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化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积累很多的化学知识。
这样,就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食盐味咸,常用来调味,或腌制鱼肉、蛋和蔬菜等,是一种用量最多、最广的调味品,素称“百味之王”。
人们每天都要吃一定量的盐(一般成年人每天吃6g到15g 食盐就足够了),其原因一是增加口味,二则是人体机能的需要。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的重要成分。
动物血液中盐浓度是恒定的,盐分的过多流失或补充不够就会增大兴奋性,于是发生无力和颤抖,最后导致动物后腿麻痹,直至死亡。
美国科学家泰勒亲身体会了吃无盐食物的过程,起初是出汗增加,食欲消失,5天后感到十分疲惫,到第8~9天则感到肌肉疼痛和僵硬,继而发生失眠和肌肉抽搐,后因情况更为严重而被迫终止实验。
当然,摄取过多的食盐,就会把水分从细胞中吸收回体液中,使机体因缺水而发烧。
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
自然界中氮的固定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闪电时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物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进一步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变成硝酸在下雨时降落到地面。
另一种固氮的方式是利用植物的根瘤菌,根瘤菌是一种细菌,能使豆科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在自然条件下,它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供植物利用。
“种豆子不上肥,连种几年地更肥”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松花皮蛋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食品。
由于它风味独特、口感极好、保质期长,很受人们喜爱。
同学们知道吗?其实,将鲜蛋加工成松花皮蛋的过程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化学过程。
灰料中的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从蛋壳外渗透到蛋黄和蛋清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的硫化氢气体。
同时,渗入的碱进一步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以漂亮的外形凝结在蛋清中,像一朵一朵的“松花”。
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黄和蛋清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于是蛋黄、蛋清的颜色发生变化,蛋黄呈墨绿色,蛋清呈特殊的茶绿色。
食盐可使皮蛋收缩离壳,增加口感和防腐等。
加入的铅丹可催熟皮蛋,促使皮蛋收缩离壳。
而茶叶中的单宁和芳香油,可使蛋白质凝固着色和增加皮蛋的风味。
附: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要点一、关于物质燃烧1.点燃两支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个烧杯罩住,高的蜡烛先熄灭,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上升,然后由上至下充满整个瓶内,因此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弯腰逃离火灾区,在森林火灾逃生的办法是:用湿毛巾堵往口鼻逆风而逃2.为了保证安全问题,在庆典活动中可以用氦气充灌气球,不能用氢气。
3.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防止煤气中毒的有效方法是注意通风,为防止煤气泄漏,我们常在煤气中加入具有特殊气味的硫醇(C2H5SH)以便于知道煤气发生泄漏,发现有煤气泄漏时要及时打开门窗,关闭煤气阀门,(不能开灯,打电话,用电风扇等因这些行为会产生火花从而发生煤气爆炸),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要注意把病人移到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送医院救治。
4.蜡烛一吹即灭是因为冷空气使蜡烛温度下降至其着火点以下,用扇扇炉火越来越旺是因为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增加的煤与氧气接触的面积。
5.西气东输的气体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矿“瓦斯”爆炸的主要气体也是甲烷,其原因是矿井中通风不良,使甲烷与空气混合而达到爆炸极限经点燃发生爆炸,所以为防止煤矿爆炸要常常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6.灯泡内往往会有少量的红磷,主要是脱去灯内的氧气7.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堵往口鼻是为了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如遇到毒气(含氯气、盐酸,硫化氢、氨气)泄漏时,我们也要用湿毛巾堵往口鼻,然后逃往地势较高的地方。
二、关于食品1.把新鲜鸡蛋放在石灰水中可以保鲜,是因为鸡蛋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堵往了鸡蛋表面的微孔,防止氧化而变质。
2.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和变质或变形,常在食品袋内充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或氮气;或在袋内放干燥剂:生石灰、氯化钙主要是吸水,铁主在是吸收氧气和水;或采取真空包装。
3.鱼鳔内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氧气4.做镘头时加些纯碱主要为了中和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面包疏松多孔。
5.蔬菜中残留的农药可以用碱性物质泡,可降低农药的药性6.皮蛋的涩味可以加点食醋去除7.冰箱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8.铝壶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盐酸或食醋除去三、环境问题1.酸雨是由于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如SO2、NO2)的大量排放引起,酸雨的危害有:腐蚀建筑物,影响作物生长,污染河流,影响人体健康,造成土地酸化。
减少酸雨的措施:开成新能源,少用煤作燃料,煤进行脱硫技术。
