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第一节:行政法基本概念
私人行政:企事业单位内部行政
公共行政: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和管理
公共行政特性:①是国家职能活动②具有公共目的性
③主体为国家行政机关④具有单方、主动、经常、直接性行政关系: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同被管理者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称。
行政关系的特性:①一方为行政机关,一方为行政相对人
②双方地位具有非平等性
③行政行为多数具有单方意志
④解决途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行政行为作为国家职能活动包含3个要素:1、行政主体2、行政行为3、行政救济(行政违法如何救济)
行政主体:指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第二节:行政法渊源
行政法基本特征:1、在形式上至今没有一部统一而完整的法典。
2、法律制度主要通过单行条例、行政法典表现出来。
3、行政法规范繁多、体系庞大,且行政法规、行政规章易变。
4、单行行政法典在内容上实体程序往往融为一体。
1、行政法的形式法源
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1、宪法。
(赋予人民权利、限制国家权利)
2、法律。
(国家权利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3、行政法规。
(国务院依据宪法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名称一般
为《XXX条例》)
4、自治条例(规定民族自治地的基本问题)
民族自治地方指: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自治地方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法律
5、地方性法规。
(四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有权颁布地方性法规的四种地方指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②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③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④经济特区的人大会及其常委会
6、部门规章。
(国务院部、委在本部门权限范围内制定发布的规范
性文件)
7、地方政府规章。
(上述四种地方政府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注意:不属于上述七种范围的不能设行政处罚。
不能设行政许可。
第二章:行政法基本原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
1、行政合法原则(主体、内容、程序合法)
2、行政合理原则(行政行为客观、适度、符合理性)
3、责任行政原则(行政活动处于负责任状态)
如行政机关不负责,则构成行政不作为。
行政不作为对公民法人造成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
行政不作为三个要素:①行政机关有某项法定职责②公民向其提出履行职责要求③行政机关不履行职责
第三章:行政主体
第一节:行政主体概述
行政主体: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行政主体包括:①行政机关②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内部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对于违法违纪的公务员所给与的纪律惩戒。
法定形式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对行政处分不服:不可行政复议、不可行政诉讼、不能请求国家赔偿只能申诉一次
行政处罚(外部行政行为)
对行政处罚不服:可行政复议、可行政诉讼、可请求赔偿。
行政主体与公务员
行政主体: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公务员: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
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考试务必了解《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补充:组织法:我国法律之中专门规定某类国家机关的组成和活动原则的法律。
如《国务院组织法》
第二节: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一、行政机关概念。
行政机关:是指依照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
具体指政府序列中的各机关,如国务院及其部门。
行政机关特征:①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由国家设置、代表国家行使国家职权的机关。
②行政机关是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③是依据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
家机关(法立机关)
④是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
二、行政机关分类。
(一)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
中央行政机关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实行总理负责制。
国务院直属机构:1、国务院自己设立 2、行政首长由国务院任命3、得到授权才能立法
国务院职能部门特点:1、设立、撤销由人大决定。
2、行政首长由人大常委任命。
3、有部委规章且有立法权。
地方行政机关: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
地方行政机关一般分为四级: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
②地方市、自治州人民政府
③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④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
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特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分管某一具体事务的行政机关。
注意:乡镇人民政府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工作部门(乡镇下的XX站、XX所,不能独立对外行使行政行为,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区别:1、行政机关从属于法立权,没有法律没有行政;行政机关是执法机关;追求秩序,有一定自由裁量权;侵权可能性大;接受司法监督。
2、司法机关追求公正;重视程序;司法是被动的,不告不理。
(二)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
派出机关:是指由一级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
立的行政机关。
派出机关特征:1、设立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2、设立必须经过法定程序。
3、是事实上的一级人民政府。
4、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
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是地方人民政府依据法律规定、经过法定程序设立的行政机关。
具体是:
1、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过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区行署。
2、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公所。
3、市辖区、不设区的市政府,经过上一级政府批准设立的街道办事处。
派出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所设立的工作机构,如:公安派出所、税务所、土管所、林业站。
特征:1、一般都不是行政主体。
2、经过法律法规授权可成为行政机构。
重要法律条文:《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一条,“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税收管理法》第七十四条“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额在二千元以下的,可以由税务所决定”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又被称为行政授权。
是指本来没有行政职权,得到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某些行政职权的组织。
(谁授权、谁主体、谁被告)
特征:1、本来没有行政职权2、得到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行政权3、在授权范围内行使某项行政职权4、因行使法律、法规授权成为行政主体。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种类:1、事业单位。
(卫生防疫站、高等院校)2、社会团体。
(注册会计师协会)3、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委会)4、企业组织。
(全国性专业公司)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行政职权的非国家机关的组织。
行政委托特征:1、受行政机关的委托而行政。
2、本身也可能是行政机关。
3、职权的产生基于行政机关的委托。
4、后果由委托机关承担。
(谁委托、谁被告)
第五章:行政行为概述
一、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行政主体行使职权,在职权范围内作出的直接影响相对人权利的行为。
行政行为特征:1、执行法律性2、单方意志性3、内容广泛
性。
4、影响直接性。
行政行为常见形式: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许可
行政行为的分类:(一)、羁束行政行为、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划分标准:行政行为作出是受法律拘束的程度)
1、羁束行政行为:行政行为作出,需要严格依照规定的
条件、程序、内容。
2、自由裁量行政行为:行政行为作出,在符合法律规定的
前提下,行政机关有自由裁量的余地和空间。
区分意义:羁束行政行为产生合法与否的判断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产生合理与否的判断(二)、应申请的行政行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1、应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作出以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如:行政许可。
2、依职权的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由行政主体作出,不以相对人申请为前提。
(三)、单方行政行为、双方行政行为(划分标准:行政行为成立的意志因素)
1、单方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成立只需要行政主体一方意思表示即可。
2、双方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成立需要行政主体和行政相
对人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行政合同,国有企业承包合同,科研项目攻关合同。
(四)、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
1、要式行政行为:行政行为必须具备法定形式条件
2、不要式行政行为:行政行为不必具备法定形式就能生效。
(五)、作为行政行为、不作为行政行为
1、作为行政行为:以积极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
2、不作为行政行为:行政机关有职责,行政相对人提出履行职责要求,行政机关不履行或懈怠履行。
补充:1996年四川南充“李茂润案件”,1、行政不作为可起诉。
2、公安机关行政不作为致人损害,承担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