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高中毕业生,2年制)机电工程系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适用于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2年)一、指导思想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本行业造就全面的高级技能人才。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体,按照职业领域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重视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足进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使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并能适应未来产业调试、技术升级带来的变化。
3.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实现学习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准确对接,合理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彻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
4.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程中强调任务导向、情景导向,加强知识与技能的一体化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维修电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能力,从事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的中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冲诚信、守纪律,自觉遵守公共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团队协作精神。
2. 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专业能力具备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与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操作控制、技术改造的能力;具备一般机械加工的操作能力、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和简单机电设备改装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查阅各种工具手册,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能力;本专业毕业时,可获得高级技工学校毕业证书,经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高级机修钳工证书或高级维修电工证书。
4. 身心健康使学生了解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周数分配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总周数156周,其中理论与实践教学80周,入学、毕业教育各1周,军训2周,考试8周,公益劳动和机动10周,顶岗实习18周,假期36周。
四、教学计划表注:1、学制3年,在校2年,第4学期鉴定。
2、红色的为鉴定复习课。
五、主要课程设置与要求1. 德育本课程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思想品德、经济政治常识、职业道德的教学和学习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楷模,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人生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第二阶段:通过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数学,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2. 体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拼搏进取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就业指导熟悉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就业形势,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正确认识自身的综合能力,明确就业方向与目标。
4. 语文本课程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巩固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按照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和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须的语文基本能力。
第二阶段:通过听、说、写一步增强学生驾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数学本课程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分别通过学习专业课所必需的数、式与方程,集合与函数,解析几何,微积分,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坐标变换,空间图形等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电工基础掌握普通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相互关系,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及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基本单相、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电与磁的关系及磁路的分析方法;了解动态电路过渡过程的特点。
7. 电子技术基础掌握半导体元件的基本知识,学会其识别和测试方法;掌握常用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其简单计算;掌握电子基本操作技能,能完成单元电路的装配、调试和简单故障的检修;能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表。
掌握数字逻辑基本知识常用数字电路的原理语与功能,具备分析、设计、组装和测试数字电路的能力;了解数字电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掌握常用数字电路芯片的使用、检测方法;能运用EWB软件对常用数字电路进行分析、设计和仿真;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原理和编程方法,能建立简单数字电路系统。
8. 机械与电气识图熟悉有关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知识;掌握视图和轴测图的投影原理,掌握三视图的画图与看图方法;熟悉机件的表达方法,能看懂标准件与常用件的视图,能识读一般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掌握一般电气图的绘制方法;能用计算机绘制简单图样。
9. 电机与变压器了解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特征和维护保养,掌握其拆装、检测、使用、故障处理、绕组重绕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同步电动机和直流机的拆装、使用、维修、检测和故障处理方法,掌握同步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的使用与维护技能;了解特种机电的构造、原理、使用和维护方法,具有查阅电机有关资料和手册的能力。
掌握小型变压器的种类、结构、原理、特性和一般使用、维修方法,掌握小型电相变压器的设计与绕制技术;了解电力变压器的结构,掌握其使用、检测和故障维修方法;了解特殊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其使用和维护方法。
10. 电工仪表与测量了解电工仪表与测量在电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发展概况,熟悉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维护及保养知识,掌握合理电工仪器仪表的方法,会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测量电量及电路参数,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
11. 可编程控制掌握PLC的安装(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常用指令、梯形图和状态转移图的编写掌握PLC 的安装、接线和调试方法,能熟练运用编程软件编程;能运用PLC技术改造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
12. 微机应用基础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悉Windows XP 操作系统、Word、 Excel 、PowerPoint和Access 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简单操作方法。
具备继续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13. 企业供电运行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能看懂一次系统图,掌握常用高、低压电气设备的作用及类形,掌握电力线路的选择及计算方法;了解工厂配电系统二次回路的构成,掌握变电所控制、信号、绝缘监察装置的作用及工作原理;了解电气安全、防雷及接地保护装置;掌握电工常用安全用具及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工厂常用灯具的类型及选择和布置方法。
14. 电力拖动基本控制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符号、选用、安装及检测与维修方法;熟悉绘制、识读电气控制线路图的原则;掌握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安装、调试与维修方法;掌握电动机的选择、控制和保护方法;了解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5. 钳工技能训练(1)课程的内容和性质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工艺理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钳工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钳工基本技能知识与技能训练,钻床与夹具知识,常用精密量具和量仪,装配工艺规程和装配技能训练。
(2)本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初级钳工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①了解钳工的常用设备,熟悉其使用、维护和调整的方法。
②熟悉钳工常用量具的结构,能对一般工件进行正确测量。
③掌握钳工基本技能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⑤掌握中等复杂工件(工具)制作的技能。
⑥掌握部件、机构及整台设备的装配工艺知识与装配操作技能。
⑦熟悉钳工安全、文明操作要求。
16. 电工技能训练(1)课程的内容和性质本课程是以专业工艺理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电工基本技能知识与技能训练,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与维护,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维修,电力拖动控制和机床控制电路,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及安全用电、PLC及变频技术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中级维修电工应具备的专业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①熟悉安全用电知识,以及电工常用工具和电工材料基本知识。
②掌握电工基本操作工艺,技能。
③熟练掌握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与维护。
④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维修。
⑤掌握电力拖动控制和机床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
⑥熟悉室内配线与电气照明及对动力线路进行安装与维修。
⑦掌握典型电系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六、编写依据本专业教学计划的编写,参照了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机电维修专业的相关教学计划及《国家职业标准》中维修电工中级工培训要求,同时参照了机械工业部制定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
机电工程系2011年7月20日电工基础教学大纲(124学时)一、说明1. 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知识,分析计算电路和磁路的定律与方法,单相、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特点及计算分析方法,电磁感应与磁路的分析与应用,动态电路过渡过程的分析方法。
2. 课程的任务和目标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电工类专业所必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的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会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基本理论;②学会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③会说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作用;④了解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⑤学会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2)能力目标①具有分析电路一般问题的能力和电路的基本操作技能;②具有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③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应用电路理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④初步具有学习和应用电工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⑤习得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