2.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SO2等,治理的方法是:改变发动机结构,使燃料充分燃烧;在排气管上装上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CO、NO转化为无毒的N2和二氧化碳。
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方法有:(1)开发新能源,(2)使用电动车3.防止水污染的方法:(1)加强对水质的监测(2)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排放(3)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4)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5)加强水土保护,植树造林节约用水的方法:水的二次利用(洗米水去浇花),随手关水龙头,低灌技术,工业水的二次利用。
4.温室效应由于煤、石油燃料的使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不利影响是:全球气候变热,土地沙漠化,两极冰川熔化;可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能,核能,水能等(我们可以节约用纸,节约能源,多栽树,随手关灯)绿色植物中的化学知识绿色,给人以清新、柔和、惬意之感。
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
从化学角度看,它还微妙而准确地反映着我们周围环境的特征和变化,供给人类许多有用的信息和物质。
不是么?酸模、常山等绿色植物丛生之地,常会发现地下有铜矿。
地下若有金矿石,上面往往长忍冬,地下有锌矿,上面多长三色堇。
兰液树分泌物里,镍含量较高时,它告诉人们:注意,这里可能有镍矿!美国曾靠一种粉红色的紫云英和“疯草++的“提示”,发现了铀矿和硒矿。
许多绿色植物,还起着化学试剂的作用。
杜鹃花、铁芸箕共生的地方,土壤一定是酸性的;马桑遍野之地,土壤呈微碱性; 碱茅、马牙头群居处,是盐化草甸土的标志;如果荨麻、接骨木的叶里含有铵盐,预示它们生长的土攘中含氮量丰富……绿色植物是庞大的“吸碳制氧厂”。
植物的绿叶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日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跟由植物吸收的水分发生反应,形成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6CO2+6H2O - C6H12O6+6O2再由葡萄糖分子形成淀粉:n C6H12O6-(C6H12O6)n+nH2O当淀粉在叶子里受酶的作用时又分解为葡萄糖:(C6H12O6)n+nH2O -nC6H12O6葡萄糖随着植物液汁散布到整个植物体内,成为用以合成各种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物质的原料。
一部分植物被动物摄取后,在体内水解并进一步氧化,又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CO2,排入大气(或海洋)中。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惊呼声中,绿色植物起着“报警器”的作用。
在低浓度、很微量污染的情况下,人是感觉不出来的,而一些植物则会出现受害症状。
人们据此来观测与掌握环境污染的程度、范围及污染的类别和毒性强度,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及时提出治理方案,防止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如当你发现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苔藓枯死;雪松呈暗竭色伤斑,棉花叶片发白;各种植物出现“烟斑病”。
请注意,这是SO2污染的迹象。
菖蒲等植物出现浅褐色或红色的明显条斑,是++中毒的不祥之兆。
假如丁香、垂柳萎靡不振,出现“白斑病”,说明空气中有臭氧污染(实验测得,臭氧浓度超过0.08~0. 09ppm时,会使植物出现褐斑,继而变黄,最后褪成白色,叫作植物“白斑病”。
臭氧浓度达0.1lppm以上时,则100% 植物发病)。
要是秋海棠、向日葵突然发出花叶,多半是讨厌的Cl2在作怪。
绿色植物是空气天然的“净化器”,它可以吸收大气中的CO2、SO2、HF、NH3、Cl2及汞蒸气等。
据统计,全世界一年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有6亿多吨,其中约有80%降到低空,除部分被雨水淋洗外,大约有60% 是依靠植物表面吸收掉,如1公顷柳杉可吸收60千克SO2。
许多植物在它能忍受的浓度下,可以吸收一部分有毒气体。
例如,空气中出现SO2污染,广玉兰、银杏、中国槐、梧桐、樟树、杉、柏树、臭椿纷纷出动来吸收;若发现Cl2污染,油松、夹作桃、女贞、连翘一起去迎战;发现HF污染,构树、杏树、郁金香、扁豆、棉花,西红柿一马当先吸收之;洋槐、椽树专门对付光化学烟雾。
此外,树木还能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施用农药及用污水、污泥作肥料,会污染土壤继而污染了农作物,如粮食蔬菜内有残留的有机氯会转移到人体内,而树木可吸收土壤中的有机氯,净化土壤。
随着石油等矿物资源的不断枯竭,人们再次把注意力转向可以再生的资源—森林,除利用其薪材外,正加快开发“石油人工林”—直接能代替石油的烃类和油脂类的树种,它生产的液汁甚至不用加工就可以用作汽车的燃料。
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化学博士卡尔文,在澳洲南部建立了一个“柴油林场”,这种植物生长在半干旱地区,产量很高,价格可与石油竞争。
卡尔文还在巴西发现一种可直接用作汽油的含油植物—苦配巴。
我国的油楠? ??ψ8??H?也是很有希望的“柴油树”,胸径40~50厘米的油楠心材部位就能形成黄色油状树液,一株伐倒后的油楠,可从锯口中流出几十斤油状物。
绿色植物是一个大“化工厂”,不但制造养分把养分储藏在土壤中,而且它本身全是宝。
木材经过机械和化学加工,可以产生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制成纸浆、人造丝、人造毛。
还可以制成多种糖类和甲醇、乙醇、糖醛、活性炭、醋酸等。
树木的枝、梢、叶可作饲料、肥料、燃料。
有些树木的皮、根、树液还可提炼松香、橡胶、栲胶、松节油等工业原料。
远古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更是驰名中外。
直到今天,还有新的中草药不断被发现利用,但草的最广泛的用途还是放牧。
单是我国的牧草就有一万五千种以上,牧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一般含量达百分之十几,牛羊等动物,吃进青青的草,产出高蛋白的乳。
葱郁的枝叶,芬芳的果花,无不令人陶然。
然而,植物群落中各种族之间又无时无刻不进行着化学战争。
植物化学武器的种类很多,几乎都是有机物,酸类有:香草酸、肉桂酸、乙酸、氢氰酸等;生物碱类有:奎宁、丹宁、小檗碱、核酸嘌吟;醌类有:胡桃醌、金霉素、四环素;硫化物有:萜类、甾类、醛、酮、卟啉等等,这些化学武器分布于各类植物中,多集中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中,可随时释放。
植物间的化学战有“空成”、“陆战”、“海战”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