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2383087.html#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概览移动学习在我国校内外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个人日记2010-02-23 17:50:42 阅读1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一,移动学习理论以及国内学者的研究Desmond Keegan 丁兴富译《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开放教育研究 2000年第五期:移动学习的发展将使学生在远程学习上更加自由,只要能够实现其电话装置的无线通信连接,无论在飞机场、在床上或在他们选择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学习。
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实验室给移动学习的定义:移动教育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来更方便灵活的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崔光佐,200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移动教育—全球化学习的新方式》中国远程教育 2003:移动教育是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通过移动教学服务器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
一个实用的移动教学系统必须同时兼顾学生,教师和教育资源这三个方面,将他们有机结合起来。
提出了基于短信和浏览、连接的移动教育方案,分析了SMS\EMS\MMS以及WAP以及3G时代的三种标准等实现技术。
刘豫钧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现代教育技术2004,3引述了国外不同专家从技术、远程教育思想等视角出发给定的移动学习的定义,并从数字化基础、学习方式的自由自在、随时随地、学习环境的可移动、学习的技术实现基础移动计算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等方面来把握移动学习。
并分五个方面,通过大量国外研究移动学习的事实介绍了国外移动学习研究的现状和成果:(1)移动设备应用于教育的可行性研究(2)移动学习资源开发(3)短信息服务(4)WAP教育网站的建设(5)与终身学习、PBL和协作学习等的结合。
叶成林,徐福荫等,移动学习研究综述,电化教育研究 2004年第三期定义: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网线移动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Podket PC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移动学习具有学习便捷性、教学个性化、交互丰富性、情景相关性等特点。
移动学习是网络学习和分布式学习的一种延伸。
并指出移动学习研究的五个关键性问题是:移动学习系统相关技术研究、移动学习终端软件开发研究、移动学习课程开发研究、移动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移动学习系统的标准化研究。
叶成林,徐福荫,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第三期: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1.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是一种隐含式学习,源于直接的交互活动以及来自伙伴和教师的丰富的信息暗示,这些暗示的信息远远超过了明确教授的内容。
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泛在性,认为人际通信交流的本质就是学习。
2.情景认知与学习,学习是学习者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情景,在与学习环境的互动中自我建构意义、身份的活动,情景认知与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学习环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将学习者隐喻为“认知学徒”,重视隐性知识的学习,强调通过“活动感知”为学生建构学习模式、搭建抛锚式学习的支架,发展学生的自信心。
3.境脉学习,境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自身原有的记忆、经验、动机和反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世界,学习者在处理新的信息或知识时,与其内部世界发生意义,这便是学习。
网络学习与移动学习为境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境脉学习理论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4.活动学习,指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的团队协作学习。
5.经验学习,强调抽象思考,实践活动,形成经验与反思观察的重要性。
移动学习的哲学基础:杜威《民主与教育》“社会不仅通过传播与通信交流而延续,确切的说社会更是在传播与通信交流中延续着的”麦克卢汉:今天的大多数学习发生在课堂之外,通过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和广播所传送的信息量要远远超过学校教学和课本所传送的信息量李玉斌,刘家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5.1:在分析了不同视角对移动学习内涵的理解之后,把移动学习概括为:主要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实施的具有随时随地地交互特征的数字化学习方式,通过移动学习方式实施的教育称为移动教育。
并系统建构了一个移动学习技术系统:移动学习终端、无线移动教育网、国际互联网和教学服务器与直播教室。
总结了移动学习可以实施的几种形式:1.基于手机短消息的移动学习:学习者通过手机等学习终端,将短消息发送到位于互联网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分析用户的短信息后转化成数据请求,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再发送给学习者手机。
主要活动包括:学校对教学活动的通知,学生的提问,对学习情况的查询以及一些简单的测评和辅导。
2.基于连接浏览移动学习:学习者利用移动学习终端,经过电信的网关后接入互联网,通过WAP协议访问教学服务器,进行浏览、查询,实时交互,类似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
3.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准移动学习:利用相对较成熟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在局部范围内实现移动学习。
能够基本实现现有校园网络的教学功能。
李芒,陈维超《信息化学习方式的理论阐释》开放教育研究 2006.4:移动学习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有效帮助下,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的学习,认为移动学习所具有的非深刻性或表层性,影响了它的有效性,它充其量可以(对正式学习)起到补充和辅助作用,移动学习与其说是一种学习方式,不如说是一种学习理念。
