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体学分析作业 2

文体学分析作业 2

葛底斯堡演说的文体学分析[摘要]:1863 年11月19 日在葛底斯堡举行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仪式上,林肯作了演讲,对这次战争中先烈之灵表达了深切悼念,号召人民为了国家的存亡与自由平等前仆后继。

演讲辞结构严谨,句式错落有致,措辞精练,语言真挚,感人肺腑。

本文从文体学的句法角度来分析其文学特点。

葛底斯堡战役就是美国历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次战役,也就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

为纪念这次战役,北方各州决定在葛底斯堡修建烈士公墓并举行一个仪式。

仪式的主要演讲人就是哈佛大学校长,当时最有名的演说家埃弗里特,林肯也应邀出席并作了葛底斯堡演讲。

埃弗里特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准备她的演讲稿,在仪式上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小时,而林肯上去只讲了两分钟。

埃弗里特两个小时的演讲很快就没有人记得了,然而林肯的这次演讲却成为永世传诵的名篇,这就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

她的这篇演讲辞的影响深刻、博大而富有意义,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演讲辞之一。

她的演讲旨在表明一个新生国家、新生政权的性质与宗旨,从而鼓舞联邦士兵为捍卫祖国的统一浴血奋战,赢得战争的胜利,可以算得上就是一篇经典之作。

本文从文体学角度来分析这篇阐述民主信念的最雄辩动人的演讲辞。

林肯的演说不仅表现了其独特的个人魅力,而且在词语选用、语言节奏、句法、修辞方面也别具匠心。

一篇优秀的演讲词往往文辞优美,主旨鲜明,富有力量与感染力,能时刻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本文着重从句法层面来分析这篇演讲词的特点。

当句法层面上出现前景化时,可利用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知识分析非常规的或标记性的词序或句法组合。

由于公众演讲的空间限制与形式决定它较之日常谈话更正式与严明的特点,又由于公众演讲对象水平多层次限制与演讲引起听众共鸣的目的与要求,它没有法律问题或科技问题那么正式,演讲的文体介于口语与书面语之间,因此公众演讲在句法结构方面也有了更多的鲜明特色。

①句子结构。

演讲问题的句子长度比日常谈话、即席演说或商业广告等文体都有明显的增加。

在整篇演讲中共有271个词, 10句话,平均每句话有27、 1个词,在最短的句子有10个词,而在最长的句子则由82词构成,远远超过了英语中每句17、 6个词的词量,很好地描绘了未来的方向,以独特的令人易接受的方式激励人们不懈地奋斗。

从对演讲的统计可以瞧出,含词量大部分集中在每句20—30词之间,而不存在含词量在10个以下的句子,这与日常生活对话的含词量大多在10个以下的形成鲜明的对照。

随着句子长度的增加,句子结构也自然的更复杂了,在构成整篇演讲词的10句话中,复合句占了9句(除第3句) ,比率高达90%之多,句子结构如此复杂就是在日常谈话等交流中不常见的。

此外,在短短的10句话中出现了4个动词不定式与4个动名词,这也无疑增加了句子的复杂性。

在句子成分的组织上可以观察到,以主语开头的句子就是7句,这样可以使读者经济便捷地抓住有效信息,同时3个以状语开头的句子的比重较日常用语有较大的增加,这样给读者设下悬念,能够引起读者兴趣,并使整个演讲富有变化、跌宕起伏,符合其文体特征与演讲目的。

②句子类型。

演讲与日常的双向交流不同。

它要求演讲者事前要进行准备使其易于理解,并具有煽动性,避免表达与理解的重复性。

因此,在演讲在动词词组的运用除有简单化的特点外,在句子类型上力求趋于完整准确,并庄重可信。

其中在本篇演讲中的10句话无一例外地使用了陈述句,适应了这一要求,演讲者并没有使用疑问句就是为避免演讲内容可信度的降低。

既然就是演说词又无一例外的要求语言的文采。

在此篇中林肯的语言文采就表现在她经常使用的对偶与排比的修辞手法。

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句整齐匀称,显示形式的整体美。

这也就是此篇演讲声调铿锵有力,语义丰富集中,说理有力的原因。

其中的第二段就是最好的例子,也就是本篇的中心,共有167个词,分为5个句子,占了全文篇幅的三分之二。

为了使语言简练,声调铿锵,说理有力,作者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把三个简单句并列在一起,不用连词,仅用逗号把它们隔开;三个并列的简单句都重复we can not,为的就是强调听众的印象。

