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概论(1)
水利工程概论(1)
2020/11/22
水利工程概论(1)
课程性质及要求
➢本课程重点讲述水利工程的基本特点、作 用、类型、构造和布置方式,并尽量反映 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新技 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应用新进展和最新 的水利工程建设成就 。
➢平时作业3次,综合测试2次,考试形式, 方式为开卷。
利建设的概念
水利工程概论(1)
1.1.1水资源含义
• 广义:自然界所有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等 各种形式存在的天然水
• 狭义:当前可被利用或可能被利用,且有 一定的数量和可用质量,并某一地区能够 长期满足某种用途的并可循环再生的水
水利工程概论(1)
1.1.2水资源的特性
• (1)循环性 • (2)有限性 • (3)分布的不均匀性 • (4)水的利、害双重性 • (5) 利用的多样性 • (6)不可替代性
1.3.3现代水利工程发展理念
• 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
• 资源水利就是从宏观上、战略上实现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从水资 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 保护等六个方面系统分析综合考虑,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利工程概论(1)
1.3.4现代水利工程经验
• 1.大水库、大水电站和高坝工程增多 • 2.新坝型、新材料的研究不断有成果出现。
水利工程概论(1)
1.1.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 1.水资源相对缺乏 •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 3.水资源的分布与耕地人口的布局严重失调 • 4.水质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
水利工程概论(1)
1.2我国水利工程概况
• 对河流的天然径流进行控制和调节,合理 利用和调配水资源,为防止洪水泛滥成灾, 扩大灌溉面积,充分利用水能发电而采用 的各种工程,成为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概论(1)
2.3.3构造运动
• 地壳在地球内部动力地质作用下不断地运 动、发展和变化,称为地壳运动,也叫构 造运动。地壳运动改变了地壳上岩层的原 始形态而形成的地壳构造称为地质构造。
• 地壳运动分为上下运动和水平运动。垂直 运动使地壳上拱下拗,引起海陆变迁;水 平运动产生褶皱和断裂。
水利工程概论(1)
水利工程概论(1)
2.2.6径流的特征值
1.径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 叫流量,单位为m2/s。
2.径流总量W。某一时段T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 量称为该时段的径流总量,单位为m3、万m3 。同 一时段T内径流总量W与时段平均流量Q之间的关 系:W=QT
径流深度R。计算时段的径流总量平均铺在流域面 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称为该时段的径流深度。
水利工程概论(1)
2.3.2地质构造
基本概念: ➢1.岩层:被两个平行或近似平行的界面所限制,
由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
➢2.层面:岩石的上下界面 ➢3.地层: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一套岩层
(包括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
➢4.构造:地层在遭受个各种应力作用后所留下的
变形和破坏痕迹。其中,变形所留下的痕迹被称 为褶皱,破坏所留下的痕迹被称为断裂。
2.2.4河川径流
河川径流:指降水到达流域表面,经地面和地下注入河
槽,并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的水流。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 (1)产流阶段
扣除土壤下渗、植物截留、洼地填蓄的水量,余者流入河 槽,成为地面径流。地面径流、表层流和浅层地下径流是 本次降水的总径流,称径流量或产流量。 (2)汇流阶段 降雨产生的径流,通过河网有上游到下游,从支流到干流, 最后全部从流域出口断面流出,叫河网汇流。 实际降雨、蒸发、下渗和汇流等各种现象总是交织在一起, 相互联系。
物理性质,水在运动、静止时的基本规律。 2.学习工程水文学知识,了解水文循环的过
程,河川、流域的概念,熟悉降水与河川 径流的形成过程,掌握径流的特征值及洪 峰频率的概念。 3.学习工程地质基础知识,了解岩石及其工 程地质性质,理解地质构造、岩石的风化、 地下水、岩溶的基本规律,掌握水利水电 的基本地质问题。
水利工程概论(1)
2.2水文学基础
2.2.1水文循环 水分的运动形式大致分三种
(1)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大气运动到大陆上空后, 在一定的条件下,水汽凝结并以降水形式降落地面,其中 有的雨水渗入地下,有的则沿江河流入大海,还有一部分 雨水由于蒸发重返大气。
(2)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又在海洋上空成云至雨,以降 水形式降落在海洋上。
水利工程概论(1)
2.3.1岩石的形成及工程地质性质
• 地质作用:能使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和
