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一版笔记(吴志宏版本)

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一版笔记(吴志宏版本)

第一篇教育管理学总论第一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第一节管理的意义和特性管理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管理:在组织中,有关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适当领导、组织和安排,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管理的要素:一组织。

二目标。

三资源。

四效率。

管理和行政很多情况,两者是交替使用的。

管理活动的意义1、管理是一个组织能够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条件,缺乏管理的组织不过是一盘散沙。

2、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最主要的手段。

3、通过有效管理能够提高众人的士气,这对维护组织生存至关重要。

4、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能使组织成员职责分明,减少扯皮和推诿。

管理活动的特性1、管理活动更多地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2、管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多方位的。

3、管理活动是一种过程。

4、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教育管理活动概述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1、现代教育已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事业2、为了协调教育的发展3、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资源4、为了服务于教育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比较共同点:教育管理活动也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教育管理的对象,同样是人、财、物、事、时间、空间等成分;教育管理也表现为一个过程,并有其专门的管理职能;其管理方式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等。

不同点(教育管理活动的特殊一面即特性):一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人们难以定论或把握,如教育目的、教学技能、学习态度、学术氛围等。

二教育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要受多种因素制约,这就导致教育管理的很多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到评判的标准。

三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所以教育管理活动常常会碰到伦理、道德、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四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

五对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比对其他管理工作的评价要复杂得多。

六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教育管理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元价值就是超越其他一切价值的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

个人元价值是生存,学术元价值是理性,管理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用。

教育管理:蓬勃发展的事业第三节教育管理学学科分析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学校组织的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门学科,教育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

教育管理学与相关学科领域政治学、社会学、哲学、行为科学、心理学、行政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1、教育管理学总论2、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3、教育政策和法律4、教育人员及教育对象的管理5、教育实务管理(上)(下)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育管理学的未来发展国际研究与本土研究并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信息革命将对教育管理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学科的分化趋势。

思考题1、管理活动的意义和特性是什么?2、如何理解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3、试分析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4、请说明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的历史轨迹第一节我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1)办学体制:官方出资,私家主持。

(2)教育管理形式:其教学过程将讲学、著述、育才等因素融合于一体。

(3)教师管理制度:在教师管理上做到学术不干涉、生活提供优厚待遇。

《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

(1)学制与学年的设想;(2)教学管理的主张;(3)教师管理。

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1)儒家孔子:以“仁”为核心,通过关心、爱护和重视人来实施有效的管理(要尊重管理对象)。

孟子:管理是发掘、顺应其内在的自觉地过程。

(2)荀子:看重制度、法令等对管理的重要影响,欣赏管理尊严和管理的权威性。

(3)道家:管理要尊重个性,不要对管理对象过于压抑束缚。

(4)法家:以法为教。

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教学制度相当完善,从入学到毕业几乎都有制度化的规定。

宋代教育家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把受教育的过程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德育管理方面主张将道德思想灌输与道德行为训练结合起来。

书院的教育管理实践:在教学上,以研习儒家经典为主,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中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在管理上,带有自治色彩,管理自主、经费自筹等。

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想新式学堂的创办近代教育督导制度的创设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主张根据各地的实际实施教育管理,其教育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和法治。

陶行知的教育管理实践为促进现代中国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以及普及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节西方国家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古希腊:西方教育的起点古代贤哲的教育管理思想教育应由国家来管理,有必要设计一套教育制度,重视教材的选择等。

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观国家应担负起管理教育的责任;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学年制和学日制;班级授课制;考试制度;学校人事管理;学校纪律。

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他在使教育心理学华、科学化方面做出巨大贡献杜威及其实验学校的管理实践其教育理念: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欧美新教育运动中的学校管理在学校设置方面,选址在乡村,贴近自然,增加活动空间;在教学管理方面,不硬性规定课程,不强制灌输知识,不单纯强调智力成绩。

在学生管理方面,认为学校应该是学生自由、快乐的活动场所。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和教育管理发展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韦伯;行为科学,代表人物梅奥;当代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西蒙、巴纳德。

古典管理理论:提倡制度化的教育管理(被看作“管理实践的最好的思想基础”)基本主张:一把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认为“效率原则是衡量任何组织的基础”。

