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503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503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503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 )。

(2017年)A.评价目的不同B.评价方法不同C.评价内容不同D.评价主体不同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不同教学评价的掌握情况。

形成性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而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则在于甄别学生。

二者在方法、内容和评价主体上有共通之处。

此外还有诊断性评价,三种评价是依据其目的不同划分的,考生应注意区分。

第2题: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明确规定的学生义务是( )。

(2010年)A.团结同学,关心集体B.尊敬师长,孝敬父母C.热爱祖国,履行公民职责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学生义务的掌握情况,属于记忆类的知识点。

第3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受教育权的具体内涵是( )。

(2013年)A.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B.学生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分提出申诉的权利C.学生有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D.学生有毕业或结业时获得学位证书的权利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中受教育权的掌握情况。

受教育权所指向的权利为选项A的内容。

因此,本题选A。

第4题:某校在实施一项帮助问题学生的特殊教育计划时,泄露了一些学生的家庭困难和个人生理缺陷的信息,导致这些学生尴尬和不安,甚至有学生再也不愿意上学。

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这所学校的做法违背了( )。

(2014年)A.儿童最大利益原则B.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原则C.无歧视原则D.尊重儿童观点原则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学生权利的熟悉情况。

泄露学生的私人信息违背了“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原则。

因此,本题选B。

第5题:在师生关系上倾向于“学生中心说”的教育学家是( )。

(2017年)A.帕克B.布拉梅尔德C.赫钦斯D.梅伊曼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西方不同教育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教育思想的掌握情况。

“学生中心”是进步主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帕克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尝试在一些来自儿童心理规律的教学原理基础上采用活动的课程与方法。

他主张必须用自然的活动的方式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并强调教学中要注重使儿童有兴趣的活动。

布拉梅尔德、赫钦斯、梅伊曼分别是改造主义、永恒主义和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因此本题选A。

第6题: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

(2007年)A.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根据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的资料分析,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但是其内容只是对与教育实践有关的心理学知识的总结,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和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早期代表著作,但它们同样只是介绍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

而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则首次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从而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

因此,本题选D。

第7题: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

(2009年)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詹姆斯D.赫尔巴特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他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以及在教育革新实验中对教育心理学化的具体尝试,为把教育和教学工作置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时代。

因此,本题选A。

第8题: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2007年)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D.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掌握情况。

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婴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幼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青少年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因此,本题选C。

第9题: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

(2007年)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掌握情况。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的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

其中,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出现“守恒”概念。

所谓“守恒”,是指无论物体的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因此,本题选C。

第10题: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的基本观点是( )。

(2007年)A.教学跟随发展B.教学与发展并行C.教学促进发展D.教学等同于发展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维果茨基有关教学与发展关系的掌握情况。

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塑造着发展、促进着发展。

至于“教学跟随发展”主要体现的是皮亚杰等人的观点,“教学等同于发展”主要体现的则是桑代克等人的观点。

因此,本题选C。

第11题: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2008年)A.勤奋感B.亲密感C.自我完善感D.自我同一感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根据艾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青少年处在12~18岁,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其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自我同一感。

因此,本题选D。

第12题: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

这种建构知识的方式是( )。

(2008年)A.同化B.顺应C.图式D.平衡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建构主义的几个重要概念。

同化和顺应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首先要理解二者的真正含义,同化指“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顺应则是指“改变主体以适应变化”。

因此,本题选A。

第13题:兼具敏感、细心、情感体验深刻等积极品质和多疑、孤僻等消极品质的气质类型是( )。

(2008年)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经典的气质类型分为四种,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兼具敏感、细心、情感体验深刻等积极品质和多疑、孤僻等消极品质”,这显然属于抑郁质。

本题实际上并不是教育心理学中的直接知识,而是在普通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因此,本题属于超纲题目。

不过,从题干出发,多疑、孤僻等消极品质与选项中的抑郁有着字面上相似的含义,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作出选择。

具有胆汁质气质的人精力旺盛,热情直率,意志坚强;脾气躁,不稳重,好挑衅;勇敢,乐于助人;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

具有多血质气质的人容易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具有高度可塑性;给人以活泼热情、充满朝气、善于合作的印象。

具有黏液质气质的人缄默而沉静,由于神经过程平静而灵活性低,反应比较缓慢;给人的外表感觉为态度持重,沉着稳健。

具有抑郁质气质的人在情绪方面表现比较平静,不易动情;情感脆弱,易神经过敏,容易变得孤僻。

因此,本题选D。

第14题:下列各种个别差异中,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

(2009年)A.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B.冲动型与沉思型C.内控型与外控型D.分析型与综合型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常见的认知风格主要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反思型和冲动型、整体性和系列性、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是根据人在知觉时是否受环境信息的影响所作的分类。

场依存型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场独立型则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

反思型和冲动型是卡根等人根据认知速度的差异所作的分类。

冲动型学生急于作出选择,犯错误多些;沉思型学生则具有小心谨慎的态度,作出的选择比较精确,但速度要慢些。

内控型与外控型涉及的是人格差异中的控制点问题,指个体对影响自己生活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或个体相信自身能够控制影响他的事件的程度。

很明显,C选项不属于认知差异,因此本题选C。

第15题: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

(2010年)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B.图式、成熟、同化、平衡C.图式、同化、运算、成熟D.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这四个概念来解释这一过程。

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是指儿童通过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

个体正是在平衡和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

因此,本题选D。

第16题: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

(2011年)A.最新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B.超出目前的解决问题水平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解决问题水平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因此,本题选C。

第17题:面对问题时,总是把问题考虑清楚后再作反应,看重问题解决的质量。

具有这种特点的认知方式是( )。

(2011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