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压观测管理制度12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3证安全生产,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观测制度。
4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5(一)总工程师任领导小组组长。
6(二)生产技术科设矿压监测小组,配备专业人员4人,负责日常矿压监测7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8(三)采掘区队至少配备专职或兼职矿压监测专业人员1人,负责本区队矿9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10二、具体要求11(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12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13(1)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14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
15(2)矿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16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
17(3)定期(每100m3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验:将混凝土喷在1815cm×15cm×15cm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19同条件下养护28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C20。
20(5)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21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22(7)施工单位每次应及时将当天收集的顶板探查岩性资料上交于生产技术部23矿压小组,以便于矿压小组对资料的整理,同时结合钻孔内影像资料,质量抽24查情况等进行汇总,报送矿领导。
252、煤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26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每掘进50~100m,施工单位必须至少打1个顶板岩性探查27孔,由矿压小组利用钻孔窥视仪进行顶板岩性的观测和分析,施工单位技术人28员必须在现场予以配合。
探查孔的观测工作完成后,必须编制顶板岩性探查孔29柱状图,建立顶板岩性探查台帐。
当顶板岩性出现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针对30性措施。
31(1)为了加强锚杆支护的顶板管理,进一步优化锚杆支护参数,随时了解顶32板的离层情况,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44条第7款的规定,在煤巷锚杆支护33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
34(2)所有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内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35监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以便及时掌握顶板离层变化,监测巷道支护质量,36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安全。
37(3)所有顶板离层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挂牌管理,牌版上应38清晰表明顶板离层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置、观测责39任人等内容。
40(4)所有顶板离层仪必须安设在巷宽的中部或交岔点的中心位置,顶板离层41仪的间隔距离一般为50米。
安装时,工作面迎头距前一个顶板离层仪的距离不42得超过50m;“三带一宽”及三、四岔门处必须及时增设顶板离层仪,安装时,43距掘进工作面迎头的距离不得超过20m。
44(5)现场应选用安装简便、测读方便、具备直观视觉显示功能的双基点顶板45离层仪,顶板离层仪应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
深浅基点位46置分别不低于锚索、锚杆的端头200mm,并在顶板离层仪牌板上明确标注具体位47置。
48(6)施工方法:用锚杆机在顶板上打孔至预定深度。
用端部带槽的安装杆将49上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上部(深基点位置),轻拉一下细钢绳确认锚固器已锚住,50再将下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中预定监测位置(浅基点位置),检查确认孔口套管组51件连接牢固,然后将其插入钻孔中,确保两个刻度指示环移动不受任何卡阻并52确认孔口套管组件已固定在钻孔中,截去多余的细钢丝,将初始读数调“0”,53并固定顶板离层仪,确保监测值准确性。
然后安装记录牌,顶板离层仪牌板内54容填写必须工整、清晰、真实,悬挂位置合理并便于观察,巷道施工责任单位55必须保证所属区域内的离层仪和牌板清洁、完好。
56(7)正常条件下,掘进工作面50m以内每天1次,50m之外每周二和周五共572次;回采工作面机、风巷出口50m内每天1次,50m之外每周二和周五共2次,58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负责观测并记录。
其它巷道每周1次,由指定59单位负责。
顶板离层观测频度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监测资料要定期分60析并有处理记录。
61(8)巷道进行移交时,连同记录牌板一并移交给采煤区(接收单位),采煤62区(接收单位)技术员立即对接受的顶板离层仪读数、完好情况进行核查,确63认无误后办理交接手续,并对离层仪牌板内容及时更新,继续做好离层仪监测64管理工作,并如实填好记录。
65(9)观测记录实行现场记录牌、记录本、记录台帐三对口制度。
掘进期间两66次测读数据出现明显变化时,必须加强安全监测。
