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学习体会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强调整治四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教育科研是培养学者型、科研型中小学教师,促进其专业化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学校在教育科研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源于外部压力的多,发自内在需求的少
当前一些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更多的是源于外在的压力,而非发自内在的需求。
他们有的是因“学校有要求”而参与教育科研的,有的是出于撰写和发表论文以在评职称和评优中加分的动机而去参与教育科研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只是出自“别人都在做,我不做就也不行啊”这样的心态的。
因此,很难积极、自觉地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并真正成为教育科研的有心人。
(形式主义的表现)
二、一般动员多,具体落实少
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已承担了十分繁重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无暇再顾及教育科研;同时,他们对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也心存疑虑。
于是教师只是为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评估和督导而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
这种迫于外在压力的教育科研,完全流于一种形式,出现动员多、具体落实少的现象。
(官僚主义的表现)
三、立项课题多,结题成果少
学校目前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表面看来,在学校积极动员下,教师人人都有立项课题。
但其实质是一种虚假的繁荣,背后所蕴藏的是课题选择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
由于这些申报立项的课题事先没有从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也没有经过认真思考、严格选择和科学论证,因此有的课题根本就没有什么研究和应用价值。
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立项课题多、结题成果少。
(形式主义的表现)
四、一般性的成果多,有指导价值的成果少
教育科研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衡量其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其成果有否创新性和指导性。
可是,受认识和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教育
科研还没有普遍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这样的研究状态很难出精品成果。
再则部分教师教育理论素养不高,教育科研能力不强,教育科研知识欠缺等,也阻碍了高水平成果的取得。
同时缺乏专家的引领和指导,教师自行开展的教育科研很多欠缺科学性、规范性,专业化程度不高。
这也是影响教师个人教育科研成果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形式主义的表现)
五、理论构思的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少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比较具体且有很强的实践性。
这就要求依据本人本学科实际工作的需要,选择具体的涉及范围较小的问题来研究。
而且,开展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并提高其质量。
然而,我们目前教师申报的很多课题研究都还仅仅停留在一种理论构思和逻辑推导上,而有物化成果、能解决具体问题并具有指导价值的不多。
(享乐主义的表现)
六、撰写论文的多,实验探索的少
我们许多教师,由于受功利主义倾向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往往急于撰写一些论文,拿出一些立竿见影的“成果”,而不愿意沉下去踏踏实实地作一些长期的对比和研究。
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及由此写出的论文,缺乏实质性和科学性,更不要说指导性和启迪性了。
(享乐主义的表现)
总之,教育科研对促进中小学教师从教书匠向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认识并解决当前学校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高教师的素质,使学校教育科研健康发展,应是当前学校在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学试点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张湘文
2014年4月。