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催化脱氢全解
在连串副反应中,由于k5》k4,苯 乙烯氢解的主要倾向是生成甲苯,且 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倾向愈大。乙苯 的氢解副反应也占一定的比例。 为了提高苯乙烯的产率,必须控制 适宜的操作条件。
32
4.2.4 操作条件 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是影响反 应结果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 素,要催化剂发挥良好的作用,使转 化率和选择性能达到技术经济上合理 的指标,操作条件的合理选择和控制 也同样重要。 脱氢反应过程所需控制的主要操 作条件是反应温度、压力、稀释剂 用量和空速。
4.2.1 乙苯脱氢的热力学分析 4.2.2 主要副反应 4.2.3 乙苯脱氢的动力学分析 4.2.4 操作条件
5
4.2.1 乙苯脱氢的热力学分析
1.常温常压下Kp
x ( Kp 1 x ), x很小。
-15, 25℃时, Kp=2.63 × 10 2
在常温常压下,达平衡时,乙苯 (EB)转化率很小,苯乙烯(ST) 产率也很低, 反应难以进行。
46
多管等温型反应器: 是以烟道气为载热体,反应器放在 炉内,由高温烟道气将反应所需的热 量通过管壁传给催化床层。 绝热型反应器: 所需热量是由过热水蒸气直接带 入反应系统。反应器内物料不与外界 环境发生热交换。
47
采用这两种不同型式反应器的工
艺流程,主要差别是水蒸气用量不同,
热量的供给和回收利用不同。
33
1.反应温度
P174
对可逆吸热脱氢反应来说,反应 温度高有利于脱氢平衡,且可加快脱 氢反应速度。
但温度高,活化能比脱氢反应大 的裂解等副反应速度加快更甚,结果 是转化率增加了而选择性却下降了。
同时由于温度高,产物聚合生焦的 副反应也加速,使催化剂的失活速度 加快,再生周期缩短。
34
表4-6 乙苯脱氢反应温度的影响(P174)
44
脱氢反应是强吸热反应,反应又 需在高温下进行,因此脱氢过程中必 须在高温条件下向反应系统供给大量 的热量,工艺流程组织是由所采用的 反应器型式所决定的。 由于供热方式不同,采用的反应 器型式不同,工艺流程的组织也不同。
45
2、供热方式 工业上采用的供热方式有两种: 间接传热——多管等温型反应器; 直接传热—— 绝热型反应器。
2015年11月
1
主要内容
4.1 概述 4.2 乙苯催化脱氢的化学过程 4.3 乙苯催化脱氢合成苯乙烯
2
4.1 概述
脱氢反应是加氢反应的逆反应。 反应类型: 1.直链烃的脱氢 C4H8→C4H6+H2 2.芳香烃的脱氢
3
3.直链烃的脱氢环化或芳构化,环烷 烃的脱氢
4.醇类的脱氢
4
4.2 乙苯催化脱氢的化学过程
6
2.温度T对Kp的影响
d ln Kp H 反 0 2 dT RT
H反 0,T Kp
26000 1.293 102 4.695 106 2 0.248 109 3 R ln Kp 8.858lnT T T T 28.05 T 2 6 12
27
⑵在动力学上的竞争 P172
②、③——平行副反应; ④、⑤——连串副反应。
28
乙苯脱氢主副反应的动力学参数T=607℃ 反应 ① ② ③ ④ ⑤
k mol/kg· atm· hr 23.0 15.5 15 E cal/mol
658 2640
29 46.1 48.9 60.5 38.8 4.11
C6H5C2H5(气)+ H2→ C6H5 CH3 (气)+ CH4
0 H298 54.4kJ / mol
C6H5C2H5(气)+ H2→ C6H6 (气)+ CH3CH3
H
0 298
31.5kJ / mol
副反应1为吸热反应(Kp1) 副反应2(Kp2)、3为放热反应。
比较Kp主、Kp1、Kp2见图4-5 P169
④抗结焦性好和容易再生 ——不易在 催化剂表面迅速发生焦沉积,结焦后 易于再生,不致引起不利的变化。
19
⑵乙苯脱氢催化剂的类别 P175
主要有两类:
ZnO系催化剂,国外如西德,IG公司用。
Fe2O3系催化剂,国内用此催化剂。 乙苯脱氢关键在于催化剂的活性 及其选择性。
20
Fe2O3系催化剂,活性组分Fe2O3 见表4-4 一些典型氧化铁系催化剂 组成P171
16
4.2.3 乙苯脱氢的动力学分析
脱氢反应不仅在热力学上推动力 甚小,而其反应速度也很慢,只有在 高温条件下,才具有一定的反应速度。 要解决此问题,关键在于: 使热力学 上处于不利地位的脱氢反应,能在动 力学上占绝对的优势,这就 必须采用选择性良好的催化剂。
17
1.乙苯脱氢催化剂 ⑴脱氢催化剂的基本要求:P170
