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们是这样开展教研活动的(教研组活动开展记录)

我们是这样开展教研活动的(教研组活动开展记录)

我们是这样开展教研活动的——教研组活动开展的点滴摘要:在一个新的幼儿园,新教师伴随着新的教研组长,教研活动如何开展,如何根据新的要求更好的进行教研活动,本文主要是我作为一名新的教研组长,如何与我的组员更好的开展教研活动为牵引,“畅谈、分享、合作、反思”的形式,让教研活动更顺利的开展。

环境成就了我们的教研活动在去年的九月,我成为了一名教研组长,这个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教研组长,在我看来是一个引领教师们研究成长的领路人,作为一个教龄只有7年的非专业的幼儿园教师,我有些犹豫、胆怯。

而我的组员们,都是3年以内教龄的新教师,对于大班的所有内容都没有接触过,对于这一年的工作,她们也处在茫然期……再困难,我们也要开展工作,对于我们这群年轻人来说,没有不敢做的。

于是,这样的环境让我们组合成了一个团体,由于大家都没有经验,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于是,“畅谈、分享、合作、反思”成为了我们教研的主要形式。

畅谈——让每个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大家都没有经验,或许是弱势,但是,年轻人能闯、爱挑战的性格是我们的优势。

于是,我们的教研活动中自由的畅谈成了最热烈的环节。

只要是有关教研组的活动,我们都采用畅谈的形式,让大家来讨论我们的活动,这还包括我们的教研计划。

大家都觉得教研计划应该是教研组长来制定的,可是对于我这样一个教研组长,要一个人定一份教研计划那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思路也是比较狭隘的,于是我现在教研组长会议上了解我们教研计划可以制定的方向,在将方向告知各位组员,做相关准备后,我们第一次教研活动开始了……在教研组活动时,我将自己的框架和困惑都与组员们沟通了,我们的畅谈开始了。

对于组员们而言,准备也是理论性的,大家都没有什么把握,但是当话匣子打开了,效果就是不可估量的。

张玲将她在外面看到的活动告诉我们,比如她觉得在我们的交往能力培养时可以有混班的活动,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区域,让孩子们带着不同的标志进行游戏,观察孩子在游戏时的交往能力和适应新朋友的能力。

在探讨整理能力的培养时,徐华霞老师觉得可以将区域的整理和幼儿用品的整理相结合,而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整理自己的一份物品没有条件,于是朱斐老师觉得可以用废旧的盒子做成每个孩子的整理箱,让孩子自己做标记,这样自己的物品可以给与孩子展示并进行评比,谁的抽屉更整齐,如何让我们的抽屉变得整体。

在模拟小学课堂中,王璐老师马上拿出了自己的资源,妈妈小学的教案,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的教案进行调整,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升入小学前对小学的课堂有一定的了解。

当然,沙金燕老师的概括能力和提升能力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别人的建议后总能有沙老师的一句总结与提升,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说。

看,我们的教研活动不是组长一个人的战场,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完成的。

许多问题是一个人如何想也想不通的,许多创意是在语言碰撞中迸发的,通过这样一次你一言我一语的教研活动,让我充分了解到了,原来无压力的畅谈可以寻找到许多的智慧点,在大家的畅谈中,我们的第一次教研活动顺利结束。

当我在教研组长会议上说出我们的计划时,我看到了园领导眼睛里的肯定。

让我们对于这样的教研活动有了更多的信心。

分享——让教研活动更精彩在我们这样一个团体,虽然大家都没有经验,但是大家也没有心机。

我们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所看、所有,而并非藏着、掖着,生怕别人知道了我的想法。

大家都把自己作为我们团体的一员,以团体利益为先。

家长沙龙活动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契机。

每个教研组都要开展一个家长沙龙活动,可是家长沙龙的形式只有这样老套,家长准备好了稿子来和我们说,而教师也准备好了相关资料,整个活动比较沉闷,我们都觉得不太适合我们这样一个团体。

于是我们开始重新设计这样一个家长沙龙。

大家开始各抒己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查到的形式分享交流。

张玲觉得应该首先改变沙龙的场地,在会议室这样一个比较严肃的地方,没有办法开展一次活泼、活跃的家长沙龙活动,我们是否能找一个宽松的地方,让家长们和教师们都有一个轻松的环境,这样,给了大家沙龙一个很好的前提。

徐华霞老师将自己看到的家长沙龙活动的形式与我们分享,可以请是小学老师的家长来座谈,这样,我们能得到很多的建议,家长们也会比较感兴趣。

而我却觉得,我可以利用自己去年毕业的家长资源,让家长来做嘉宾,这样,我们的实践知识有了支持者,对于家长们的困惑也能够很好的解决。

而王璐老师的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这样,我们就有了资源。

沙金燕老师觉得,我们可以在邀请家长方面做一个新的尝试。

让家长自愿报名,这样家长们并不是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来参加这样一次活动的,而是发自内心的,那这样活动的开展就能够更好了。

