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优势比较
支架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有支架的出现,下面南通正道就详细为你介绍一下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优势比较。
一、材料分析比较
“地震力”是惯性力,混凝土结构质量大,惯性力大;钢结构质量小,惯性小。
所以在相同的地震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受到很大的力,钢结构受到的力小。
这是外因。
内因,钢结构材料强度高,耗能强,是延性材料,有屈服台阶,通过包络曲线来耗能。
而混凝土是脆性材料!
钢结构所用的是钢材最低是用Q235,大部分的钢结构材料用的都是Q345。
钢结构的阻尼比一般在0.01-0.02之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一般在0.03-0.08之间。
阻尼比小,在地震力作用下,变形大,因为钢结构韧性好,通过变形消耗地震能量,且容易恢复。
钢结构较为柔软主要通过弹塑性变形吸收能量,较混凝土而言脆断的可能性低得多,一般认为10层以下的钢结构建筑物基本不会发生倒塌事故。
二、结构设计计算方式分析
钢结构采用弹性理论设计的,其构件能够在地震小幅度变形后再恢复;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刚性理论设计的,不能变形,就不能吸收地震的能量。
跨度越大越实惠,可回收,环保符合绿色建筑理念
由于钢材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其次钢材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学的基本假定,因此,钢结构的抗震性能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好。
三、模型分析
两种结构在相同的荷载作用下,钢结构沿1、2、3轴的位移分别是0.00919mm、-0.00570 mm、-15746 mm。
钢筋混凝土沿1、2、3轴的位移分别是0.00909mm、-0.00909 mm、-0.15255mm。
从模型位移分析里看,加上钢结构震后快速恢复的特点,而混凝土结构属于刚性结构,变形后不可恢复原形,从而钢结构在抗震的方面要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四、综合分析
四、综合分析
从两种结构的材料分析和设计计算方式比较,模型分析比较,能很明确的知道钢结构建筑从抗震和结构稳定性来看,都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这也是欧美发达国家50%以上的建筑为钢结构建筑的原因。
这些年来支架没有收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还是支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需要对支架现阶段发现的各种由于各方面导致的不足,想办法来进行改进和优化,并且还要在本行业的基础上进行更新。
本文章来自于南通正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