梁瑞仪、李康《若干学习相关概念的解读与思考》中国远程教育 2009年1月区别了数字化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等“学习”与心理学的“学习”的异同:心理学的学习主要指个体内在的认知发展、经验获得和行为变化等,而数字化学习、泛在学习等“学习”的概念主要表达借助技术而形成的个体外在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的变化,以及有可能对个体内在的学习心理活动带来的影响,它依然包括了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即显性的表述了学习方式的变化又隐形的指向了教授方式和教学资源开发等深层问题。
引述了余胜泉(《当代E-LRARNING的新领域》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3,22)的定义:“移动学习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与移动设备(如手机、具有无线通信模块的PDA 等)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二,移动学习在校内外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李晓丽王晓军《移动学习模式探讨及系统架构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移动学习是指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和便捷式电子设备辅助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它是在E learning发展的基础上借助于移动技术的新一代远程教育,着眼于学习者的移动特性,使学习行为的发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随时随地,为学习者提供更加方便、灵活、有效的学习方式。
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1.在线类移动学习模式:基于短信的移动学习模式,主要应用于通信数据少,简单文字描述的学习活动,使目前普遍的一种移动学习途径。
基于多媒体MMS的移动学习模式,主要应用于表达丰富信息,需要使用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学习活动。
基于浏览、链接的模式,包括WAP及移动互联网业务和移动宽带业务。
2.脱机类移动学习模式存储携带模式移动学习系统构架设计:佟延秋,任其华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初探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4:指出移动学习为当下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教学信息提供了另外一种途径,它可以将学习嵌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
提出了移动学习教学设计的四种理论基础:认知弹性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情景学习理论和协作学习理论,并提出一个包含学习者分析与教学情景分析、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移动技术与教学环境的整合、移动学习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和移动学习结果评价六个环节所组成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
朱守业面向移动学习的课程设计和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 2008.12移动学习能够满足随时、随地、随身的学习需要,强调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相对短小的、松散连接的、自包含的知识内容和模块,常以(但不限于)移动终端作为载体。
因此面小移动学习的课程要以短小、实用的模块组织学习内容,选择适合通讯模式和移动终端需要的媒体以及交互形式。
通过对内容设计、媒体设计以及交互设计的分析以及一个设计案例的展示分析了移动学习的课程设计过程和要点。
分析了基于短消息服务、浏览下载服务、多媒体邮件服务、点播的移动学习模式。
黄荣怀等面向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框架远程教育杂志2009.1移动学习是在非固定的,非预先规划的时间和地点的非正式场所,利用移动设备与虚拟与物理的世界交互发生的个人的、协作的或者混合方式的任何学习,也包括正规场景,利用移动设备促进个体探究和协作。
分析了移动学习发生的五个条件:以真实问题为起点,以学习兴趣为动力,以学习活动的体验为外显行为,以分析思考为内隐行为,以指导和反馈为外部支持。
移动学习的五个典型特征:便捷的学习工具,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知识导航为特征的、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为目的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更具有情景性,资源丰富并以真实情景作为学习隐喻,以群体协作和个体探究学习为典型组织形式。
提出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框架:MLADM模型。
需求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场景设计、技术环境、约束条件分析以及学习支持服务设计。
并通过三个典型移动学习项目为案例验证和分析了上述模型。
非正式学习的基本特征: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非正式学习是社会性的;学习形式多样,场所不确定;强调个体之间的协作性、强调交流和文化共享;学习是可以有明确的目的的,业有可能是偶然随机发生的。
陈晓慧,徐晶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在开展中面临的挑战现代教育技术 2009.101.技术层面:手机自身:电池,屏幕,操作系统标准网络链接:不稳定和覆盖范围,网际通行信道问题。
2.社会层面:手机价位等引起的型号、功能差异对移动学习的偏见成本3.教学层面:环境资源管理教师技能曾玲基于手机短消息服务的移动学习系统方案现代教育技术 2005.5:从手机终端侧功能,短消息学习系统应用终端侧功能,移动教学服务器功能三个方面构建移动学习系统方案。
王晓东等基于手机短消息服务的系统学习中国电化教育 2007.1:验证了短消息移动学习的效果黄家荣基于移动学习的远程教学系统设计通信技术 2009.02从技术实现角度,设计了一个远程移动学习系统,解决了移动学习过程中所必须的视频点播技术、信息查询技术、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互技术、具备支持不同技术标准的移动设备上网学习的兼容性。
唐箭等,基于移动博客的移动学习研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2009.5移动博客是在博客、拍照手机与移动互联网业务三者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深层次应用,以移动终端为媒介,以博客为应用,以个人信息为散发点,是现有互联网和通信增值业务相结合而产生的互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