看,一次教研组的活动,在我们这个团体的分享智慧中,有了新的突破。

活动开展下来,效果是非常的好,家长们都觉得这样的活动非常有必要,在活动的过程中,家长们也能畅所欲言,于我们请来的嘉宾之间也有很好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把我们的沙龙活动推向了高潮。

合作——让教研活动事半功倍有了好的教研气氛,有了好的教研计划,实施在整个教研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团体,如何更好的实施我们的整个活动,我们想到了分工合作。

在大家都同意了活动计划和方案后,实施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团体而言也是有困难的。

在第一次的活动方案实施时,各自做了自己认为要做的,可是到了最后却是有的重复做,有的漏做,场面比较混乱。

于是在商讨中我们决定以教师各自的优势来分工合作,各自将自己的一部分做到最好,然后在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活动。

就如这次的六一节活动,我们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已经将大概的流程做了一个顺序,之后的方案制定、主持稿的撰写、主持人的训练、场地的布置、音响的设置以及现场的调度都需要人去花心思。

于是大家开始以自己的擅长来领任务,结对商量完成任务。

于是沙金燕作为科研负责人觉得自己的撰写能力比较强,她自告奋勇的选择了挑战主持稿的撰写,徐华霞老师对于PPT的制作有自己的特色,于是她自己认领了场地布置与音响的设置,大家一致推荐有我来认领主持人的训练……所有的工作都被每个人认领了,但是也不代表只做自己的事情了,别人的就不用管了,我们还要在自己的准备过程中不断的沟通,使得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对于我们来说,如何分工合作,让活动变得更顺利更精彩。

除了在大活动中大家任务分工的合作外,对于我们教研组来说研课是比较重要的方面,那么在上课、听课、评课中我们也同样运用了这样一个方法。

对于新教师来说,设计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时比较难的。

那么面对如今我们在不停研课的过程中,我们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

我们教研组是这样开展的,大家其实在教学方面都不是很成熟,于是我们分组分工合作。

虽然说现在我们都说是全科型的幼儿园教师,可是面对我们这些非专业的新教师,总要有一个自己擅长的方面,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做相关的研究才能是老师在这个方面有更进一步的进步。

就这样,在研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分两组进行,语言活动一组和数活动一组,在数活动中,有我来主持,在语言组中由我们专业毕业的徐老师主持,有两个主心骨在,研也会更有效一些。

当然,我们也不是两组互不相连的,首先分组,分别有两位老师在同学科的教师前说课,然后在同组教师讨论后再教研组研讨,这样大家都能够分享到活动的过程,也节省了一定的教研时间,让教研活动更有效率。

反思——让教研活动更有层次我们不仅在教研活动中分享大家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对于已经进行的活动,我们也会进行反思,我们也分享我们的反思,让大家在倾听,思考中总结别人的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年轻的团队来说,活动设计、进行是很重要的,可是对于我们来说能够对于自己经历的进行反思才是最重要的,能够自己反思自己的问题,能够在别人的工作中得出方法是对于自己一个很好的提高。

就如我们的特色活动,特色活动是对于我们来说比较难的一个活动,由我们专业毕业的新教师徐华霞老师主要负责带领,徐老师要在每个月公开展示一个特色集体教学活动。

我们会在每次的集体教学前大家一起出主意,分享自己的智慧,并让徐老师选择合适的运用。

当然在活动实施中我们会用录像的形式进行记录,在下一次的教研活动中集体观看,有徐老师发表自己的教学反思,我们所有的组员进行观看后的反思,对于自己在设计时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我的这样一个提议在这样的活动活动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运用?在分享了反思后,我们会集体重新制定活动计划,再由另外一位教师进行再次的尝试,再次的反思分享,找到最好的方法,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

对于集体活动的设计是这样,对于我们教研组设计的大活动这是这样,就如去年我们大班组设计的“119安全月”活动,在活动后,我们进行了反思分享。

去年的这个活动时,我们的情况特殊,两个孕妇在我们教研组中,大家已经非常注重照顾教师,在活动的分配时也有着这样的考虑,可是在活动中出现了明显人手不够的现象。

于是我们在反思,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有的教师就想到了集中人力的方法,也有的教师提出了可以把我们的保育员老师也利用起来!是呀,这样一个想法引起了我们的共鸣!虽然我们总是说三位一体,一个班级有三个老师,可是当教研组这样的大活动时,我们却把她们忘在了脑后,我们可以把流程介绍给生活老师,给予她们适当的布置任务,把能集中的资源全部集中,并安排必要的任务给不同的人,或者可以在教研时提醒各班的教师,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跟生活老师说,并把整个活动串联好。

之后的活动中我们就有了这样的思路,在刚结束的混班合作游戏中,我们就集合了保育员老师一起开展活动,更有效的开展教研组大活动。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新的教研组,新的组长加上年轻的教师们,一个人的力量是完全不能很好的支撑起这样一个组,我们大家都是教研组的主人,没有引领,只有合作,在合作中探索、反思,是每个教师都有经验的积累,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历练,对于我们这样的组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我们教研组已经成立一年了,在这个一年中,我们的成长大家有目共睹,在“畅谈、分享、合作、反思”中,我相信我们会成长的更快,更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