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学名:Setaria italica):属禾本科的一种植物。
古称稷、粟,亦称粱。
一年生草本,粟的稃壳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俗称"粟有五彩"。
广泛栽培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和热带,中国黄河中上游为主要栽培区,其他地区也有少量栽种。
形态特征:单子叶植物,株高60~120cm;茎细直,茎杆常见的有白色和红色,中空有节;叶狭披针形,平行脉;花穗顶生,总状花序,下垂性;每穗结实数百至上千粒,子实极小,径约0.1cm,谷穗一般成熟后金黄色,去皮后俗称小米。
生态习性:性喜高温,生育适温22~30度,海拔1000公尺以下均适合栽培,属于耐旱稳产作物。
原产中国,在中国北方有较广泛的种植。
亩产量:1300斤左右扶持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种粮直补政策。
效益点:黍子,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生长在北方,耐干旱,一年生栽培作物,民间称为"黍子"、"黍谷",有的地方因为多用黍米酿酒,又称为"酒米"。
籽实淡黄色,常用来做黄糕和酿酒。
形态特征:单子叶禾本科作物,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北方,耐干旱,叶子细长而尖,叶片有平行叶脉。
籽实也叫黍子,淡黄色,去皮后俗称黄米。
地理分布:在张家口的阳原、蔚县及山西大同广灵,内蒙古沿长城一线的部分市县、特别是鄂尔多斯、乌海、集宁等地还用来做黄糕及油炸糕,陕北、鄂尔多斯、乌海还常常用黍子酿制米酒,是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繁殖方法:播种推广用途:果材,观果亩产量:800斤左右扶持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种粮直补政策。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
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
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
籼稻和粳稻:籼稻,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期短,在无霜期长的地方一年可多次成熟。
去壳成为籼米后,外观细长、透明度低。
有的品种表皮发红,如中国江西出产的红米,煮熟后米饭较干、松。
通常用于萝卜糕、米粉、炒饭。
粳稻:粳稻的直链淀粉较少,低于15%。
种植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生长期长,一般一年只能成熟一次。
去壳成为粳米后,外观圆短、透明。
煮食特性介于糯米与籼米之间。
用途为一般食米。
籼稻主要集中于中国华南热带和淮河以南亚热带的低地,分布范围较粳稻窄.籼稻具有耐热,耐强光的习性,它的植物学特性为粒形细长,米质粘性差,叶片粗糙多毛,颗壳上茸毛稀而短以及较易落粒等,都与野生稻类似,因此,籼稻是由野生稻演变成的栽培稻,是基本型.粳稻分布范围广泛,从南方的高寒山区,云贵高原到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均有栽培.粳稻具有耐寒,耐弱光的习性,粒形短圆,米质粘性较强,叶面少毛或无毛,颖毛长密,不易落粒等特性,与野生稻有较大差异。
因此,可以说粳稻是人类将籼稻由南向北,由低向高引种后,逐渐适应低温的变异型。
早、中、晚稻:根本区别在于对光照反应的不同。
早、中稻对光照反应不敏感,在全年各个季节种植都能正常成熟,晚稻对短日照很敏感,严格要求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抽穗结实。
晚稻和野生稻很相似,是由野生稻直接演变形成的基本型,早、中稻是由晚稻在不同温光条件下分化形成的变异型。
北方稻区的水稻属早稻或中稻。
水稻与陆稻:水稻种在水田,陆稻种在旱地。
水陆稻形态上差异较小,生理上差异较大。
水、陆稻均有通气组织,但陆稻种子发芽时需水较少,吸水力强,发芽较快;陆稻的茎叶保护组织发达,抗热性强;根系发达,根毛多,对水分减少的适应性强。
陆稻可以旱种,也可水种,有些品种既可作陆稻也可作水稻栽培,但陆稻产量一般较低,陆稻逐渐为水稻所代替,北方稻区有少量陆稻栽培。
