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董进宇博士家庭教育经典语录(表格)
董进宇博士家庭教育经典语录(表格)
A、听清符号(词汇);
B、理解意思(知识);
C、体会与想象(还原至生活);
D、实践与观察(验证真伪);
E、反省与总结(创造新知)。
教子四道门
孩子的世界是神秘的,教育孩子从主观向客观,从习惯向科学。
了解过程的人,才是智慧的人,家教教育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
具备移情能力的人,才是通晓人性的人,家长要有足够的爱心。
陪伴
人必须在人的环境下才能长成完整意义的人,需要别人的存在,对他确认、理解、鼓励,最后得以建立独立的人格!孩子不是需要家长的钱,而是需要家长的人这一本身!
规则
家长与孩子平等协商各自责任和事务,明确标准和准则,约束和规范孩子,帮助孩子具备规则意识,成为具备主体人格、具有主动精神和平等意识的现代公民。
批评
表扬公式
A、陈述事实。即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他什么地方做对了,什么行为被肯定和欣赏。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被表扬,他下次可以继续做下去。
B、确认可贵。让孩子知道家长为什么要表扬他,让他知道被表扬的真实理由,知道自己行为的真实尺度,从而对自己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产生自豪感,下次可以继续做下去。
潜能无限论
任何一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每个人的人生不可限量,他们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会任何学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不清楚自己为何要学习、人生迈向何处,还有的学生表面上也认真学习,但是他们却学不会。经过多年研究,董博士发现,自我观念的局限是抑制孩子潜能释放的最大原因。
学习状态论
学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学习是简单快乐的,人的生命状态决定学习质量。他总结出孩子学习不好的八大原因,强调信念是学习能量释放的闸门。每门学科有其特点和适合的学习方法,孩子学习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事半功倍。
五
条
高
压
线忽略Βιβλιοθήκη 子存在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假如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不听或没有耐心听孩子的发问和解释,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比打骂孩子还严重的恶习。
强迫孩子做事
父母强迫孩子做事情,会扼杀了孩子的自尊心、主动进取精神和学习兴趣,而且形成被动的习惯,那是他一生不幸的根源。
破坏性的批评
批评只能让人不做什么,而不能让人做什么;而破坏性的批评更是扼杀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重要的杀手,它会把孩子弄得没皮没脸,自尊心丧失殆尽,从而扼杀了孩子的成长动力。
八
大
工
具
真爱(爱的真谛)
A、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
B、爱是平等的关系。
C、爱是无条件的。
D、爱是完整接纳一个人(包括优点和缺点)。
E、爱的有无是由被爱者决定的,而不是一厢情愿。
F、无条件地爱着孩子,是培养孩子安全感和勇气最重要的方法。
表扬
表扬是给孩子加油的核心方法。当孩子的一个行为做对了,家长给予及时的表扬,孩子的行为才能固定并继续。
四
个
教
育
模
型
亲子关系模型
教育的目的:培养真正的人
教育的思路:引发孩子的成长动力
教育工具:关爱、表扬、鼓励、确认、理解、陪伴、规则、批评
教育目标: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责任心、同情心、好习惯
教育高压线:忽略孩子存在、强调孩子做事、破坏性批评
教育陷阱:有条件的爱、输不起的心态
教书育人模型
教育的目的:培养真正的人
孩子“学习”模型Ⅱ
必要条件—精神条件:关系、人格、情商、人文精神、精神营养、观念、意义
工具:爱、接纳、欣赏
必要条件—物质条件:健康、衣、食、住、行、学习环境、学习工具
充分条件—学习意愿、自信心、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激励
学习意愿:好奇心、获得认可、价值增加、实现理想、感恩
学习能力:基础、方法、训练
激励:爱、表扬、目标
当孩子犯了一次性错误,并且是明知故犯的情况下,家长可以使用批评,如果孩子身上的毛病已经成习惯,家长越批孩子毛病越难改。家长要慎用批评,要对事不对人。
学
习
的
五
大
智
慧
听清
他到底说了什么,听清指听符号,听清楚他到底说的是哪个词。
理解
理解说的是针对的意思,那个意思是知识,他到底说了什么事情,一个事物放到更大的背景中是理解。
教育无小事,家长要用敬畏的心对待教育,不能造次。
真爱的艺术
真爱的定义,爱的需求、成分、目的、方式、情感分类,爱的误区、陷阱、异化和升华;母爱与性爱的区别、什么不是爱却被说成是爱、爱的作用、作用的原因、怎样获得爱。
自我价值理论
自我价值是一个人认为自己有价值或喜欢自己的的程度。在人之初是通过父母的接纳、肯定、表扬和鼓励等方式逐渐建立起来的,其核心是自尊。当人的自我价值感很强时,会表现出自我完善的欲望和动力,表现出向上向善的本性。
激发孩子主动求知欲望
脑力劳动所特有的规律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的状态,教育的思路是激发孩子主动求知,而不是逼迫他去学习。如果他自己不想学,他断然没有办法学好,因为不符合主动学习的原理。
三
个
关
系
处好两性关系
