诗书而满腹经纶,成为国家的栋梁的?人类有文字之前,主要口耳相传、结绳记事。
有了文字之后,书就成了延续人类社会知识的重要载体。
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
” 可见,读书可以了解我们的祖先在干什么,想什么,什么事情做成功了,有了经验,什么事情做失败了,有了教训。
所以,书就是路,是人类在森林中开辟的一条路,它告诉我们哪里通哪里不通,要我们沿着祖先的脚步把路坚定地走下去。
牛顿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一位英国著名学者说,如果现在把一切书籍都毁掉,人类就会陷入黑暗的深渊,就要重新经历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艰难历程。
3、读书能让我们励志。
古代有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以天下为己任,这是读书人的性格。
通过读书可以明理“修身”,然后“齐家”,最后实现他们“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
历史上的哪一次大的革命浪潮不是由读书人最先发起的?公车上书、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
读书让我们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让我们知道918是我们的国耻日,让我们知道我们万园之园圆明园被八国联军一把火烧得精光,让我们知道我们在近代被沙俄夺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相当于8个广东省啊,从而让我们牢记国耻,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拼搏。
读书让我们知道屈原被放逐反而写出了不朽的《离骚》,司马迁受尽屈辱竟然成功创作出了《史记》,海伦凯勒集聋哑盲于一身竟能够成为知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从而让我们懂得虽身处逆境,但只要胸怀祖国,志存高远,顽强拼搏,最后必能成大器。
4、读书能开启智慧的大门。
我们都想做个聪明人,聪明人怎么做?读书。
书是圣贤智慧的灵光,照亮人类蒙昧的天空;书是开启心扉的钥匙,牵引我们走进感知和灵魂的最深处。
一本好书,就是一颗打开了的灵魂;阅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久远的古圣先贤,今日的博学名师,他们的身上无不澎湃着智慧汩汩律动的潮汐。
与这些人类伟大的精英相聚一起,和这些大师对话,作一次精神的聚餐。
书籍可以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的脑海充满崇高欢乐的思想,使我们的灵魂升华。
5、读书能提升文化的品位。
阅读令人睿智豁达优雅美丽。
读书的厚度决定人格的高度。
读书使人明道成德,使人养性怡情,使人增长新知,使人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
或许没有别的东西能像书籍那样有如此大的力量——使贫穷者摆脱贫困,不幸者丢掉痛苦,病痛者忘记伤痛,悲伤者忘掉悲伤,被压迫者忘掉屈辱。
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
世纪老人、文学大师巴金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
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3、知识含量高的、信息高度密集的书。
世界上的书质量不同,良莠不齐。
我们应当挑选知识含量大、思想深邃的书来读,不要把精力耗费在二、三流的书籍里。
法国作家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塑造了一个博学多识的人物――法利亚长老,并通过长老之口说了一句话:“在我罗马的书房里,我将近有五千本书,但把它们读了许多遍以后,我发觉,一个人只要有150本精选过的书,对人类的一切知识都可齐备了。
”4、自己感兴趣的书。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杜甫、欧阳修都是卓有成就的文学大师。
然而杜甫就不喜欢陶渊明的诗,欧阳修也不喜欢杜甫的诗。
陶渊明的诗甘美自然,杜甫的诗苦深凝重,风格迥异。
著名作家孙犁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凡符合自己气质的、自己脾胃的书,就愿意读。
5、学习需要的、能用最短的时间引导自己达到知识前沿的书。
这类书能解决我们学习的燃眉之急,能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某一学科的系统的知识,避免我们学习上的走弯路。
总之,这些书就是我们普通所说的“好书”,是那些被称作经典的好书。
读书,是美丽的;读书,是快乐的!书山有路读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我读书,我快乐!最后请大家一起跟我大声读:读书,是美丽的;读书,是快乐的!我读书,我快乐的!党史知识简答题小学组1.中国共产党是哪一年诞生的?党的生日是哪一天?今年是建党几周年?2.中国共产党的党徽由什么图案组成?3.有一位著名的革命烈士,他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清贫》、《可爱的中国》文稿,你知道他是谁吗?4.党史上有一位打入敌特心脏的红色特工,他是浙江湖州人,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