因乙苯脱氢时副反应的竞争能力 较小,催化剂表面结焦速度较慢,故 转化率可控制较高,从表中可知,当 转化率控制在80%以上,选择性仍可 达90%以上。 脱氢温度一般控制在600~630℃。
36
2.操作压力
P174
由于受到热力学因素的限制, 乙苯脱氢反应必须在有稀释剂存在 下进行,以降低乙苯的分压,相应 地降低操作压力和减少压力降对脱 氢反应也是有利的。
14
(T=600℃)
EB→ST Kp主=0.22
EB→B EB→T Kp1=2.0 Kp2=4.2×103
从热力学上分 析,平行副反应 比主反应有利。
15
2.连串副反应 P169
主要是产物苯乙烯的聚合生成焦 油和焦以及加氢裂解。
聚合副反应的发生,不仅使反应 的选择性下降,且使催化剂表面结 焦而活性下降。
1.在反应初期(即开始时) 主反应与平行副反应之间竞争。 从上数据可知,当用了催化剂后,乙苯 脱氢生成苯乙烯的主反应活化能降低了, 且比乙苯裂解生成苯及水蒸气转化生成甲 苯的副反应活化能低,主反应的反应速度 常数大大提高了,改善了动力学因素,使 得反应有可能主要向脱氢方向进行。
即:E1<E2<E3;
T(k) 600
800
900
1000 2.0 0.81
Kp 9.65×10-5 4.71×10-2 3.75×10-1 X 0.01 0.21 0.53
T↑→Kp↑→x↑ T>800K ,乙苯脱氢生产苯乙烯,工业化 7 才有意义。
8
3.压力P对KN有影响
P Kp K N ( ) ni
一定温度下,Kp=常数 P↓or∑ni↑→KN↑→x↑ 降低压力或总摩尔数增加,有利 于反应平衡向生成产物的方向进行。 实际生产上采用加稀释剂的办法来 降低各组分的分压。
10
4.稀释剂对KN的影响
常用稀释剂是水蒸汽。
水蒸气具有许多优点:P167
•易与产物分离; •热容量大; •不仅提高了脱氢反应的平衡转化 率,而且有利于消除催化剂表面上 沉积的焦。
11
在选用水 蒸气用量比时, 必须作技术经 济指标总的衡 量。 水蒸汽用 量控制在 1:6~9(mol)
P168
12
9
表4-3 压力对乙苯脱氢反应平衡转化率的影响
转化率 温度℃ 压力 10.1kPa 390 455 505 压力 101.3kPa 465 75 △t
10
30 50
565
620 675 780
110
115 110 150
70
90
565
630
结论:压力从101.3kPa降至10.1kPa,所需的温度 差随转化率的提高而增大,相差在100℃以上。
Fe2O3系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 择性。
各组分作用见P171。 起催化作用的可能是Fe3O4
21
⑶Fe2O3催化剂的颗粒度 P173
采用小颗粒催化剂不仅可提高脱氢 反应速度,也有利于提高选择性。
这可能是在新鲜催化剂上主反应 的速度受到内扩散限制,而副产物 的生成速度受内扩散的影响较小。
见图4-6、4-7 P173
工业上均在略高于常压下操作, 系统的压力降应尽可能小。
37
3.水蒸汽和烃的用量比
P175
前面已作讨论,水蒸气作用有:
( 1 )降低烃的分压,改善化学平衡, 使能达到较高的平衡转化率; ( 2 )通过与催化剂表面的焦发生水 煤气反应达到清焦作用; (3)提供反应所需热量。
38
用量比过大,能耗增加,废水 量增加。
50
有多段式绝热 反应器,也有单 段式绝热反应器。
①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能 有选择地加快脱氢反应速度。
②热稳定性好——能耐较高的操作 温度。
18
③化学稳定性好及足够的机械强度—— 由于脱氢反应产物中有氢存在,要求所 采用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能耐受还原气 氛,不致被还原到金属态。并要求催化 剂在大量水蒸气存在下长期操作不致于 崩解,能保持足够强度。
4.2.2 主要副反应
1.主反应与平行副反应在热力学上的竞争
主反应(吸热反应): C6H5C2H5(气)→ C6H5 C2H3 (气)+ H2
0 H 298 1副反应:
1
2 3
C6H5C2H5(气)→ C6H6(气)+ C2H4
0 H 298 105kJ / mol
40
表4-7 乙苯液空速的影响(P175)
乙苯液空速 (LHSV)h-1 乙苯/水蒸气 (体积比)
1
0.6
1/1.3
1/1.3
反应温度,℃ 转化率,% 选择性,% 转化率,% 选择性,% 580 53.0 94.3 59.8 93.6 600 62.0 93.5 72.1 92.4 620 72.5 92.0 81.4 89.3 640 87.0 89.4 87.1 84.8
其用量比与所采用的脱氢反应器 型式有关。 等温多管反应器脱氢比绝热式反 应器脱氢所需水蒸汽量要少一半左 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