But, in a larger sense, we cannot dedicate, we cannot consecrate, we cannot hall ow this ground、接下去的一个并列句也就是对偶句。

两个并列句使用一对反义词( note, remember/ forget)做谓语动词并各带一个以what引导的宾语从句:The world will littlenote nor long remember what we sayhere, but it can never forget what they did here、跟着的就是两个以it为形式主语,以不定式短语为真正主语的句子构成的平行结构,把对偶与层进( climax)相糅合。

这两个对偶句在意义上又就是递进的阐述,进一步深入,很有气势:It is for us, the living, rather to be dedicated here to the unfinished work which they who fought here have this fa r so noblyadvanced、Itis ratherforus to be dedicated here to the great taskremaining before us、接下去就是连续使用that,实际上就是so that引导的目的状语从句。

这又就是一个对偶:That form these honoreddead, we take increaseddevotionto that cause for which they gave the last full measure of devotion; 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in vain、最后又用了三个that引导的从句,但就是引导的不就是状语从句而就是三个宾语从句。

这也就是对偶的修辞手法: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 that t 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 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shallnot perish form the earth、第三个宾语从句中的ofthe people by thepeople and forthe people也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③短语组合模式。

在句法层面上,除了分析句子结构外,还可以寻找不同类型的短语(如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等)组合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使语言更趋于文学化。

为了便于不同层次的观众获得信息,演讲词的动词词组不就是很复杂,演讲中共有33个动词词组,其中只含一个成分,即主动词的有15个,占到接近半数的比重,其它大多就是含有两个成分的词组,以完成时与情态动词为主。

含有三个成分的词组仅有一个,并且就是完成时的被动形式。

这些动词词组的时态情况比比较来说复杂一些,其中现在时仍占主体地位,有12个,占41、 3%;过去时有8个,占27、 6%;将来时有6个,占17、 2%;完成时有4个,占13. 9%。

这主要就是由演讲的内容决定的。

在揭幕礼上缅怀过去、憧憬未来的内容也相应决定了各种时态应用的频率与侧重点。

林肯的演讲中侧重对将来的期望,希望人们可以团结一致,为国家的统一做出贡献。

在名词词组方面,演讲文体的名词词组明显地比其她文体的名词词组复杂,虽然它的前置修饰成分没有广告文体那么复杂,但就是后置修饰成分则大大超过了这些文体,演讲文体句子结构的复杂大部分就是由复杂的名词后置修饰成分引起的。

如:We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thatfield, 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o that nation might live、And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 om the earth、It is for us theliving, rather, to be dedicated here to the unfinished work which they who fought here have thus far so nobly advanced、名词修饰的增多能够使名词的限定更加精确,并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④句子时态的选择。

韩礼德把语言的元功能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与语篇功能。

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与逻辑功能(logical function)两部分。

逻辑功能指的就是语言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达。

经验功能就是指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

换言之,就就是反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与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

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的经验功能主要就是通过“及物性”(transitivity)与“语态”(voice)得以体现的。

韩礼德对及物系统的六个过程中的每种过程所适合的语态及其功能都进行了分析, 但就是她对概念功能与语篇功能分析的比较详细, 而对人际功能的分析比较简单。

在功能语法的理论框架中,人际元功能指在话语情境中说话人与话语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说话人对其所说或所写的内容的态度。

如韩礼德指出,它带有很重的语义负荷。

它的词汇语法资源有:语气、情态、语调强调及其它评价手段,它们在语篇中韵律性的实现语言的人际功能。

根据功能语言的观点,人际意义不但可以体现在语法中的语气系统与情态系统,而且还可以借助于称呼语、人称代词以及可以表达讲话者态度的动词、名词、形容词与副词等具体词汇来体现。

而被动语态相对主动语态来说, 主要的变化就体现在动词的变化上,因此人际意义在被动语态的使用中一定会体现出来。

人际意义功能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它涉及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以及讲话者对事物的推断、参加社会活动、建立社会关系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