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范本
最新版课程设计工作自我总结
在开学的第一周,我参加了院里组织的数据库课程设计, 这项任务是分组分工完成的,我们组有五名成员, 分别是我们班学号的后五位同学, 很荣幸地我被推荐为我们组的组长, 在组长的“英明”指导下, 全体组员团结奋斗,使得任务完成地比我们预期的要稍早一些, 也比预期要漂亮一些, 这一点我们都感到很高兴也很自豪。
王婆卖瓜时间过了,言归正传吧。
凡是都要有个总结, 以下便是我在这个课程设计中的一点心得。
首先我分析一下我们组任务顺利完成的成功之处并总结一些经验, 供以后反省参考用。
凡事预则备, 不预则废。
这是我的座右铭, 也是我深有感悟的几句古语之一。
在这个项目的开始阶段, 老师便让我们做了个进度安排表, 我很好的利用了这次机会, 花了较多心思作出了一个很详细的进度安排表, 之后我们组任务的完成也是严格按照这个进度表进行的。
当然我后来去了解了一下别的组的情况, 有些组的进度安排表没我们组做完善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这一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到底还没什么概念。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一个是基础太差不能理解老师安排的任务(当然这种人比较少), 一种是缺乏交流, 这个交流包括组内的交流,也包括组间的,更包括与老师之间的,这也就引出了我的第二个心得。
多交流, 这是我这次项目的第二个心得。
对于这种分工完成的项目组员之间的交流是极其必要的。
如果组员之间不能很好的沟通,
不仅会做很多无用功,而且也会做很多重复的工作。
组员之间很好点, 我们每天都会在qq上或者见面相互交流,并及时修改进度安排表;除此之外,我们还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或者共同解决问题, 比如说这次的概念模型的设计,我们组负责设计概念数据模型的同学(赵##)和负责数据需求分析的同学(左##)就经常沟通(因为两者的任务联系比较紧密), 共同解决问题, 才会做出令我们组员都比较满意的数据概念模型和漂亮的数据需求分析文档;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也常会去与老师沟通, 老师也在关键的设计地方也给了很多很多的宝贵意见。
当然不得不作出检讨的地方是组长这次与老师交流的比较少, 反而不及组员, 希望在接下来的项目中能有所改观, 起好带头作用。
我同样也有观察别的组完成情况, 发现有些组出现了组长包干或者组长与个别组员的包干的现象, 我觉得导致出现这种可怕现象的主要责任在于组长, 组长的任务不仅仅参与部分任务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分配任务并协调组间关系,是沟通交流的一根主要管道。
通俗的讲就是组长上要联系老师, 中要与他组交流, 下要与组员积极沟通, 我觉得这也是组长这个角色的设置的必要所在吧。
我真心地希望在我们下一个创新课程j2ee 的训练中我们班不要再出现这种现象, 每个人都有平等得到锻炼的机会, 组长不认真分配任务不积极与组员沟通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组员得到锻炼的机会, 而更可悲的是很多组员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多主动, 这一点原本和上一点多交流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我把它专门列出来也是为了体现他的重要性。
多主动一方面是说要主动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
有很多同学比较好学, 总是不停的在与别人沟
通交流, 看似很积极, 但是仔细分析他提出的那些问题着实汗涔涔, 有些问题近似牢骚话类, 稍微开动点脑筋就能解决的, 但其总不会先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后再提出个经过大脑过滤的问题, 说白了就是凡事都没有个自己稍微成熟的看法。
关于这一点我曾经就一度犯过, 现在回想起那段岁月着实还是对有些同学的耐心感动到热泪盈眶。
直到有一天张老师找我谈了一次我才幡然醒悟到,之后便有了教大的长进, 至少变得比较会提问题了。
当然我觉得这一点还是值得给与一定程度的肯定的, 至少他肯学, 比起那种喜欢“搭顺风车”的同学强多了。
我上面提到的而关于组长的剥夺组员锻炼权利的问题想必要是被有些组长看了会大有意见, 组长会说:“你以为我喜欢一个人全干啊, 还不是被逼的”。
出现这种情况也于他们组喜欢“搭便车”的人太多了有关系,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了这个组组员和组长团队意识的极度缺乏。
又扯远了, 总之喜欢“搭车”的那部分同学可要提高警惕了, 眼看过一年就要出去实习了, 还不抓紧时间主动学点东西, 还不停的让组长剥削你得到锻炼的机会, 以后在这条路上怎么混得下去啊?
以上很简单的三点让我们组在这次设计之中顺利完成了任务, 下面谈谈我们组在这次任务中做的不足的地方吧。
首先得从组长自身谈起, 刚有说到组长与老师交流较少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组长一直以来的老毛病了, 就是基础不扎实, 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很多考完就忘的干干净净, 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又返工去补
习部分数据库的知识,而且我们的组员大部分也这样, 甚至班里有很多同学也是这样的。
所以以后对于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定要牢牢把握, 绝不能追求过一门算一门。
不过话说回来,组长这次返工还是较有成效, 很快的理解了设计任务,并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了详细的进度安排表, 需要被鼓励一下呵呵。
第三点就是组长对问题的解决程度缺乏完美的追求, 说通俗一点就是不求甚解, 其实在我们的设计模型中, 有一些地方还可以做调整的, 数据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将会进一步提升,如果我带领组员朝这个方向再多努力一点,水平就不仅仅提高几个档次了, 但是组长鼓励组员去解决了一部分, 且在一些地方确实做了修改。
其次说说组员,这几位组员中有两位与组长合作过一次, 默契还不错,在这次的任务的完成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他们是周#和左##,分别担任功能需求说明书的编写和数据需求分析说明书的编写, 曾在第一次小组会议就表示一定要交出令组长非常满意的作品, 而且事实的确是这样,都完成的很出色。
而其余两位同学相对主动性就差了点, 总是要组长不停的花心思督促能勉强完成任务,令组长很是头疼, 但总的来说还是很配合,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组内组员水平出现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