67(10)所有监测数据必须真实有效,严禁造假。
总下沉量超过40mm时必须及68时汇报矿压小组并加强观测,该离层仪的观测应改为每班一次,同时做好详细69记录。
70(11)施工单位技术员对当天汇总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异常及时71上报技术部矿压小组,并和矿压小组人员一起对监测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然后72汇报总工程师,由总工程师主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措施,整改73落实。
743、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监测75(1)巷道围岩移近量采用测枪、测杆或其他测量工具量测。
巷道每150m布76置一个巷道变形量观测站(采用十字布点法),(原则是不和顶板离层仪布置在77同一处),测点布置时,78首先确定3点(即顶板和两帮各一个)。
选择后,打眼楔入木楔并钉上测钉,79且挂牌管理。
两帮的测点距底板1.5m水平布置(当风筒、皮带及其他设施妨碍80两帮测点布置时,可适当调整测点高度,但必须确保两帮测点水平)。
81(2)测读方法:测读时,先自顶板挂垂线至底板,再用一松劲绳连接两帮测82点,取两线交点为中心点。
然后分四段测量,并建立台帐通过比较各次记录数83据来得到巷道变形特征。
采用钢卷尺作为测量工具。
84(3)巷道变形观测站距掘进工作面150m以内每天一次,150m之外每周二和85周五共2次;回采工作面机风巷150m内每天一次。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86员负责测站的布置、观测和记录,并定期将收集的监测数据提供给矿生产技术87部矿压小组,矿压小组对收集的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88(4)当发现巷道围岩移近速度急剧增加或一直保持较大值时,由掘进副矿长89(副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单位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90(5)巷道进行移交时,连同记录牌板一并移交给采煤区(接收单位),采煤91区(接收单位)技术员立即对接受的移近变形站完好情况进行核查,确认无误92后办理交接手续,继续做好巷道移近变形监测管理工作,并如实填好记录。
934、锚杆测力计监测94锚杆受力状况采用测力锚杆或锚杆液压枕监测。
巷道每隔300~500m布置一组95监测点对锚杆受力状况进行监测,特殊地段可适当加密,每组监测点至少监测4 96个部位(顶板2个、两帮各1个)。
97(1)安装位置选择:在所施工的煤巷中选择巷道变形较快,巷道压力较大的98地点进行安装锚杆测力计。
99(2)安装步骤:依次为打锚杆孔、安装锚杆、将液压枕及锚杆托盘套入锚杆、100用螺母上紧露出的锚杆、调节螺母紧固程度确保扭矩不少于200N.m、记录初始101值。
102(3)监测要求:每周要求读数不少于2次,并将初始值及每次读数填入台帐,103发现数值变化异常及时汇报技术部矿压小组。
104(4)使用注意事项:105①使用前检查压力表指示是否归零,如不归零应停止使用,并交与矿压小组。
106②锚杆测力计工作面应与岩(煤)面充分接触。
107③紧固螺母使锚杆测力计达到一定预应力。
1085、数据处理及分析109施工单位技术员对每次观测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做出动态观测曲线,发现异110常及时上报矿压小组,并和矿压小组人员一起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111现象以及原因、危害应及时汇报掘进副矿长(副总工程师),由掘进副矿长(副112总工程师)主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由生产技术部下113发整改措施联系单。
1146、责任及处罚115(1)技术部门负责提供顶板离层仪的型号和购买计划,矿供应统一购买,施116工单位领用,施工单位技术员负责安装。
技术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和测读数据的117分析,对顶板离层仪的安装和读数进行监督检查。
118(2)施工单位负责顶板离层仪及巷道移近观测站的安装、维护、数据观测,119并将观测数据记录在记录牌、记录台帐上,同时每周一下午3:30之前将记录120台帐报技术部进行检查。
未及时上报记录台帐或记录台帐填写存在填写错误的、121未按时填写的、填写不认真的,每次罚施工单位主管技术员100元。
122(3)顶板离层仪及巷道移近变形站必须按规定及时安装(设置),凡未按规123定及时安装(设置)的,每次罚施工单位主管技术员100元。
124(4)顶板离层仪安装由施工队负责打眼,技术员安装,严格按照安装要求安125装,凡离层仪深、浅基点安装位置不合格,每次罚主管技术员和安装人各100 126元,若安装眼未按设计打够深,每次罚主管队长和施工人各200元。
127(5)顶板离层安装后必须固定和调零并挂牌,确保离层仪有效监测顶板离层128情况,每发现一处顶板离层仪未调“0”或未固定,罚主管技术员50元,罚安129装人100元。
离层仪显示牌未面向行人道或脏、模糊不清的,每处罚主管队长130和主管技术员各50元。
131被破坏,每处罚当事人100元、管理单位500元;破坏离层仪牌板或丢失,132每处罚责任人100元,罚单位200元。
顶板离层仪使用一段时间后,若发现自133然损坏时,及时汇报生产技术部,经现场审查确认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134(7)如矿压小组已提前通知施工单位第二天要打探查孔,而施工单位接到通135知后未及时安排打眼准备工作,而造成顶板探查孔未按时打设及探查的,每次136罚队长和技术员各200元。
137(8)所有记录台账必须做到数据真实有效,严禁弄虚作假。
凡发现记录台帐138与实际不符,每处罚主管技术员100元,罚记录人200元。
139(二)综采工作面140采煤工作面矿压监测指标应包括“三量”及围岩破坏特征。
“三量”:包括141顶底板移近量、支架载荷量、支柱(活柱)下缩量。
围岩破坏特征:包括端面142距及端面冒高、煤壁处切顶台阶数目与高度、煤壁片帮深度、顶板切顶线位置、143采空区悬顶状况和冒落情况等。
144综采工作面矿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451、机头、机尾的端头支架或过渡支架处各设一条监测线,工作面内每隔10 146架支架设一条监测线。
(如果要用在线压力观测,工作面每10架设一块在线观147测压力表,日常维护有采煤事业部负责,确保监测数据正常传输到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