二认为分工和专业化是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手段。

三统一指挥。

四工作标准化。

五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

六看重经济上的奖励和惩罚制度。

七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

八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

人际关系学说:改善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代表人物梅奥)强调员工的动机、工作满意度、非正式组织的意义等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价值。

在人和组织之间,人际关系学说更看重人。

人际关系学说理论家坚信,只有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改善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其影响:1大量的著作和论文推动了人际关系理论在教育界的传播;2学校行政人员对满足教师心理需要、提高教师士气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3有识之士呼吁学校在制定计划时倾听教师的意见,作到民主参与决策;4部分教师开始有意识向学生灌输合作意识,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结构主义:学校组织性质的再认识(韦伯的科层制又叫官僚制)韦伯的科层制:注重组织内部的结构设计;组织具有一些特征:分工和专业化,权力等级体系,规章制度等。

韦伯的理论应用于学校有局限性,因为学校不属典型的科层制,学校还有教学的专业化。

这导致了人们对学校性质的讨论。

人们对学校性质的讨论中,科恩提出“松散结合系统”理论,认为科层理论解释教育组织不合适,因为教育组织具有特殊性质:1教育组织的目标不是具体明确的;2教育组织所运用的技术也不清楚;3教育组织有“流动式参与”特点,人员流动性大,决策过程复杂。

所以教育组织是一个观念上松散的结合体,学校系统和学校是以结构松散为特征,学校有很大的自主权和自由,教师也是很一般地受到校长的控制和指导。

(主张)----评价为“现代教育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教育管理学从经验走向科学行为科学: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探讨人的行为问题。

(1)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

第一位将行政和行为科学加以关联的人,最早运用行为科学方法研究组织问题的人,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

强调组织是一个内外协作、平衡的社会系统。

(2)西蒙的决策理论。

当代行政学的代表人物,决策理论的创立者。

阐述了决策的意义、类型和过程,并对组织决策的合理性问题作了深刻分析。

主张以行政行为的研究替代行政学的传统研究方式。

在组织决策研究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3)领导行为的研究。

领导行为描述文卷、“以员工为导向”和“以生产为导向”领导两维层面理论;“管理方格理论”,“权变理论”,“情景领导理论”等。

(4)激励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雷格的“X理论,Y 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思考题1、我国古、近代教育家在教育管理领域有哪些论述和活动?答:(1)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

稷下学宫的办学体制属官方出资,私家主持性质。

教学管理形式将讲学、著述、育才等因素融合于一体。

教师管理制度上做到学术不干涉、生活提供优厚待遇。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

学制与学年的设想;教学管理的主张;教师管理。

(3)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

荀子:欣赏管理尊严和管理的权威性。

道家:要尊重个性,不要对管理对象过于压抑束缚。

法家:以法为教。

(4)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

从入学到毕业几乎都有制度化的规定。

(5)宋代教育家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

把受教育的过程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将道德思想灌输与道德行为训练结合起来。

(6)蔡元培:主张根据各地的实际实施教育管理;提倡用民主的精神管理学校;主张学生自治。

(7)陶行知:其教育管理活动为促进现代中国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以及普及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西方国家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是如何演变的?答:(1)古希腊:西方教育的起点。

(2)古代贤哲的教育管理思想。

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教育应由国家管理,要重视教材的选择;重视被教育者的身体训练和理智发展。

(3)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4)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观:国家应担负起管理教育的责任;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学年制和学日制;班级授课制;考试制度;学校人事管理;学校纪律。

(5)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

(6)杜威及其实验学校的管理实践。

其教育理念: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3、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主张有哪些?它对教育管理的实践产生了哪些影响?答:基本主张:一把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认为“效率原则是衡量任何组织的基础”。

二认为分工和专业化是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手段。

三统一指挥。

四工作标准化。

五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

六看重经济上的奖励和惩罚制度。

七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

八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

影响:古典管理理论中的许多管理方法在今天学校管理中运用;被看作是“管理实践的最好的思想基础”。

它给教育管理人员这样一种观念上的启示:教育管理活动是可以控制的,通过设计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遵循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原则,再辅之以严格的奖惩手段,学校组织也能像其他一切组织一样,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佳的管理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