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部分名师课件 ppt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部分名师课件 ppt

英法七年战争
结果 西班牙失败丧失海上实力,英国 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 殖民地,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 权 英国夺取了大片法国的殖民地, 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18C中期,日不落帝国)
Hale Waihona Puke 备注由《航海条 例》引起
二、17世纪——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具体考点梳理】
(2)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一、公元14世纪——16世纪 萌芽阶段
【具体考点梳理】
(2)新航路的开辟(1487、1492、1498、1519年) ①新航路的开辟
a、原因: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传播天主教 b、过程:
航海家 迪亚士 哥伦布
国籍 时间 葡萄牙 1492 意大利 1492
资助国 葡萄牙 西班牙
到达地点 发现好望角 发现新大陆
【概念阐释】近代史与近代化
3、按近代化经营模式,资本主义发展一般可分为自由竞 争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两个阶段。在此之前的内 容,很显然应该属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
【概念阐释】 世界近代史的构成
1、 整体时间:公元14世纪萌芽、复兴——1917年十月革命。
2、具体阶段: (1)公元14世纪——16世纪
【具体考点梳理】
(1)启蒙运动(17-18世纪) ②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启蒙运动则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 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 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更为彻 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史论共享)
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一、公元14世纪——16世纪 萌芽阶段
【具体考点梳理】
(1)文艺复兴(14-16世纪)和宗教改革(1517年) ①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
人物
主要作品
特点
但丁
《神曲》 分三部分,率先对教会的丑 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薄伽丘 彼特拉克
《十日谈》 《歌集》
10天100个故事,抨击封建 道德,宣传人类平等,主张 发展个性。
一、公元14世纪——16世纪 萌芽阶段
【经典题示例】
(2007年山东)10.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
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
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
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来管他。”该材
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是理性(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 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 和平等;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构建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
二、17世纪——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具体考点梳理】
(1)启蒙运动(17-18世纪)
③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 A、破除了人民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B、人的权利得到进一步的尊重: C、自由和平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 D、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动员: E、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英属北美〉 F、对亚洲国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和中国〉
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 融,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 (2)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贸易数量和种类增加,世界市 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始了殖民扩张。 (5)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
一、公元14世纪——16世纪 萌芽阶段
达伽马 葡萄牙 1497--1498 葡萄牙 到达印度 麦哲伦 葡萄牙 1519--1522 西班牙 完成环球航行
一、公元14世纪——16世纪 萌芽阶段
新航路的开辟图
美洲
印度
麦哲伦海峡
好望角
【具体考点梳理】
(2)新航路的开辟(1487、1492、1498、1519年) ②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
一、公元14世纪——16世纪 萌芽阶段
【经典题示例】
27.(16分) (1)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2)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 进一步禁锢了思想。 (3)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 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4)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 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 了一大批思想家。
第一阶段
时间:公元14世纪——16世纪 萌芽阶段
核心内容:人的解放,世界的解放
【阶段考点纲要】
(1)文艺复兴(14-16世纪)和宗教改革(1517年)
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 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新航路的开辟(1487、1492、1498、1519年)
二、17世纪——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具体考点梳理】
(3)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的制定、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
特点;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美国共和制与英国 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二、17世纪——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具体考点梳理】
【具体考点梳理】
(2)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①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二、17世纪——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具体考点梳理】 (2)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①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国别 荷兰 英国
扩张方式
扩张简况
北美
亚洲
组建商业垄断 公司,垄断航 海
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所作的贡献;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 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5)华盛顿、拿破仑和牛顿
二、17世纪——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具体考点梳理】 (1)启蒙运动(17-18世纪)
①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
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的法律不 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一、公元14世纪——16世纪 萌芽阶段
【经典题示例】
27.(16分) 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
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 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 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 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是资本主义贪婪性的早期表现之一。 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 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 扩张与殖民掠夺基础之上的。(史论共享)
二、17世纪——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经典题示例】
(经济)
3.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政治)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思想与政治)
5.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
(文化:科技)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化:文学艺术)
【概念阐释】世界近代史选考内容:一级考点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俄国农奴制改革 2、明治维新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华盛顿和拿破仑 2、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 3、杰出的科学家:牛顿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2分)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 分)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4分)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 有什么共同之处?(4 分)
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3)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689年、1787年)
《权利法案》的制定、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 异同。
(4)经典力学(17世纪初、1687年)
(2007年广东)18.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 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 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 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 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卢梭: 倡导“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论”;人类不平等 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伏尔泰: 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提倡天赋人权;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康德: 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人权;言论自由是人类 一切进步的必要条件;法律应该保护个人的权利,但是 对自由和平等又作了许多限制。 二、17世纪—— 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集体备课:世界近代史部分
理解 落实 增效
【概念阐释】近代史与近代化
1、近代史:以社会形态演变为依据划分历史阶段的传统方法, 一般分为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近代史是指:公元 14世纪——1917年,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 统治的历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