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②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迟满足
道德行为
①亲社会行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 ②攻击行为:工具型攻击(抢夺、推搡等)、敌意型攻击(嘲笑、骂人等)
③对儿童攻击行为的控制:改善环境、教给孩子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认识、发挥榜样作用。
性别角色
注意男孩不要有“娘娘腔”,女孩“假小子”
②毕生发展观:德国巴尔特斯提出,主要观点是: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有差异,发展早的,衰退也早;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结合而成;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为成熟、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时间。
各年龄阶段认知发展图式(一)
年龄阶段
认知特点
具 体 内 容
②哭的发展:生理反射性的哭、不适宜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主动操作性的哭、经验中学到的社会性的哭。
③恐惧的发展:本能恐惧(反射性反应)、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开水烫)、怕生、预测性恐惧(黑暗)
气 质
托马斯和切斯按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等表现,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社会性依恋
年龄阶段
社会化特点
具 体 内 容
童年期
7-12岁
自我意识
①自我概念:自我描述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内部特征。
②自我评价的特点: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批评性有一定提高;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自我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
③自我评价的总体趋势:从具体到抽象、从对外显行为的评价到内部心理世界评价的发展。
青年期
17.18-35
一般
特征
①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②进入成年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③生活空间扩大 ④ 开始恋爱结婚
中年期
35.40-60.65岁
生理
变化
①身体变化
②更年期
老年期
60岁以上
心理变化观
①老年丧失期观:把老年的心理变化描写成不断老化和衰退,没有发展。主要依据是:把人看作是生物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认为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普遍适用。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智力发展
思维发展
感知觉变化
记忆发展变化
创造力发展
感知觉退行性
记忆年老变化
思维年老变化
社会性发展
情 绪
气 质
社会性依恋
自我意识发展
自我意识
道德行为
性别角色
同伴期
第一反抗期
自我意识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友谊发展
欺负与被欺负
自我意识
情绪变化
第二反抗期
人际关系发展
自我意识发展
人生价值观确立
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婴儿期
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
童年期
青春期
青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年 龄
0-3岁
3-6岁
7-12岁
11.12—15.16岁
17.18-35岁
35.40-60.65岁
60岁以上
总特征
动作发展
游戏
学习
生理和心理矛盾
一般特征
生理变化
心理变化观
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言语发展
言语发展
记忆发展
思维发展
老年期
60岁以上
感知觉退行性
在各种感觉中,老化最明显的,是对人的认知活动作用最大的视觉和听觉,其次是味觉、痛觉等其他感觉。
记忆年老变化
①老年期记忆变化的总趋势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②老年期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减退或下降
③关于老年期记忆力下降的的根本原因的分析,主要有两种解释:
①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②婴儿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安全型依恋(65%-70%)、回避型依恋(20%)、反抗型依恋(10%-15%)
*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均属消极的不安全型依恋
自我意识发展
哈特把婴儿的自我意识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类别体系化、序列化
各年龄阶段认知发展图式(二)
年龄阶段
认知特点
具 体 内 容
青春期
11.12—15.16岁
记忆发展
①记忆容量的发展:超出了成人短时记忆的容量,达到11.04±0.4
②记忆的特征:自觉运用意义记忆,有效运用机械记忆、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有效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③婴儿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手的抓握发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独立行走的意义在于:使活动具有主动性、大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幼儿期
3-6岁
游戏
①关于游戏理论:精力过剩论;精神分析论;练习论;重演论;娱乐论;认知论。
②儿童游戏的发展:成人—婴儿游戏(1岁以内)、实物游戏(2岁)、模仿性游戏(婴儿末期);象征性游戏(幼儿);规则性游戏(童年)
*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
*工作记忆容量变小
思维年老变化
①老年人思维能力显示出普遍下降的趋势。
②老年人比年轻人表现出更多的智慧。
各年龄阶段社会化发展图式(一)
年龄阶段
社会化特点
具 体 内 容
婴儿期
0-3岁
情 绪
①笑的发展:自发性的笑(0-5周)、无选择的社会性的笑(5周-4个月)、有选择的社会性笑(4月以后)
思维发展
①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
②特点是:主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思维和语言开始联系。
言语发展
①语音的发展:语音感知和发声 ②词汇的发展 ③语法的发展:单词句、双词句、电报句、复杂句、完整句
幼儿期
3-6岁
言语发展
①词汇的发展:词汇量的增加、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词类的扩展。
婴儿期
0-3岁
感知觉发展
①视觉发展:视觉集中、视觉追踪、颜色视觉、对光的视觉、视敏度 ②听觉发展:听觉辨别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能力 ③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 ④空间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深度知觉(视崖)、方位知觉
记忆发展
①出生到3个月的记忆:可保存30天 ②3-6个月的记忆:长时记忆发展迅速 ③6-12月的记忆:长时记忆继续延长,认生现象出现 ④12个月以后的记忆:符号表象和延迟模仿出现。
②学习兴趣的发展:从对外部活动的兴趣转向学习内容的兴趣;从兴趣的不分化到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对游戏兴趣的作用逐渐降低。
青春期
11.12—15.16岁
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
①生理发育高峰:身体外型的变化(身高、体重、头面部)、生理机能变化、性发育和成熟(性器官发育、第二性特征出现、性机能成熟)
②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征: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思维发展
①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脱离具体的物或情境用符号进行抽象思维
②具体特征: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分离
青年期
17.18-35
智力发展
青年期以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都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成人阶段,流体智力呈缓慢下降趋势,晶体智力呈上升趋势
思维发展
①思维主要表现在知识的运用上,辩证的、相对的、实用性的思维形式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的思维形式
亲子关系
①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变化:交往时间明显减少;父母处理孩子问题变化;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力发生了变化。
②父母对子女控制的三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共同控制(6-12岁)、儿童控制(12岁以上)
同伴关系
①同伴交往中儿童人气特点:*受欢迎的儿童(学习成绩好、有主见、独立能力强、热情助人、善于交往易于合作)、*不受欢迎的孩子(具有攻击性、对人不友好、不尊重同伴、不良主意)、*受忽视的孩子(退缩、安静、依赖性)
②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
③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关系
①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
②生命不息,活动不至
③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坦然面对死亡
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总特征
年龄阶段
总特征
主 要 观 点
婴儿期
0-3岁
动作
发展
①婴儿动作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和继而发展起来的无条件发射。
②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具有一定方向性和顺序性(头尾、近远、大小)
同伴关系的发展
①幼儿的友谊多是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喜爱共同活动或拥有有趣玩具上,容易建立也容易破裂。
②同伴关系的作用:促进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满足归属、爱和尊重的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
第一反抗期
多发生在幼儿的3-4岁,对父母的反抗行为的表现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各年龄阶段社会化发展图式(二)
亲密感建立
社会关系变化
职业适应
人格变化
自我意识发展
人格变化
职业变化
人际关系变化
退休前后生活变化
人际关系变化
人格变化
死亡来临
生理卫生
①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②关注婴儿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母婴依恋
③针对不同类型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
④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
①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
②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
③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记忆发展变化
①熟悉的材料的记忆力保持平稳或下降很小;不熟悉的材料的记忆力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