非糯稻和糯稻:粳糯外观圆短,籼糯外观细长,颜色均为白色不透明,煮熟后米饭较软、黏。
通常粳糯用于酿酒、米糕,籼糯用于八宝粥、粽子。
中国做主食的为非糯米,做糕点或酿酒用为糯米,两者主要区别在米粒粘性的强弱,糯稻粘性强,非糯稻粘性弱。
一般糯稻的耐冷和耐旱性都比非糯稻强。
有一说最早的旱稻可能是占城稻。
中国古籍宋史《食货志》就曾经记载,“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之高仰者莳之,盖旱稻也……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但目前仍有争议,原因就在于学者怀疑以地区气候来论,占城稻有可能是水稻旱种,而非最早的旱稻。
繁殖方法:播种推广用途:果材,观果亩产量:1600斤左右扶持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种粮直补政策。
麻子:在中国大西北,普通老百姓很喜欢的一种食材,经过炒熟后,在看电视,朋友间聊天,麻子都是很好的食物。
当然对于无聊的人,麻子也是打发时间的好伴侣。
籽粒同绿豆大小,外壳薄脆,内肉质香,可用于榨油色泽暗黄,味道悠香(但不可多食)。
形态特征:也一种农作物,形似芝麻,枝高1米以上。
地域分布:陕西、甘肃、山西、河北特产是一种食品,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或粘质土壤为宜。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繁殖方法:播种推广用途:果材,榨油,鸟食。
扶持政策:“油篓子”政策蓖麻:大戟科、蓖麻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热带或南方地区常成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
形态特征:一年生粗壮草本或草质灌木,高达5米;小枝、叶和花序通常被白霜,茎多液汁。
单叶互生,叶片盾状圆形。
掌状分裂至叶片的一半以下,圆锥花序与叶对生及顶生,下部生雄花,上部生雌花;花瓣性同株,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多分枝;花柱,深红色。
蒴果球形,有软刺,成熟时开裂。
花期5-8月,果期7-10月。
分布特征:喜高温,不耐霜,酸碱适应性强,在中国广为栽培。
平原地区均可种植。
海拔20-500米(云南海拔2300米)村旁疏林或河流两岸冲积地常有逸为野生,呈多年生灌木。
蓖麻是深根作物。
当气温稳定在10℃时即可播种。
也可育苗移栽。
中国蓖麻引自印度,自海南至黑龙江北纬49°以南均有分布。
华北、东北最多,西北和华东次之,其他为零星种植。
热带地区有半野生的多年生蓖麻。
繁殖方法:播种或育苗移栽推广用途:榨油为重要工业用油亩产量:250公斤扶持政策:“油篓子”政策莜麦:别名油麦,玉麦,铃铛麦,拉丁文名:Avena nuda.是禾本科、燕麦属植物,学名为“裸粒类型燕麦”或“裸燕麦”,原产中国的燕麦品种。
形态特征:一年生。
须根外面常具砂套。
秆直立,丛生,高60-100厘米,通常具2-4节。
花果期6-8月。
分布特征:喜寒凉,耐干旱,抗盐碱,生长期短,所以山西莜麦的主要产区在晋西北,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和湖北等省区有栽培。
繁殖方法:播种推广用途:果材亩产量:460斤扶持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种粮直补政策。
燕麦:为禾本科植物,燕麦不易脱皮,所以被称为皮燕麦,是一种低糖、高营养、高能食品。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根系发达,秆直立光滑,叶鞘光滑或背有微毛,成熟时内外稃紧抱子粒,不容易分离,这与莜麦(裸燕麦)不同。
分布特征:燕麦喜凉爽但不耐寒。
在麦类作物中是最耐寒的一种。
中国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冬季寒冷,只能在春季播种,较南地区可以秋播,但须在夏季高温来临之前成熟。
燕麦生长在高寒荒漠区,在优良的栽培条件下,各种质地的土壤上均能获得好收成,但以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最佳。
燕麦对酸性土壤的适应能力比其他麦类作物强,但不适宜于盐碱土栽培。
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广东、广西和华中等省区多为栽培。
谷粒供磨面食用,或作饲料,营养价值很高。