两性关系即父母的夫妻关系,这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础,两性关系的品质影响着孩子“精神人”的成长,父母的两性关系状态也是孩子成年后处理自己两性关系的原始模型。
批评的矛头只能针对“行为”而不是指向“人本身”,这样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当我们破坏性地批评孩子时,扼杀的是孩子精神人格,伤害的是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贬损的是他的自我价值,使他失去改掉缺点把事情做好的动力。
原则:引导孩子主动求知
工具:关爱、鼓励、表扬、示范、带动、引导、确认、感觉传递
目标:学习意愿、自信心、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吸收知识
学习意愿:好奇心、获得认可、价值增加、实现理想、感恩
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方法得当、大脑训练充分
高压线:强迫、批评、比较、拔苗助长
陷阱:单纯重视分数、物质利诱、功利主义学习动机引导
详细解读
表
扬
技
巧
盯住孩子优点
如果把目光盯在孩子的所谓“缺点”上,就让孩子意识到他是那么的差,因为此时他的优点还没有产生,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让孩子感觉他是劣等的,他的自我价值会降到最低点,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潜能处于被埋没的状态。
确认放大原理
当我们把目光盯在哪点上,被盯的那点就会放大。当家长目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孩子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当孩子有了自我价值,他成长的生命火焰被点燃了,他会产生出自我完善的欲望,会让自己表现得更好。
与别人比较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拿自己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比没了孩子的志气,比没了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孩子学习就没劲,成为孩子不学习或学不好的主要原因。
拔苗助长
人的学习和成长都需要经历客观的积累过程,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如果家长不自觉的着急,提供各种条件或设定过高标准,期望孩子能早点进步和突破,结果只能事与愿违。
引导孩子主动
体会学习的快乐
引导孩子体会学习快乐,关键是让他主动体会,真正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形成了主动体会学习快乐的思维模式,学习上的进步就会不断地突现。
引导孩子继续
形成自己习惯
引导孩子至少持续3个月,才能把他改变过来,让孩子把过去学习和痛苦的神经连结剪断,把学习和快乐连接到一起。
4
理念
内容简要
董进宇博士家庭教育经典语录
理念
内容简要
详细解读
一
个
中
心
建立良性关系
培养真正的人
首先要明晰的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培养的不只是高智商的人,还应该是正直、善良的人,能创造幸福和快乐的人生,是对我们的社会有正面价值的人。这是每一位教育者对社会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对孩子人生的责任!
二
条
思
路
引发孩子的成长动力
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什么能把他激励起来,使他能够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探索,要让孩子找到“我想学”的感觉,从而引发他成长的动力!
鼓励
孩子面对新环境、新事物一无所知,孩子的勇气和自信是被鼓励出来的!
3
理念
内容简要
详细解读
八
大
工
具
确认
确认可以在孩子头脑中建立是非观念,如果希望孩子身上有什么优点,就直接说出孩子具有这些优点。
理解
任何人做任何行为,他看来都有绝对的理由,家长要把孩子当成平等人,不带任何的价值评判,单纯听孩子说他的理由。
E、身体接触。家长如果能够用抱孩子或拍打肩膀或抚摸孩子的头发,会让孩子直接感受到家长所传达的力量,效果会倍增。让孩子直接感受到家长所传达的力量。
表扬作用
确认孩子的优点、表扬孩子的成绩,是教育孩子的根本性天条。给孩子以正推力,就要通过他做的事,把好的事情重复放大,反复放大,通过不断确认,最后表扬他做好的事情。
反省与总结
剔除伪知识获得真知识,同时可能发现真知,发现真的知识,创造新知。
兴
趣
的
六
个
程
序
告诉孩子学习的快乐
通过游戏等活动,反复不断地告诉孩子学习是快乐的,不是痛苦的,切断痛苦而连接快乐。
让孩子感受到胜任感
从简单的事做起,如果他上初二了,就把初一的课本拿出来,从第一个字开始看,让他找到胜任感,让他有一点信心,这很最重。
好习惯
是一个人在行为层面、情感层面和思考层面,不受意志力影响的自动反应。良好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快车道。
七
大
理
论
教育天条论
A、转变的天条: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由内开启的转变之门,钥匙在我们自己手里,不经过我们同意,任何人都无法使我们转变。
B、教育者的天条:你无法改变别人,你只能影响别人做事的动机。
学习的智慧
处好亲子关系
父母跟孩子的关系称为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真正奥秘所在。在良性的亲子关系状态下,父母会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孩子的天性和潜能才会被激发,而不被压抑与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