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如火山爆发、岩 浆活动、地壳运动、风化作用、搬运沉积和固结 成岩。
•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矿物是由具有一定 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化合物或自 然元素。根据岩石的成因分为岩浆岩、沉 积岩、变质岩三大类。主要研究岩石的物 理性质、力学性质和风化特征。
P﹥50%时
水利工程概论(1)
2.3工程地质基础
主要内容: 1.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包括岩石的矿物组成、结
构构造以及主要的物理学性质。
2.地质构造与地质特征 注意与水工建筑物密切相
关的断层、节理、破碎带及软弱夹层的力学特性和分布规 律
3.水流的地质作用 了解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水利工程
的影响
4.岩体结构的工程地质特性 5.岩体的稳定和渗漏问题
水利工程概论(1)
1.3现代水利进程
• 1.3.1新中国成立后的水利成就 (1)河道治理 例如:黄河、淮河、海河 (2)水库建设 例如:已建水库8.6万多座 (3)水利发电 (4)农田灌溉 灌溉面积由2.4万亩增加到7
亿多亩 (5)河道疏通 提高航运能力 (6)调水工程 例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
2.1.2液体的特征与主要物理性质
• 2.1.2.1液体的特征:
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无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难被压缩。
• 2.1.2.2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1)质量和密度
单位体积内液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密度。 (2)重量和容重
单位体积内液体所具有的重量称为液体的容重。 2.1.2.3静水压强及特征 (1)静水压力 水在静止状态时的压力叫静水压力。作用在整个受压面积
引碧入连
水利工程概论(1)
1.3.2现代水利发展问题
• 1.我国大江大河的防洪问题还没有根 本解决,提防和城市防洪标准还比较 低。
• 2.我国农业生产仍很大程度上受制于 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抗自然灾害能 力低。
• 3.水污染问题严重
• 4.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失衡。
• 5.水资源利用率低下
水利工程概论(1)
➢从考试内容的分布看,涵盖水利工程概论 的所有章节。当然有些章节的分数多一些, 有些章节的分数少一些,学习中应有所侧 重。
水利工程概论(1)
第一章 绪论
• 学习目标: 1.了解水资源含义和特点 2.熟悉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及变化特征 3.理解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 4.认识我国水利建设的成就并树立现代化水
上的压力,叫静水总压力,用P表示,,单位为N或KN.
水利工程概论(1)
2.1.2液体的特征与主要物理性质
• 2.1.3.1静水压强。 水压力常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静水总压 力的大小,叫静水压强。用p表示。 静水压强的特性: (1)静水内部任一各点方向的压强大小相 等。 (2)静水压强的方向垂直并指向受压面。 p=rh
水利工程概论(1)
2.2.7洪水的频率和重现期
• 重现期是指某一随机变量在很长时间内平均多少年出现 一次。
• 1.洪水或暴雨,重现期指在很长时期T年内,出现大于某 水文变量XP事件的平均重现间隔期。
P﹤50%时, • 2.枯水问题,重现期指在很长时期T年内,出现小于某水
文变量XP事件的平均重现间隔期。
威胁很大。
水利工程概论(1)
2.2.3降水
(3)降雨的特征值
➢ 降雨历时t:一次降雨所持续的总时间,叫降雨历 时,它也可以指某一固定时段,如1min、1h、 1d。
➢ 降雨量H:可以是一次降雨总历时的降雨量,也 可以是某一固定时段的降雨量。常用mm表示。
➢ 降雨强度i:单位时间的降雨量。
水利工程概论(1)
2.3.4褶皱构造
• 原始水平岩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一 系列高低起伏的波状弯曲,称为褶皱构造 有向斜和背斜两种基本形态。
• 在褶皱的中心位置,应力集中,裂隙发育, 岩层破碎,风化较深,渗透较强,不易在 此上建坝、闸、电站。
•背斜
水利工程概论(1)
2.3.5断裂构造和地震
水利工程概论(1)
岩石的分类
岩石
深成岩 如花岗岩、辉长岩、正长岩等 岩浆岩 浅成岩 如辉绿玢岩、正长斑岩、闪长玢岩
喷出岩 流纹岩、玄武岩、辉绿岩、安山岩 碎屑岩 砂岩、砾岩、角砾岩、粉沙岩 沉积岩 黏土岩 泥岩、页岩 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石灰岩、白云岩 接触变质岩 变质岩 动力变质岩 破碎岩、糜棱岩 区域变质岩
• (2)河系
由干流和其支流组成的水流系统统称为河系,又称水系或 河网。水系常用干流的名称来命名,如长江水系、黄河水 系。
• (3)流域
在一个水系的河流中,汇集了全部地面集水和地下集水的区 域,称为该河流的流域。
水系和流域是降水形成河川径流后输送到出 口断面的通道和场所。
水利工程概论(1)
2.2.3降水
水利工程概论(1)
2.1水利学基础
• 2.1.1水力学的应用 (1)水的作用力问题
如:水工建筑物承受的静水压力或动水压力,以及建 筑物中的渗透水压力
(2)建筑物的过水能力 (3)水流流态问题 (4)水流能量损失问题
水流的流动性和黏滞性,以及水流流态的改变和水流能量 的转变都将使水流的能量减少。
水利工程概论(1)
坡降雨,历时短,雨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