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繁殖方法:播种推广用途:果材亩产量:100斤扶持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种粮直补政策。
红薯:又名红芋、甘薯、蕃薯、地瓜等。
红薯属管状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长2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叶片通常为宽卵形,长4-13厘米,宽3-13厘米,花冠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钟状或漏斗状,长3-4厘米,蒴果卵形或扁圆形,有假隔膜,分为4室,具地下块根,块根纺锤形,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
分布特征:红薯喜温怕冷,喜光,耐旱作物,吸肥能力强,耐瘠薄,但要高产必须施足肥料。
以土层深厚,含有机质丰富,疏松、通气、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与沙性土为好。
土质粘重时,块根皮色不好,粗糙,薯形不整齐,产量低,不耐贮藏。
但沙壤土和沙性土一般肥力较低,保水力差,应通过施肥等措施逐步培肥地力,方能获得高产。
红薯较耐酸碱,适应PH值范围约为4.5-8.5,但以5.2-6.7为宜。
土壤含盐量超过0.2%时,不宜栽种红薯。
红薯主要分布于中国北京、山东、河南、天津、河北、东三省、内蒙古、云南、四川、湖北、甘肃、安徽、福建、陕西、湖南、广东、江苏、江西等地。
繁殖方法:播种或育苗移栽推广用途:果材亩产量:2000-4000公斤扶持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种粮直补政策。
西瓜:堪称“瓜中之王”,原产于非洲。
唐代引入新疆,五代时期引入中土。
属葫芦科,有多个种子形状特征:西瓜是一种双子叶开花植物,植株形状像藤蔓,叶子呈羽毛状。
它所结出的果实是瓠果,为葫芦科瓜类所特有的一种肉质果,是由3个心皮具有侧膜胎座的下位子房发育而成的假果。
西瓜主要的食用部分为发达的胎座。
果实外皮光滑,呈绿色或黄色,果瓤多汁为红色或黄色,罕见白瓤。
分布特征:西瓜喜温暖、干燥的气候、不耐寒,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24-30度,西瓜耐旱、不耐湿,阴雨天多时,湿度过大,易感病,产量低,品质差。
西瓜喜光照,在日照充足的条件下,产量高,品质好。
西瓜适应性强,以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土最佳。
喜弱酸性,PH5-7。
中国各地栽培,品种甚多,外果皮、果肉及种子形式多样,以新疆、甘肃兰州、山东德州、江苏溧阳等地最为有名。
其原种可能来自非洲,久已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
繁殖方法:播种或育苗移栽推广用途:果材亩产量:8000-10000公斤扶持政策:菜篮子政策南瓜:(葫芦科南瓜属的一个种,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茎常节部生根,叶柄粗壮,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质稍柔软,叶脉隆起,卷须稍粗壮,雌雄同株,果梗粗壮,有棱和槽,因品种而异,外面常有数条纵沟或无,种子多数,长卵形或长圆形。
形态特征:一年生蔓生草本;茎常节部生根,伸长达2-5米,密被白色短刚毛。
叶柄粗壮,长8-19厘米,被短刚毛;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质稍柔软,有5角或5浅裂,稀钝,长12-25厘米,宽20-30厘米,侧裂片较小,中间裂片较大,三角形,上面密被黄白色刚毛和茸毛,常有白斑,叶脉隆起,各裂片之中脉常延伸至顶端,成一小尖头,背面色较淡,毛更明显,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顶端稍钝。
卷须稍粗壮,与叶柄一样被短刚毛和茸毛,3-5歧。
分布特征:南瓜性喜阴凉湿润气候,栽培极易,种在院边墙头,地边埂埝,均可生长良好。
曾有学者认为南瓜起源于亚洲南部,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及日本等地,欧美甚少,故有“中国南瓜”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